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作为全国9个大区分行之一,只有设计和建设高水平的计算机金融数据网,才能适应武汉分行在辖区内贯彻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需要。同时,作为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自身的网络建设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决定了该地区金融电子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若把国资委的管理体制直接复制到金融业监管上,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国有金融企业的效率是否需要新设一个行政机构,来管理119万亿国有金融资产?针对这个问题,眼下似乎有了答案。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未提及传闻中的金融国资委,有关金融监管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主要提到了两点:"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以及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金融监管档案机构的必要性 1.可有效解决因金融监管主体变化使金融监管档案资料管理与主体相分离、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主体先后发生了多次调整.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来,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这一新的形势下,作为为银行经营提供信息服务的档案部门,同样面临着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金融档案体制的重大抉择.对此,笔者仅从影响职能转变的几个因素入手,探讨金融档案工作转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发布了《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对2012年中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和动态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适应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完善信托业监管,为信托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规范民间融资法律法规,弥补民间融资监管的漏洞;健全金融  相似文献   

6.
尤成勇 《传媒》2014,(7):67-68
正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金融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和媒体高频率报道的话题之一。这场新一轮的中国金融改革,以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在温州市设立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发端,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泉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继获批,再到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金融改革扩延至全国,一举一动均  相似文献   

7.
郑广才 《大观周刊》2012,(48):118-118
加强金融领域的社会管理,才能构建和谐的金融发展关系。构建和谐的金融发展关系,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线,从民生金融、金融消费者保护、支农惠农、中小投资者保护和金融监管方面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强地方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和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闻出版总署升格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全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这一部署和要求,就必须加强地方机构建设,因此总署党组对地方机构问题一直都非常重视。2002年上半年,总署与中央编办专门就此问题进行调研,并向中央领导报送了调研报告。一年来,在总署党组的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各地的机构建设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地方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2003年1月16日,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期间,石宗源署长专门召开了“地方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建设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七条专门就如何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金融报道的重要性。金融报道对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经济规律的了解,增强对金融风险的警戒意识,更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起到了很大作用。 1999年,本刊曾组织“金融报道剖析与对策”一组专题文章,总结和分析金融报道的经验和得失。今天,再次组织专题,希望在新的形势下,探讨金融报道的规律,为报道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巨擘们频频遭遇“滑铁卢”,为什么? 首先,2002年是“金融监管年”。在今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经济学家及专家们就沸沸扬扬地谈论着要“关闭”什么、“整顿”什么,以及成立“银监会”或“银监局”。虽然这些最终没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得以体现或落实。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分为3个历史时期,其金融业监管各阶段的情报需求模式分别表现为:被动情报需求模式、主动情报需求模式、统一交叉情报需求模式。美国金融情报需求在金融监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美国金融监管发展中的金融情报需求对日益国际化的中国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情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求上市公司报道的公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既为中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众多不可避免的挑战。面对金融体系现状和今后的发展道路,加强监管势在必行。在2002年2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加强监管成为重点议题。 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媒体责无旁贷。2002年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系列报告之十一《应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报告列举了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强调:大众传媒不仅能够影响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制定,而且可以琦到金融监管部门所不能达到的监管作用。 在新形势下,媒体如何加强自律、扬长避短,进一步满足受众需求,为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是本期专题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适逢新中国 51周年华诞,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中国金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金融》杂志迎来了她的第 50个生日。 50年来,《中国金融》从孕育到诞生,从成长到壮大,经历了停刊与复刊的几起几落,尝试了月刊、半月刊和周报的多次变换,虽历尽艰辛与坎坷,却依然在金融类刊物中独领风骚,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 1998年 2月,《中国金融》还被新闻出版署列入首批“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金融》创刊的 50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社会先进文化最繁荣…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与革新,计算机逐渐地在金融中运行越来越普遍。对金融监管工作中充当着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风险,由于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得到应用,所出现的风险更为之加大。所以搞好金融监管工作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应当加大金融监管电子化建设的速度。本文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出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中央银行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正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信息,金融统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已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沈桂英 《大观周刊》2012,(48):373-374
金融监管制度是现代金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的现有的国情,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中央银行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正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信息,金融统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已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2023,(9):70-71
<正>瑞士:信贷银行倒闭调查档案将保密50年一份瑞士议会委员会文件显示,瑞士信贷银行倒闭的议会调查档案将保密50年。此前,瑞士此类文件通常保密30年。这引发了瑞士历史学家的担忧,其意味着调查委员会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将这些备受关注的档案移交瑞士联邦档案馆。瑞士议会委员会负责此次调查。调查重点是瑞士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在2023年3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紧急收购瑞士信贷银行之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制是指1999年11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通过之后到金融危机前这段时间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这一体制是从监管主体角度进行分类的。“双重”。是指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拥有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权;所谓“多头”,则是指同一个金融机构要受到多个金融监管主体的监管。这种模式也被业界称为“伞形监管模式”。可以说在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前,美国基本上是属于机构性监管。1999年后,功能监管模式开始运行。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之间的综合性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0.
卢中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书是李主其主编的“改革:跨世纪的工程丛书”中的一部重要专著。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既受制于经济本身,又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从金融的作用入笔,从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突出问题谈起,分析和阐述了建设多元化、高效、安全运行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逐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加快金融业的现代化步伐的构想等。本书的撰写注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