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沐浴书香     
当我第一次迈进抚顺市图书馆的大门时,怎么也想不到,我竟和图书馆结缘30多年. 那是遥远的1979年.当时的抚顺市图书馆位于抚顺市劳动公园后门附近,是一座很凝重、很端庄的银灰色大楼.记得图书馆的大楼前台阶很高,我带着敬畏与忐忑,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走进这座在我心目中崇高巍峨的知识圣殿.那一年我才15岁,是一名初中生.课堂上的几本教科书似乎远远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听父亲说抚顺市有图书馆,我就决定去那里开开眼.走进图书馆,看到墙上醒目处挂着的是高尔基的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顿觉心头一动!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自习室……里边有很多渎者在埋头读书、看报,阅览室静极了,只有偶尔的轻轻翻书声,像微风掠过,然后便是一片安谧.看着那么多书刊杂志,我眼花缭乱,我目不暇接,我如入宝山,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从此,泡图书馆,就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相似文献   

2.
当网络平台进入web2.0时代,图书馆2.0(Lib2.0)亦悄然走进我们的视线,而这又是必然的,因为现代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撑就是网络计算机技术。自2005年鲍尔·米勒(Paul Miller)博士首次提出Lib2.0的概念以来,经过几年的积极探讨与实践,Lib2.0这一与Web2.0相对应的概念渐渐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普遍认可,并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义 《图书馆论坛》2002,22(2):124-125
第一次看到“从业抒怀”栏目 ,就有一种想说点什么的冲动。前不久 ,有机会借来了 2 0 0 0年全年的《图书馆论坛》 ,一口气读完了所有“从业抒怀”栏目中的文章 ,我被图书馆界老前辈们孜孜不倦地学习 ,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相对于他们 ,我只是这块土地上的一棵小苗 ,尽管嫩一些 ,却也历经了一些风雨 ,饱尝了做为图书馆员的那份苦与乐。1991年 ,我毕业于河北大学图书情报学系 ,由于当时廊坊图书馆正在酝酿筹建 ,我便做为储备人才暂时留在文化局工作 ,没有想到 ,这一留就是五年。 1995年下半年 ,廊坊市图书馆主体工程峻工 ,我顺理成章地…  相似文献   

4.
我在中学读书时,每逢节假日常与同窗好友到龙沙公园游玩、散步,当信步走到望江楼南面的图书馆藏书楼时,总会被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红墙青瓦飞檐大屋顶建筑所吸引。当时感到它既幽深又神秘,走进去到阅览室看看书报,才知它原来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美丽建筑。事有凑巧,十几年后我进了这座知识的殿堂,这就是我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关于"天津图书馆协会"史料--为《天津市图书馆志》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8月 2 3日《人民政协报》第B2版 ,发表李祥鹤先生《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始末》一文。该文指出 :1 92 5年 6月 2日成立的中华图书馆协会 ,它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步入了现代图书馆的轨道。而全国性的中华图书馆协会 ,是由当时教育界名流如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张伯苓等 5 6人 ,以及南京、江苏、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方协会 ,共同发起。出于专业缘故 ,引起我的兴趣 ,说明早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之前 ,天津已经有了自己的地方图书馆协会组织。可是翻检1 996年全市图书馆界通力合作编纂的《天津市图书…  相似文献   

6.
我自1979年开始从事图书馆工作,连同图书馆学专业教学,至今整整30年。其中有12年的时间在济南市图书馆工作。这12年是我图书馆职业生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在山东省图书馆和省图书馆学会的培养支持下,我在图书馆学专业进修、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践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与山东省图书馆的师长和山东省图书馆界同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7.
·1979年《宁夏图书馆通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前身)创刊。·1986年。经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宁夏图书馆通讯》更名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季刊,通过邮局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这是当时国内首家通过邮局发行的省级图书馆学刊物。  相似文献   

8.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  相似文献   

9.
戴茵 《图书馆杂志》1995,(4):22-22,31
图书期刊的采编是关系列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关键,图书的科学和合理分类则是使读者方便查阅和提高利用率的关键。我校图书馆自1985年以来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二版已有10年。我校图书馆主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现状,提出了适合我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模式,即"校、系两级文献采访模式",并阐述了实行校、系两级文献采访的优越性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现状,提出了适合我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模式,即"校、系两级文献采访模式",并阐述了实行校、系两级文献采访的优越性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是79年从文化馆调到图书馆的;当时图书馆和文化馆刚分家.只有一间60m~2的外借处,13条凳子,1万多册未整理的藏书,设备相当简陋.8年来,由于领导关心、全馆同志团结奋斗,我馆已发展为一个有50,000多册藏书、1,400多平米建筑面积、设备完善、环境优美的图书馆.作为馆长,我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13.
2 0 0 3年 9月中旬 ,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组织学术成果评奖活动。此次评奖范围是 2 0 0 1年 7月—2 0 0 2年公开出版的著作及论文。本次活动共收到学术成果 60多项。经过有关专家的初评及终评 ,在著作类方面 ,评出张惠民主编的《郑州志》等 4部著作一等奖 ,杨向明编著的《数字图书馆概论》等 4部著作二等奖。在论文方面 ,共评出刘阳撰写的论文《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等 1 0项一等奖 ,付玉梅撰写的《论〈通志校仇略〉的目录思想》等 30项二等奖及张新霞撰写的《图书馆的教育性与提高国民素质的关系》等 1 9项三等奖。通过这次学术成…  相似文献   

14.
1979年,我在富源县文化馆任会计兼职管理图书,上级安排我筹建富源县图书馆,专门到云南省图书馆购买图书馆业务用品。1980年我们正式批准建馆。198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会在腾冲召开.我去参会的过程中两次到省馆。会议期间与省馆的领导和各位老师开始接触认识。也是这次会议贯彻中央书记处对全国图书馆工作的批示,为图书馆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和鼓舞了我投身图书馆事业的信心和力量,从此让我和云南省图书馆结下了三十年的情缘。  相似文献   

15.
我在图书馆工作18年了,今年50岁,所谓“知天命”之年,感到自己与图书馆,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份G大概10岁时,我在家乡读小学,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县图书馆,我马上为图书馆所吸引,随后成了一位小读者。后来到广州读中学,自然是校图书馆的常客。高中时一次暑假,我曾盗用全班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按理说应该是我从部队退伍之年;我是1976年从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应征入伍的。当时很明确,服兵役满二年即可退役。1979年与我一起到部队的10位上海兵中的确有好几位退伍回沪了。然而,我却在这时接到部队命令,调我到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继续服兵役,至此开始了我档案工作的生涯。1981  相似文献   

17.
武梅 《图书馆论坛》2000,20(5):92-94
光阴如箭 ,时光荏苒 ,转眼之间我在图书馆工作已近 2 0年。回顾 2 0年的工作历程 ,我感慨万千。这里面有辛酸 ,也有喜悦 ,更多是欣慰和自豪。经历了思想的波动 ,生活的励炼 ,从业的困惑 ,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找准了人生的定位。1 边学边干在职业选择上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当一名图书管理员。在很小的时候 ,由于父母体弱多病 ,我总梦想当一名医生。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于 1981年进入西南工学院图书馆工作 ,没有能圆自己儿时的梦想。在近 2 0年的工作时间里 ,我分别在图书馆的学生阅览室、编目室、期刊阅览室、流通部、外文…  相似文献   

18.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由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职工科技学院、宁夏机械技工学校、宁夏农业学校5个图书馆合并组成。2011年学院(校)图书馆新馆建成,2012年6月投入使用。新馆建筑面积20560m2,是学院(校)的标志性建筑。新馆设计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大开间、全开放、凸显交流共享功能需求的特色,是一个既面向学院(校)又面向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复合型文献  相似文献   

19.
张建伟 《兰台世界》2004,(12):55-55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火热的军营生话。让我从小就萌发了强烈的愿望——当兵。因为我是父母的老儿子,两个哥哥巳从军。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两个哥哥分别在南北边疆执行任务。所以母亲极不愿意我再走进军营,希望我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他们身边工作。但是1979年11月,16周岁的我还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踏进军营,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相似文献   

20.
姜岳 《图书馆学刊》2009,31(7):110-110,F0003
留不住岁月,却能留住记忆。记得1974年到1977年在大学读书时,我就很喜欢到图书馆看书。那时候,我们的宿舍一共8名同学,且空间狭小,写作业与看书都没有多余的地方。于是,大家常常或背着书包或夹着几册书到图书馆学习,我也不例外。当时觉得,辽宁大学图书馆的书刊太多了,真可谓书的海洋,这么多的书,我当时还是第一次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