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空间不只在自己馆内,而是触角延伸到哪里,空间就在哪里.空间条件不足会影响阅读推广作用的发挥.阅读推广的空间拓展路向主要包括面向空间建构的拓展、面向空间范围的拓展、面向空间形式的拓展、面向空间主题的拓展.阅读推广的空间拓展方式主要包括内部空间拓展方式、外部空间拓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和社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伯溆 《青年记者》2008,(16):17-18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性动物会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这些制约往往发生在社会空间里.所以,社会学者关注社会空间.社会空间指的是什么?指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和个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认识和使用凸显出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3.
魏佳 《传媒》2016,(18):69-71
传统视听作品中的混合空间是真实空间和幻想空间的混合.在数字时代,视听作品中空间呈现出异质混合的特质,包括四类空间:现实空间、增强现实空间、增强虚拟空间和虚拟现实空间.异质混合空间的构成迎合了数字时代的发展,丰富了视听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反过来影响了作品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空间的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数字化空间.对物理空间要充分利用,全面改进服务工作,在"藏、查、借、阅"一体化中实行动态典藏机制,实现一馆多能;对数字化空间要实现共享.大学图书馆还要把物理空间和数字化空间等综合利用,建设信息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5.
档案馆空间的合理配置是档案馆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随着档案馆功能的转变,档案馆空间配置也应进行调整.在档案馆建筑空间的选择上要考虑市内郊区、空地扩建、独立建造合建三个问题.在空间配置方面要考虑基本的原则要素及库区、对外服务区、技术使用区和办公区的不同功能要求.在空间的动态配置方面,要考虑到档案馆空间未来发展的要求及动态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秦钰雯 《视听》2022,(3):52-55
赛博空间既是一个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媒介社会学的概念.赛博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空间之上,人在其中的活动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赛博空间对自我进行新的身份构建与认同,也可以对他人的身份进行质疑和解构,这一行为将延伸至现实社会空间.另一方面,赛博空间也对原有的政治体系、知识体系等社会体系产生影响.只有全面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区空间传播的视角对三个社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考察自组织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社区空间融合过程发现,自组织空间生产以重组、模拟的方式实现社区空间媒介化.居民通过空间情感实践联想、赋值媒介化的空间进行空间分配后,作为共同体的"我们"在社区浮出.自组织引发了社区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循环,社区逐渐形成了以公共事务为基础,文化教育娱乐为横向粘合剂,老中青幼纵向年龄圈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经营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空间的个性化设计是创造现代博物馆独特语言的灵魂,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展示设计空间概念.广义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是指由经过精心设计的展品和物质材料,以一定的展示空间形式围合或搁置于博物馆的室内或室外、能容纳人的行为活动和审美感受,和由其所产生的心理空间、信息空间(宣传用品、展示信息等的扩散与传播所形成的动态性、流动性的空间)共同整合而成的空间.物质材料的围合构成交错互动的展示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实体空间是诞生虚体空间、信息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信息空间是在此基础上空间的延伸和扩展.而心理空间是空间形体构型的形式美感的艺术升华,是展示空间设计的最高艺术意境.人们通常所谈论的陈列展示空间,系指由物质材料围合而成的狭义的空间.本文仅就广义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中展示空间界面的雕塑化构型与心理空间、信息空间的交流与互动略陈愚见,并就教于博物馆界同仁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泛在信息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图书馆应该遵循空间功能拓展的原则,结合读者需求对空间功能进行改造与调整,合理规划与布局图书馆空间,引入人性化的空间管理理念,以保障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有效拓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在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凭借其强大的渗透力日渐演变为当代社会的普遍景观,成为主宰人们日常交往的新的话语模式.微信朋友圈作为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其功能指涉的过程隐喻着空间的范畴.文章在分析空间叙事理论的新媒介转向的同时,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微信朋友圈的关系空间、表征空间、心理空间、意义空间四个空间维度进行着重阐释,以期为理解微信朋友圈生成的交往意义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11.
张春琴 《出版广角》2018,(10):84-86
红柯的长篇小说《生命树》融合现实、理想和传说于一体,呈现明显的空间审美追求.文章以空间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小说中经验空间和超验空间的变幻同构、主人公对桃源和围城的空间选择及其在现实日常中乐生的空间理想,展现小说的空间意识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2.
赵蓂 《东南传播》2021,(9):87-89
京剧是一种依托于传统文化,以虚拟写意为特征的表演艺术.随着京剧生存样态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其视听空间不断被重塑.京剧的视听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指人在物理空间中的的"存在空间";而媒介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性要素,是促成这种空间的转向的重要结构性力量.京剧的视听空间转变以其艺术传播规律为基础,而这种重塑也让其传播产生了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书籍设计中的空间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书籍设计中表现空间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之得到超越书本的信息容量值.书籍设计师可通过构造书籍的空间维度、用视觉元素创造空间、用视觉流程驾驭空间等方式,来实现空间的表述和体现.具有空间感的书籍设计,能够让书成为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陈火祥 《编辑之友》2010,(11):49-51
运用哲学、控制论分析高校学报的空间要素,研究空间差异对学报品牌编辑出版质量的影响,无疑是从一个新的视野探寻对学报空间的开发利用,有效拓展学报的空间辐射力,实践学报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报品牌出版质量的主观空间、客观空间及影响 (一)高校学报品牌出版质量的客观空间及影响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位置和广延性.一切物质都存在于一定的位置,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形状、规模.没有空间规定的具体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任何阅读行为,无论是读报、看电视、上网都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中进行的.阅读空间即阅读行为发生的物理空间场所.物理空间的社会性状必然会对阅读行为产生影响,不仅影响阅读主体,也对阅读客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媒体融合看作一种空间生产实践,并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我国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三维框架.通过对三家典型广电媒体的观察,发现通过介质、符号的融合,广电媒体生产了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并在二者的基础上藉由关系的融合实现社会空间的生产.在广电媒体的深度融合实践中,物质—精神—社会三元空间之间彼此联动,助力其向新型主流媒体迈进;而广电媒体与其他媒体类型空间的联动则促进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形成.未来,随着技术的新一轮变革,广电媒体的空间生产机制可能发生新的更迭,深度融合也将呈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图书馆都把创客空间的建设引入读者服务之中,并将其视作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高校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建设,有其自身优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文章在介绍国内外创客空间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创客空间服务提出理论支撑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应注意实体空间设计,转变实体布局,开展空间延伸服务.在实体空间的设计方面,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设计主旨,都侧重于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在馆内实体布局方面,探讨了影响用户馆内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升级馆内空间.最后,阐述了图书馆如何开展空间延伸服务,包括增设馆内咖啡馆、亲子图书馆、兴趣小组讨论室、休闲娱乐区等社交服务.  相似文献   

19.
空间的概述 空间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辞海>中就对空间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不是别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方向和大小关系.古希腊人心目中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物体的位置、距离、范围和体积.空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空间的关注较早在<淮南子·齐俗训>中就有"往来古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之说.在老子<道德经>中记载有"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话是说拍击陶土泥制成器皿,器皿留有中间的空处,才有盛放物品的用处.开凿门窗建造居室,居室有了门窗四壁之间的空隙才有让人出入居住的用处.这段话直观形象地描绘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空间,反映了古人对空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导致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纪念空间的生产.在纪念空间修辞结构中,空间的景观设计往往与特定的空间使命系在一起,即通过集体记忆的制造来完成既定的国家认同.本文运用空间视觉修辞与民族志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考察抗疫展是如何通过物的语言和空间的语法进行疫情叙事和记忆建构,进而完成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抗疫展通过空间视觉构成、空间组合方式、主体互动方式,共同铺设了一个集疫情叙事和记忆建构为一体的展陈空间.抗疫展中,集体记忆的生成与延续不仅通过展品自身及空间叙事来书写,更重要的是抗疫展本身作为记忆的源泉,共同强化了参与群体的记忆实践与情感召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