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记者的职业行为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愈来愈多地发生冲突与矛盾。这是记者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的表现。记者的职业角色使其拥有了某些因为这种职业而附有的特殊的权力.同时记者的社会角色也反映出其在社会大系统中所附着的作为社会人的义务与责任。记者作为从事着具体的职业有着明确分工的个体的人,不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特别是在新闻采集过程中。应当以面对的具体情况为现实依据。以不违背社会良知。不侵害公民的生命权、隐私权为行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有人曾经把医生、牧师、律师列为不同于一般职业的特殊职业,因为这几种职业会对人的肉体、灵魂或身家命运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格外需要使命感和责任心。其实,还应该加上记者,记者的影响面更广,不仅影响特定体,还会影响某个领域、某个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社会责任感在一些记者身上越来越淡化了。诚然,记者也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自律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阐述了我国传媒业职业道德意识缺失的各种表现。作者认为,记者永远无法照顾到与其报道内容利益相关的所有方,这是记者产生“道德两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因而,按照一定的职业自律程序做,是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晨辉 《视听》2016,(1):109-110
在众多职业群体中,记者与其它职业群体一样,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记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个体记者的幸福不可能与他的本职工作分离。本文认为记者的幸福是一种职业幸福,是通过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承担起监测社会、守望社会的职能,最终得到受众的认同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纠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自身定位为"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宣传者",部分企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后两者的定位都与其"自我认同"发生严重的错位。这导致了记者职业神圣感的丧失、职业伦理的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记者职业地位的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何理解记者的社会责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不管人们如何定义、如何理解,有一点是大家都明确而又统一的,那就是记者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关记者社会责任感的论述也有很多,但是总起来看,大多谈及的是记者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即职业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记者不仅要具有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还应该具有职业之外的个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对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发言人,利用网络来传播自己的言论,这就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该如何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公平性,如何阻止和防护新闻自由的滥用,成为当下职业记者考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一定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重视社会责任,这是职业记者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体现在社会大众与记者本身对记者职业的不同理解,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容易出现道德失范以及公众对记者的道德审判。本文以对姚贝娜逝世的报道为例,从事件中记者的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的具体表现以及各方的评论观点入手,探讨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赵静 《新闻前哨》2009,(4):99-100
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当记者不能有私心。一个记者必须明白他的社会责任。那么,记者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根据职业特点和社会分工.记者有三大责任:传播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记者作为一门不错的职业,和作为社会良心的维护者,感受完全不同,甚而困惑。因为,在一个原始积累的初级发展阶段,职业记者缺乏,社会良心则更难得。  相似文献   

12.
盛芳 《新闻通讯》2009,(1):36-37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新旧秩序和价值观的断裂与碰撞中,社会心理出现混乱与多元化,过去不曾预想的各种问题、现象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个时代对新闻记者来说是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一个个优秀的记者践行着自己的新闻理念并付诸新闻报道,扮演着多样化的社会角色,记者的职业意识由此出现分化。笔者试图对深度报道中记者角色认知和群体职业意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陈力丹 《新闻记者》2000,(11):10-11
从今年起,我国的新闻记者有 了自己的节日──记者节,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我国,为某一职业的人群设立节日,目前除了教师节,便是记者节。如果记者不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职业,恐怕不会有这份荣光。那么,我们谈点什么来庆贺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呢?我想,还是从记者职业和专业谈起。 记者,在我国是全体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就如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记协”一样。直到现在,关于记者是不是一种专业尚有争论,但是记者是一种社会职业,看来争议不大。1998年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调查表明,我国记者有很强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实践》2009,(12):80-80
记者不比别的职业更高尚。记者固然应当成为社会价值的捍卫者,但良知说,对其他职业人群,如教师、医生、公务员一样适用。记者也不比别的职业更低级。记者遭受暴力侵害的事情日后也难免,但“打的就是记者”一类叫嚣,则是对记者明目张胆的歧视和肆无忌惮的迫害。记者不应谋求宪法与法律之外的特权,但记者从事职业活动之时,也应当像其他职业人群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钱阳 《新闻世界》2014,(11):104-105
新闻传媒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涌现促使我国目前的新闻传媒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但是在今天的媒体生态环境中,与这一繁荣局面不相匹配的是目前新闻记者职业伦理的缺位与不完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笔者希望通过对民国时期记者职业伦理观生成与演变的代表性梳理和研究,来挖掘出散落在历史中的报人风骨,纵向展示民国记者职业伦理观的发展路径,以期对当前新闻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闻职业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新闻工作为了履行自己的职业使命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所拥有并展示的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勤业态度。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价值形态:它包括对新闻传媒业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对新闻工作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芦晓娟 《新闻窗》2014,(4):30-30
一直以来,记者都被看成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人们曾给予记者工作极高的评价和赞誉,甚至给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美名。他们只看到了记者工作光鲜亮丽的一面:在报纸上可以长篇大论地发文章、发新闻图片,以及采访时的风光。毋庸置疑,这个职业是光荣的,但要做好记者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伦理道德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社会行业准则,新闻记者除应该遵守社会伦理道德之外,还应该在工作中切实遵守工作中的伦理道德,即记者的职业操守。然而,尽管“职业道德”一再被强调,职业伦理方面的难题依然长期困扰着广大新闻工作者。那么在新闻工作中职业道德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杨丹丹 《新闻世界》2008,(10):35-36
新闻职业是新闻从业人员所从事的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以采集和传播各种信息为专门业务的、并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这一职业相对其他社会职业而言,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特征和特点。记者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作风修养、道德修养、知识修养、技能修养、情感修养、体质修养和公关修养。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职业需求与人的公共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全国记者队伍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某些媒体对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