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规范宪法学"强调法律结构内的规则网络编织,"政治宪法学"却心醉于超越法律的主权权威维护;前者更多的属于法理学/法哲学,后者更多的属于法律教义学/解释学。他们的岐异在于理论重点的不同,无关学术根本旨趣。  相似文献   

2.
宪法的"成文"与"不成文"形式,并非英美宪法的根本区别。无论是近现代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还是美国的成文宪法,都渊源于古老的普通法传统。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宪法更好地传承了普通法司法独立与司法审查传统,而近现代英国不成文宪法反倒由于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与这一传统发生决裂,从而造成了英美宪政实践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人大工作法律性强。实践中一些有关人大工作的用语不准确或者不够严格,需要依据宪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的规定加以规范。以下是一些不规范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谈论人权、宪政总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连在一起,我认为他们把"宪法问题"过于"政治化",忽略了宪政价值的普遍性"中共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中共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自己也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30年前,面对"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这个问题时,主持宪法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用这三句话来概括。30  相似文献   

5.
李茂磊 《大观周刊》2011,(38):26-26
规范宪法学的学说与主张日益受到了公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的重视。规范宪法学之所以要认真对待政治宪法学的批判,是因为在政治宪法学背后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作为其结构性前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首届毕业生,蒋碧昆有幸参与了1954年宪法的制定。与刘少奇的亲戚关系,加上宪法学者的身份,令他的一生命运跌宕起伏。多年后,已是我国宪法学界泰斗的蒋碧昆评价:"那个时候,五四宪法实际上已经非常先进了。"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中的‘法’最重要的应当是宪法,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要先坚持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8.
马笋 《大观周刊》2012,(31):59-59
人权是现代政治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很价值诉求,尊重、实现和保障人权的现代政治国家又是以宪法为基础而构建和运行的在相当程度上.人权保护是宪法的缘起,保护人权是宪法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而宪法是人民权利的圣经和守护神。在宪法权利中,妇女权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妇女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是我国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其他法律、包括新闻立法的依据。我国宪法包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着新闻自由的精神,并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同时,宪法也对新闻自由的具体实践规定了诸多的限制。在新闻立法呼声日高的今天,对宪法有关新闻自由规范的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原则的保障   1.新闻自由是宪政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政即宪法政治,指国家的机构运转、职能设置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按照宪法来进行。因此,宪政基于运行的宪法也须符合权力制约和权利保…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颁布了四部宪法。它们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权威性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主要特征。宪法的权威是动态的宪法.它将宪法纸上的权利化为现实的权利.对于权利应用于政治实践至关重要。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宪法的衍生权利,需要通过宪法对于其所涉及权利予以保障,方可良性运转。由此可见,宪法权威对于新闻舆论监督实施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张君励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清末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学,辛亥后两度赴德研习哲学,具有深厚的西学素养。他早年追随梁启超,民国时期投身政党活动,30年代组建国家社会党而成为民主党派领袖。战后起草《中华民国宪法》,有"民国宪法之父"的美誉。他崇尚英国议会政治与德国哲学,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在中国现代史上,和置身于风云激荡大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张君励的一生充  相似文献   

12.
刘艳霞 《兰台世界》2014,(12):40-41
孙嘉淦历仕政治高度统一的康乾三朝,是一个敢于直谏名臣。他在《三习一弊疏》中全面客观地概括出康乾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并在"三习一弊"中列举出清代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典型化弊病。  相似文献   

13.
政治与法律之间,尤其是和宪法之间由于时代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在涉及意识形态的关键领域,如结社的方面,政治和法律之间互不信任。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不能化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首先,谈一谈网络问政。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互动参与,"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双重关注的热词。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法"政就是众人之事","网络问政"问的自然是众人之事了。将原本视为上层建筑的"政"与普通的公众、公共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杨惠竹 《新闻世界》2014,(9):203-204
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无为"一词在《老子》中出现12次,其中有6次是有关于政治的。从古至今,有无数学者对"无为"的政治意义进行阐释和解说。本文以现当代相关研究著作为基础,认真阅读了九大家的学说,对他们的"无为"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对不同的"无为"的政治定义以及为何如此定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真正从法律的角度来谈论宪法不过是从大约30年前才开始的事,由于国际政治背景、改革开放初期的形势等客观原因,当我们重新认真对待作为法律的宪法的时候,美国宪法和宪法学成为我们从比较的视角认识宪法的起点.然而30年过去了,我们仍不敢说就已经了解了美国宪法发生和运作的机制,我们对美国宪法的研究仍然集中于司法审查、正当程序这样为数不多的核心问题上,一些较多带有政治哲学色彩的论题也占据了我们宪法学研究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7.
一、新版<准则>更加突出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宪法方向 新旧版<准则>始终在第一条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人认为这是无意义的政治口号.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宪法本来就是人民权利的政治宣言书,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宪法规定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客观上就要求新闻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选举总统的方法是当今世界政治中特有的.总统选举人(Presidential Electors)的设立及选举程序均为宪法所规定,并非个人意志的简单体现.  相似文献   

19.
钟静 《今传媒》2008,(4):59-60
在美国,新闻媒体依靠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赋予的权力,成为与政府、国会、最高法院配合行动的"政府的第四部门",影响着美国的政治政策乃至政治结构,它们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同时,也依赖于政治、受制于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自称"共和国公民张三",人家肯定会说你不知天高地厚,口出狂言。但从宪法角度看,"这个可以有"。因为在宪法里,公民和国家机构一样,是国家之下平行的概念。不仅如此,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在宪法里还排在了国家机构的内容之前,这凸显了公民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崇高地位。共和国-公民,从宪法的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