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底,《羊城晚报》推出了一个新的报道形式——“新闻连载”,随后《燕赵晚报》、《合肥晚报》、《成都商报》、《重庆晚报》、《平顶山晚报》、《银川晚报》等也先后采用了这一报道形式。一年多来,“新闻连载”已逐渐在全国晚报中推开,并以其快速抢眼的新闻,新颖活泼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沈晓静  徐培 《青年记者》2012,(30):32-33
当前,医患纠纷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媒体医疗卫生报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记者是用什么样的话语把医患纠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1998年创办的扬子晚报网是依托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  相似文献   

3.
为写成都报刊志,1985年我们访问了田一平同志,请他详细谈了《华西晚报》的情况。我们根据田老的谈话,又参看现存的《华西晚报》,整理成如下文字。一、《华西晚报》的诞生《华西晚报》(以下统称“华晚”),1941年4月20日创刊于成都,是《华西日报》原班人马所办的一张“同人”  相似文献   

4.
新创     
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办“民意”栏目;《成都晚报》全新改版;《市场报》改为《中国能源报》;川报集团成都报道社成立;视频网站首次取得电视剧先发权  相似文献   

5.
改进会议报道,对县级媒体无疑是个大文章。“拎”主题,看“脸色”,“挖”新招,找“显点”,是笔者结合凤台所办《凤台报》及《硖石晚报》、《凤凰台》改进会议报道的几点体会。只要在“心”入会议、跳出会议上多下工夫,会议报道就会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6.
杨炜 《青年记者》2016,(6):51-52
1999年我国就已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但建设法治中国并非一项简单的行动,离不开各个场域的共同努力.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语境下,媒体只有做到与司法良性互动,提供公共话语平台、对权力进行监督与批评、揭示案件背后的法理和制度问题,传播现代法治理念、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才能推进法治建设.本文通过分析《南方周末》自2005年至今刊发的有关“聂树斌案”的13篇报道、4篇评论,来探讨媒体与司法如何进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成都:说长道短话“三报”──本刊《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读者座谈会实录本刊记者王刚时值盛夏,热浪滚滚,蓉城报界“火气”更旺。《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作为这个城市的三家主要城市报纸,更是各施高招,可谓好戏连台,竞争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向全社会发出“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的号召,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响应,义不容辞地当好精神文明宣传的排头兵。新形势下的晚报,精神文明报道要逐步实现由过去偏重微观斟酌到加强宏观把握的转变,更多地推出能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新闻力作。这一办报思路的体现,离不开对报道的精心策划。 近年来,盐城晚报对精神文明重大主题报道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搞好“新闻广角”、“焦点透视”等“重磅”栏目的同时,积极策划和组织一些颇具“晚报味”的重头报道,  相似文献   

9.
白鸽 《东南传播》2016,(2):117-120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层次划分,就国内不同性质的媒体对"9·3"阅兵的报道进行分析,针对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党报以及晚报都市报在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发现:从报道主题看,《人民日报》呈现出来宏观的报道框架,《南方日报》主要关注阅兵事实和现场的报道,《扬子晚报》则以本地相关新闻为主线,串起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参考消息》主要刊载外国媒体的报道;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为主,只有《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刊载有若干评论;在微观层面,诸如标题、关键词、报道呈现方式上,党报严谨慎重,立场鲜明,晚报都市报,报道生活化、大众化;但国内媒体普遍在报道文本当中,添加了过多的语气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报道框架的"梯次模型",选取《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2014年APEC会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媒体呈现来挖掘中美主流媒体在重大经济报道中如何构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晴 《新闻知识》2013,(2):29-31
1963年以来,学雷锋报道成为中国媒体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议程。本文通过对1963-2012年3月5日当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学雷锋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此项媒介议程的形成与发展,与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关系,从而揭示出雷锋形象的构建和嬗变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李文文 《东南传播》2022,(8):120-123
抑郁症作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关键性社会事件。媒体报道作为新闻组织彰显功能性的话语实践,蕴含着新闻叙述者对抑郁症的理解和阐释。以“抑郁症话语实践”为视角,以269篇抑郁症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恩特曼框架理论及Nvivo12plus编码工具,从疾病表征、患病缘由、道德评价、预防措施、人文关怀五方面探讨媒体对抑郁症的阐释设置及建构出的患者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1):88-100
本文采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运用各类文献材料考察了起源于美国的调查性报道导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关注这一过程中观念、实践与话语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调查性报道观念经过语言转换被收编到中国政治文化的语境之中,但并未被中国新闻业界和学界的主流所接纳。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业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调查性报道实践,这些实践大都在舆论监督与深度报道的话语之下展开,调查性报道的独立话语尚未形成,记者也未能以调查性报道的规范性要求来反思自身行为。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闻调查》等调查性电视节目的创办以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向深度调查报道转型,中国新闻界的调查性报道实践日趋活跃,关于调查性报道的话语意识逐渐形成。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共同体的话语建构,调查性报道的实践经验被提炼成公共知识得以传承和扩散,最终使得调查性报道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助推了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雾霾屡屡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雾霾报道在特定的时期占据着媒体的版面,媒体的叙述框架在一定意义上建构了受众的现实认知。通过对《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中关于西安雾霾天气报道研究发现,在竞争的媒介场域与话语平台中,就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消息来源、报道基调和报道主题等而言,传统纸媒的新闻生产对现实进行了合法性的话语修饰,扮演了现实化妆师的角色,缺少政策的反思,缺少忧患意识,进而反思媒体雾霾新闻生产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性报道是当前传统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最重要、也是占比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这类报道却常常并不叫好。所以,主题性报道亟需转变话语体系,通过概念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情节化的叙述结构、人文关怀与多维角度的叙述立场融入百姓话语体系,实现新闻表达的有效呈现和新闻价值的本质回归。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主题性报道转变话语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经济报道,报界同仁都在进行有益的探讨和实践。《郑州晚报》于1997年12月31日在头版头题刊发了《从“饥不择食”到“挑肥拣瘦”——新密市招商引资不搞急功近利》。这则消息,以其主题重大、剖析深刻、触角敏锐、角度巧妙,入选河南省199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范式转变:大众传播研究话语中心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对大众传播研究从传统话语主控到这一话语中心消解 ,并向主要以文化批判研究为代表的“另类”话语转变的过程进行了概括梳理 ,同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背景、动因、现状和前景。本文是 2 0 0 1年 1 1月作者在韩国延世大学传播研究所召开的“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文化批判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19.
杨姣  李炜 《新闻窗》2010,(5):56-56
虽然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开始,“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被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确认的概念,并按照“重大情况让人民知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的原则在目后新闻媒体的实践中不断被强化。但是在研究《春城晚报》,一张把“强化舆论监督搜道”坚持了30年的市民报纸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如何在具体的版面中来确定哪些报道属于“舆论监督报道”,而这样的困惑直接来源于对“舆论监督报道”内涵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湖州晚报》首次推出《记者打工》专栏,以记者打工的形式,通过新闻的视角,体验各行各业百姓的酸甜苦辣。这些体验式报道,把时政内容、平民视角、读者本位、人文情怀、民众话语等要素有机配合,在贴近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