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宁波刺绣称"宁绣",曾与"蜀绣"、"苏绣"齐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又称仿古绣)、平绣、包梗绣、刀绣,尤以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金银彩绣,即以金线和银线配以其他各色丝线,在丝绸上绣成的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它既是工艺欣赏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千年传承金银彩绣作为独立的作品,今确切可见的实物始于唐代。唐代武则天曾赠送僚属金字、银字绣袍;公元743年,鉴真和尚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刺绣技艺已有千年的历史,这其中汉绣是早期著名的三大名绣之一(苏绣、汉绣、粤绣),洪湖汉绣源远流长。相传元朝末年,农民领袖陈友谅在洪湖峰口镇大公村驻扎练兵,他的妻子和当地农妇每日刺绣战旗、军服,以待出征,洪湖汉绣得以发源。清政府成立绣局后,集中各地有名的绣匠,专门为宫廷服务,洪湖的吴文琇兄弟七人都成为被雇之列,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吴氏形成了汉绣世家。  相似文献   

3.
<正>"扬州写意绣"的命名源于该绣种是以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作为刺绣的主要题材。与传统的工笔技法相比,"扬州写意绣"的写意技法着力追求写意画的笔墨情趣和文化内涵。2007年,笔者陆树娴作为"扬州写意绣"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荣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其绣品给予了  相似文献   

4.
刘征 《湖北档案》2003,(10):27-27
汉绣据传发祥于荆州一带,清初传入武昌,很快就传遍武汉三镇,清咸丰年间就已经非常兴盛,据夏口县志记载,1910年汉绣精品曾参加南洋赛会并荣膺一等金牌奖。另有记载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在汉口开业的店铺户户相连,形成了一条绣花街,因其绣艺精美、风格独特而成为当时国内三大名绣之一(苏绣、汉绣、粤绣),远销海外。所产的绣品有花轿、旗、伞、桌围、帐、枕套、被面、成衣、鞋帽等等,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岁月,汉绣保留了40多种传统针法,其全面铺底色,然后用金线勾花纹的古老技法,是汉绣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卓吾批评《绣襦记》目前大陆已无藏本。日本东北大学、东洋文库、台湾"国家图书馆"原西谛藏书各有一个藏本,三者大致相近。在时间上李评本最早,是其他现存明刊本形成的基础;陈眉公批评本对之修饰甚多,尤其是前二十出;最完善的是明末朱墨套印本。李评本"总论"的出现,使得《绣襦记》由文人就南戏改编而成的推测更接近事实。"薛君受青楼之赂"而作《绣襦记》的传言应属附会,与薛近兖本人无关。  相似文献   

6.
杨建红 《大观周刊》2012,(47):51-52
一、黔东南刺绣简介 黔东南州民族刺绣由苗族刺绣和侗族刺绣两大刺绣体系组成,刺绣风格各具特色。本文以苗族刺绣为例,黔东南少数民族刺绣技艺针法共有挑花、平绣、插花、锁绣、破线绣、锡绣、蚕丝绣、辫绣、疙瘩绣、两针绣、短针绣、堆花、盘线绣、打籽绣 、贴花、针织绣、滚边17大类,其中锡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使用金属进行刺绣的技艺,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的321Ⅶ-22苗绣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7,(34):I0019-I0019
镇湖是苏绣的故乡。苏绣在镇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700米长的绣品街和8000绣娘的庞大队伍成为镇湖一道最为为实现风景线,1998年和2000年,镇湖先后被江苏省和文化部分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国家图书馆分馆普通古籍库中有一部佛经,因其特殊版本特征和制作方式,最近引起各方面重视.它的全部经文及书签文字,统由藏蓝色丝线刺绣而成,字迹严整,丝光夺目,具有动人的立体视觉感,1955年初的入藏记录为"明绣本".这部经折装<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下简称<本愿经>),共计十三品("品"是章节的意思,梵语音译为犍度),分上、中、下三卷三册,每卷一册,这种绣本经也有被称为绣字写经、刺绣写经,传世极少,目前在国家图书馆的藏品中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了1000余件鲁绣文物。其中大型发丝绣范增作品《竹林七贤图》,可谓是发丝绣作品中的精品。其长140、宽303厘米,于1987年历时13个月完成,1989年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金杯奖)。整个图轴针线细密,绣工整齐均匀,丝理疏朗有致,线条流畅优美,将竹林七贤们豪放、洒脱、脱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原绘画比较,更突出了人物画面立体感。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就会绣戏衣、绣枕头、绣鞋面,花样也是我自己画;一直到解放后我才不自己绣戏衣和绣彩鞋了,也不再画花样了。  相似文献   

11.
<正>C、迎新———伴着歌声渡银河春节前后,桃花含笑,蜜蜂欢歌,临近婚期的新娘请伙伴们绣围裙、绣腰带、绣挎包、绣首饰、赶缝新装。村里的三亲六戚也忙碌着请新娘吃小团圆饭,互赠礼品,祝福新娘婚姻美  相似文献   

12.
张文恒 《文化遗产》2016,(2):95-104
在故事层面,明戏曲《绣襦记》经历了从唐至明近700年的民间积累与文人创造。它有似于《琵琶记》的体大辞美,却没有像高明那样对原主题做巨大地改造,近于"荆刘拜杀"的生气勃发,却又比它们显得精于铺垫、文理细密。该剧民间色彩与文人创造俗雅并陈,表现出多重的面貌。"戏文"、"南戏"与"传奇"三个概念,"戏文"可指宋戏文,但更多与早期"南戏"(南曲戏文)意思一致。明嘉靖后文人大量参与戏曲创作,"南戏"改称"传奇",以别其俚俗。从《绣襦记》剧本形态的多面性可以看出:涵盖了文本、音律与旨趣三个维度的剧本体制,是"戏文"到"南戏",再到"传奇"演进的内在动力。从民间创造,到文人模拟,再到文人独创,三者在本质上并无截然的区分。  相似文献   

13.
孙彪 《视听纵横》2008,(1):19-21
200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我省杭州市武林广场上,人们用十五万朵鲜花"绣"成的巨幅五星红旗的图片报道。至此,从2006年开始,《人民日报》已是第二次于国庆前夕,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由我们浙江广播经济频道策划、组织的"国庆,让五星红旗飘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觉得十字绣只是闲散在家的妇女无事时消磨时间的"玩意儿",实际上,十字绣也能传递意境和表达情感。自从迷上了十字绣,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绣"上。将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自己的手在针与线间进  相似文献   

15.
周殿富 《出版参考》2004,(29):51-51
第一种人 "皇帝的女儿" 因为她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你帮她什么,除了不稀罕,她还会以为你也是她的丫鬟侍女,应该为她服役.金玉珠宝、美味佳肴、衣锦服绣,什么没见过?既然她自以为"不愁嫁",就让她当"大龄女青年"好了.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24日的《光明日报》,在“语言文字”专栏刊登一则题为《顾此失彼一例》的短文,指出“她绣出的花布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一语,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文章分析说,复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花布”,谓语是联合词组“既快又好”,说绣出的花布“好”可以,“快”则不通。这分析是无懈可击的。但文中提出将这个句子修改为:“她绣花布绣得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却又出现了新的语病。修改后的复句,主语显然是“她”,谓语是动词“绣”,宾语是名词“花布”,“绣得既快又好”可看作补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系承前省略了,当然也是“她”,这样就成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互联网的发展为非遗品牌价值提升带来了新的时代机遇,为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非遗网红传承人的传播状况,塑造非遗品牌策略。【方法】本文以三都水族马尾绣绣娘为例,采用卡方检验法对马尾绣网红传承人的传播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网红传承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传播内容单一和对新媒体利用不够的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短视频网红传播视域下提出了打造“马尾绣网红绣娘”特色品牌、打造优质短视频内容、开通多渠道全方位的矩阵传播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2):27-29,3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苏州的工艺美术一直闪耀着奇光异彩。苏绣、缂丝、宋锦、檀香扇、通草堆花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是闻名于世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其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  相似文献   

19.
彭煜清  许玉花 《兰台世界》2016,(20):149-152
盘绣是土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土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盘绣作为传统文化早已烙印进了民族灵魂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族盘绣已不能在这深深扎根的民族沃土中保守生长,它需要走出家园汲取更多的养分。土族盘绣有着自身的文化渊源和功能表现,但这并不妨碍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中的创新价值。土族盘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应该在社会大众的关注和保护下,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南通仿真绣名列其中。南通,地处"江淮之委海之端",沃野平川、钟灵毓秀,具有种桑养蚕、织染的传统。1913年,清末状元,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