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先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发明了筑城技术。在其后四千多年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又以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把筑城技术发展到了奇、特、绝的程度,并曾运用这些技术修筑了无数坚固而壮丽的“居城”和雄伟而奇特的“塞城”。“居城”成了帝王治国平天下的中心和民众的居住之所,而“塞城”则被作为历代王朝御敌安边的人工屏障。古代甘肃,地处西北边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是关中的天然屏障,与关中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所以古人有言:“欲保关中,先固陇右”(《读史方舆纪要·巩昌府》),“欲保秦陇,必固河西”(《读史方舆纪要·…  相似文献   

2.
一知 《湖北档案》2005,(1):67-68
希特勒是个种族狂人,极力鼓吹“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纳粹的“理论家”们也不遗余力地为之摇旗呐喊。他们编造了这样一个弥天大谎:说古代的雅利安人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神族,在地球万物被洪水淹没前,这个神族的一批祭司躲过劫难来到西藏,后来远涉北欧成了日耳曼人。可见,日耳曼人的祖先就是神族的雅利安人,而雅利安人的祖先就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海因里希&;#183;希姆莱作为纳粹党的第三号人物,是“日耳曼种族优越论”的坚定信徒,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文化”这个词,本是对拉丁文culture一词的意译。那么,为什么用“文化”二字来翻译那个拉丁词呢?这就因为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文”“化”二字的关连使用,而其含义又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有一些关系。 例如《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又如刘向《说苑·指武》篇更把“文”“化”二宇连在一起:“凡武之为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上《易传》把“文”“化”二字关连使  相似文献   

4.
闺阁,在中国古代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也无需去考证。在《辞海》词条里,闺阁有这样的含义:一是内室。《史记·汲郑列传》:“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后多指女子的卧室。《宋史·涂端友妻传》:“吾闻贞女不出闺阁。”二是宫禁。《汉书·司马迁传》:“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宕穴邪!”从中可见:其一,闺阁是一个物质空间,在中国古代,它渐渐地专指成年未出嫁女子的起居之所。其二,闺阁又是一种特有的人文形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禁忌形式,在中国古代,它渐渐主要地成为对女子的禁忌,即:闺阁实际上是对女子的拘…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大传·周传·鸿范》上说:“食者,万物之始,人事之所本者也。”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也说过: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可见,饮食既为人类生存所  相似文献   

6.
儒商、文化及其它王承舜(长沙市平安保险公司)“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常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而言。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便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一词在中国和西方、在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地学典籍中,《禹贡》是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禹贡》是《尚书·夏书》之首篇,成书时间约在战国时期。传说《禹贡》是铸在鼎上的疆域示意图的图示,而孔颖达认为“禹贡,禹制九州贡法”。一些学者认为,后者的解释重为合理。《禹贡》全书仅有1193字,却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当时的行政区划,开创了我国古代地学分区域和分部门研究的先河,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总之,(禹贡)是我国古代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区域地理著作。(禹贡)在西方也受到高度关注。(尚书》又称(书经),早在1770年就被戈…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苏武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皆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古今学人对其诗文等方面的成就多有评述,而对其在我国古代寓言方面的贡献却极少论及或忽略。故笔者不揣谫陋专以此题试论,以遂抛砖引玉之愿。在我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庄子·寓言》篇中有“寓言十九”等语。后人注日:“寄之他人,则十言九见信。”疏曰:“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释文曰:“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九)庄子所…  相似文献   

9.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荒莽渔猎期的古民,其饮食结构中的肉类主导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当跨入文明的门槛,至有史可稽的时代,渐渐地,在农业种植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了以谷类居主的食物结构类型。尽管如此,作为副食,见于古代文献中的肉食品类仍然颇繁。以下择其较为习用常见者分类略予介绍。豆.肴、羞、脑、珍——肉食泛称“肴”,泛指经过烹好,可以食用的鱼、肉。其率从肉(月)、交声,显示了肉类的意义要素。后来增“食”旁,拿生有“溶’字,如曹植《七启》:“可以和神,可以娱肠,此清谈之妙也、”文献中或借“骰”表示,如:《诗经·小雅·宾之初…  相似文献   

11.
“金箧何人深汉策,白云千载护秦封”(明·李攀龙《怀泰山》句)。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其祭告天地文书皆镌之五版,敛之金匣,封埋祭坛之下,史称“金崔玉册”(亦作玉简、玉牒、玉检)。《汉书·武帝纪》注弓据康之语:“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五《封禅》篇亦云“树石九,泥金八幽;鸿律蟠来,如龙如虬。”早在汉代之初,已有泥金检玉之制。(史记·封掸书)载:“(汉武帝)封广文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工谋书,书秘。”又明王思任(登泰山记)称岱顶有“汉武王检…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文学作品、哲学著作有很大的差异,它是从人对新奇事件的关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传播,而新奇是与时效相关的,先睹为快。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惊奇是发议论的开端。(《形而上学》首篇)“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圣经·新约·使徒行传》)“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李成用诗,《全庙诗》19册7396、7408页)。显然,在古代,新闻已是一种人们精神交往的需求,只是当时没有形成规模而已。 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13.
弄错出处的名言1.适者生存.首先说过这句话的并不是达尔文,而是赫伯特·斯宾塞(他是在《生物学原理》以及更早一些的著作中这样说的)。2.统治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不是托马斯·杰弗逊说的,而是亨利·戴维·梭罗说的(他是在《不唯命是从的公民》一文中写下...  相似文献   

14.
《诗·大雅·灵台》首章云: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以往的论者,多从此章中看出“可见至少二千五百年以前,中国已有了天文台”(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页1671)之类。但细玩辞意,并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则可知在姬昌(严格地说,他到死后方被称文王)建造灵台这件事背后,实有很大的未发之覆。所谓“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大体就是征集民工,人海战术,搞“工程会战”以赶建灵台。为何要如  相似文献   

15.
润笔与稿酬     
润笔与稿酬路景云古无稿酬之说,而自《隋书·郑译传》始有“润笔”之称。据《隋书·郑译传》载:隋文帝时,郑译被封为沛国公。内支令李德林受命写诏书,丞相高额开玩笑对郑译说:“笔干了。”言外之意是暗示郑译需花钱买墨了。郑译答云:“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  相似文献   

16.
风格 《新闻与写作》2001,(12):20-21
一 空语位,是指在新闻标题的词语排列上有某个词语的位置,但却没有文字出现,更进一步说,就是指在逻辑上或结构上应该有的某些成分,但在新闻标题中却呈现为空语位,即有句法作用和语义作用却没有相应的词语作标志。如: (1)百套录象带/大运村一抢而空(《北京晚报)200·8·30) (2)格布雷拉耶/长跑皇帝((北京晚报》1999·9·10) (注意: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空语位的使用情况,我们在空语位处加上了“/”符号) 上面的两个标题都使用空语仕。例(1)在“录象带”和“大运村”之间有一个空语位,如果补出的话,…  相似文献   

17.
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的称号有天子、皇帝、君王之别。由于帝王乃“至尊之称”,因此古代对其称谓,也就特别慎重、讲究,并出现了许多代称。这些代称,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谦称,也就是帝王的自称;一类是尊称,即臣民百姓对帝王的称谓。一、谦称: (一) 予一人。《礼记·玉藻》曰:“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予一人”,即天子的谦称,意思是说我在天下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与众人没什么甚异。表示一种谦退。(二) 予小子。《礼记·曲礼下》曰:“天子未除丧,  相似文献   

18.
罗筠 《传媒观察》2004,(2):62-64
《纽约时报》前发行人阿瑟·奥克斯·苏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曾宣称:“如果有谁说过他每天读完整张报纸(指《纽约时报》),那么他不是世界上读报最快的读者,就是天下头号撒谎者。”《纽约时报》被美国报业称为“全能冠军”,其容量之大,绝对超过任何一份美国报纸,它平均日刊超过百页,每页平均7000个单词,总印刷量64万,按照中国印刷行业万分之二的允许差错率,一份50万字的报纸就可以有100处差错,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火 《编辑之友》1997,(6):32-35
什么是人文精神?众说纷纭。从辞源上看.在英文中,“人文”译自以Humn为字报的词,如Humanism,Humanity。但是这些词并不能给出“人文”的确切涵义。而Sciencea of human(译作“人文科学”)将“人文”与“科学”组合.也并不是我们所谓的“人文精神”。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贲彖》:“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以及“化成天下”亦呈现出极大的含混性。  相似文献   

20.
怎样把评论写得寓意深刻而又有趣?怎样使它不枯燥,避免说教气,避免居高临下的训导?加“故事”不妨是一种尝试,就如同往葡萄酒里兑雪碧一样,但怎样加,加多少才能“可口可乐”,这就涉及到了诸多技巧问题需要斟酌、探索。精心遴选有的放“事”在评论里加故事,早在中国古代论文中就已有之。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纯粹说理的很少见,都是以故事说理,如西汉刘向《新序·杂事》里说的“叶公好龙”,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都是托物议政,针随时弊的经典之作。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