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软的DNA     
《中国新闻周刊》2008,(8):I0018
1975年,盖茨创立微软公司之时,他有一个梦想:让每个家庭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脑。不过,这个梦想在当时看来,遥不可及。 2002年,当这个梦想正在慢慢变为现实的时候,微软有了一个更新的梦想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潜力。这一次,似乎没有人表示太多质疑。此前27年间发生的变化,使得人们相信微轨总是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达拉斯时代先驱报》摄影记者鲍勃·杰克逊,在报道肯尼迪总统遇刺这一事件连续工作了47小时后,已精疲力竭,这时他又在市监狱和其他记者一起等着被指控为行刺者的里·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出现。杰克逊这样描写当时发生的情况: “当奥斯尔瓦德走出门时,我把相机举到眼前,我已准备好了……当我从相机往外看时,奥斯瓦尔德走了8—10步,我看到有个人影进入我的视线……鲁比快走了3步,砰的一声开了枪,当他开枪时,我按了快门。” 杰克逊拍到了鲁比刺杀奥斯瓦尔德的惊险一瞬间,获得当年普利策大奖。 1968年在越南战争最紧张的时候,美联社摄影记者艾迪·亚当姆斯看见一个被怀疑为越南突击队员的男子,由越南海军陆战队和警察领着,那男子的双手被捆在背后,亚当姆斯尾随他们,见一警察头目举起左轮手枪时,亚当姆斯举起了相机。他解释道:“当他举起手枪时,我才举起我的相机,可是我当时没料到他会开枪,他开枪时,我按下了快门。” 这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深刻地揭露了越南战争的恐怖,也是越南这场悲剧战争的缩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的民主,用得着我们用生命去保卫吗?这张照片的发表,使得美国国内掀起一股反战高潮,这照片理所当然获得普利策大奖。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易卜生(挪威)这40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就像社会的变化那样天翻地覆。当社会面目全非之后,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我想,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医生也不会例外。事实上,我们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担忧和害怕,这样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1997年的时候,我在香港丢过了一次护照,历尽麻烦之后才得以回到北京。护照的丢失意味着身份的失去,此后的三四年时间  相似文献   

4.
一直期望着能在网上有一个自己的据点,但据点里摆放些什么,是个让人长期犹豫不决的难题。我知道,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要想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窝,就得出房租。花自己的钱在网上租一块空间给别人看,怎么想怎么觉得有点划不来。可是我们还是要和朋友们交流沟通的,同时需要更多的表现机会,况且我们还要把网址印在名片上——我们有足够强烈的虚荣心当把钱终于交到网管手里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一、运通海胆(图1)海胆在一些超现实主义分子的眼里,代表着梦境和生命的原始动力,以及潜藏在意识深处不可触摸的隐秘。当我…  相似文献   

5.
王珏 《出版参考》2007,(3):53-53
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学,上好学,读好书。可是,我们似乎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城市。投向那些乖巧、优秀的孩子们。这一次。董宏猷推出的新作“胖叔叔”系列,却关注到了另一群被遗忘的孩子们。他们身在农村。是学校、家长们最头痛的差生,慢班的学生。当“平等教育”的梦想照耀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们想说的太多。  相似文献   

6.
翻开尘封的档案望着一个个熟悉的军人这些军人他们的往事与经历折射出一个民族奋斗的印迹……这是我的曾祖他并不如我想像的光荣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他也有建立武装的梦想东征战火北伐希望集合民众闹暴动与恶势力搏斗他没有听到南昌起义的枪声他更不知道队伍已经上井冈二万五千里暴风雪他被困于路上一次次混战的惨败一次次血灌胸膛千人的队伍只带回几个同志几条枪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经常一个人呆着叹气舔伤喝酒骂娘……我虽然很难记起他但我知道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军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他的故事那是坐在奶奶的膝上“一二·九”学生运动他挥动反帝…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26):64-65
他不是美食家。 但他懂得如何去做一个美食家。 当我们面对现实没有了快乐的时候, 当我们面对生活迷失了梦想的时候, 与我们面对人生失去了方向的时候 不妨,去向关明学习做一个美食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今天,对于中国45岁以上的人来说,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一部电视剧,因为这一代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太多太多了。现在,当我看到祁念曾《新闻探索与实践》的书稿时,非常感慨:在几十年的风雨中他以执著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探索着。无论是在“文革”的动荡中还是在工厂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执教的年月里还是在当记者的今天,他总是在想,在写,在探求人生、社会、艺术的真、善、美。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界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9.
智言片语     
一种是做事的人,一种是不让别人做事的人——后一种往往看上去还更忙。一个人未必有搏击大海的胆量,却未必没有畅游大海的向往。“不折不挠”,有时候,其实是一个错误。敌人或知己,越少越安全。幸福栖息在一个微妙的地方——在太多与太少之间。许多时候,阻挡我们前行的,不是跑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世界杯的时候,我刚刚到北京,在一家杂志帮忙。让我吃惊的是,编辑部办公室里居然公然摆上了电视机,以方便大家在上班时间收看比赛直播。但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只认识罗纳尔多等少数几个人,而目基本上没有—个人能说出“真臭”“真棒”之外的任何具有专业性质的词。  相似文献   

11.
“小新疆”在尘土飞扬的背景里突然拿着枪闯进了他的视线,他走上去和对方说话得到了回答:他拿出烟对方欣然接受:他举起机器对方仍然自顾自地玩着手里的枪……他们是谁?家乡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流浪?  相似文献   

12.
26岁的陕西青年董伟,在死刑执行倒计时4分钟的时候,被一种没有及时启动却阴差阳错而启动的制度——死刑复核制度——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董伟是否能最终保有自己的生命,还要等法律按照程序和事实给出裁决。但如果4月29日他就失去生命,就无法引起国人对于一种制度的检讨。 这种制度就是死刑制度。 中国是保留死刑制度的大国之一。保留死刑,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公民的需要。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个制度在审判和复核上,曾经出现问题,曾经制造过冤魂。 最根本的是,中国现在的死刑太多。罪名从28种增加到73种,思想在依法和“从重从严从快”间摇摆,但也没有制止犯罪的增加。 我们不主张现在就放弃死刑。我们主张尽可能地尊重人的生命的权力。 “谨慎是一种美德。” 当我们今天讨论中国的死刑制度的时候,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柏克的话,听来有点让人心痛。  相似文献   

13.
1.一个新闻人的伦理困境作为一位新闻人,我一直都有个左右为难的情景假定。假设,在我的早班途中目击一场不幸,我是应该举起相机记录“不幸”呢,还是应该设法去阻止不幸本身?况且这种假设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实际上已经有不少——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同行们碰到这种事情了。他们凭借着,要么是本能要么是直觉采取了截然相反的行动。而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假设,却变成了某种真正的道德困境,带给我几乎是确定不疑的迷惑和痛苦。2.麻烦在于双重身份假如一个记者可以只是记者,而不同时是共产党员、男人、女婿或者其他角色,这个问题就可能简化乃至完全消解。因为对见义勇为的道德评价没有任何争议。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采取诸如救死扶伤、拔刀相助之类的“利他”行为完全符合伦理规范。当我们发现一个企图跳楼的女子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该是阻止悲剧,不管是在赶赴音乐会的路上还是前往开幕式的途中。这些都没有问题,构不成令我们苦恼的两难境地。问题在于我们同时还是新闻人,我们并不是单纯自娱的业余摄影家、委琐好奇的偷窥者或者其他什么非专业人员,事实上我们举起相机的主要动机也远远超出了100元的稿费。就像举枪有时候是军人无法选择的义务一样,我们举起相机...  相似文献   

14.
依法办事     
老家的一个邻居,也是我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路过北京,我请他吃了顿饭。他是闲人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全靠一个热心混世界”。饭桌上,他给我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我们老家有人剑外地煤矿打工,出了事故,死了三个人。死者的亲属去了矿上,矿长很嚣张,说每人赔20万,多一个子儿都没有。而且,不许声张。既然人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经有太多的感动。或感动于艰苦卓绝、浴血奋战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们;或感动于力排众议、克难攻艰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的经天纬地的改革者。然而,当我们逐步走向富裕,衣食无忧时,我们却变得冷漠和麻木了。中央电视台连续四年的一年一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一次又一次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冷漠的心灵和麻木的神经受到震撼。2006年2月9日,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再一次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动甚至感恸了。今年入选的十大感动人物及获得特别奖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是沧海一粟,甚至在与我们擦肩…  相似文献   

16.
当2007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向全国人民拜年时说,新的一年,我们将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民生”一词,无疑是近几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了,这个词汇确实凝聚着太多沉重的东西,牵动着太多人关切的目光。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民生新闻更是各媒体所着  相似文献   

17.
陈暄 《新闻窗》2009,(2):83-84
2008年,中国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一个个纷至沓来、不同寻常的新闻事件带给中国人欣喜、悲伤、愤怒、感动和振奋。这一年,有太多的悲伤让我们泪流满面,有太多的力量让我们意志坚强,有太多的精彩让我们回肠荡气,也有太多的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2009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2008情感词典”,以“故事短片+演播室亲历记者评论”的述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7,(15):79-79
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不管什么样的新闻报道,都是为了让读者看的,没有读者的新闻报道,就算花费了再大的精力去采写,也没有意义。这是新闻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 我们是记者,同时又是读者。每天,当我们是读者时,有一种司空见惯了的现象,也是大家常常谈论深为遗憾的现象,这就是:当一张张报纸送到我们手里,能引起我们兴趣使人眼热的新闻报道并不太多,于是,漫不经心地浏览一下版面,翻翻标题,就弃之  相似文献   

20.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回顾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内心欣慰的是:我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和广大同行一样,编辑出版了一些有益于社会而受到读者和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