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私观——从模糊日趋清晰 2008年5月,网上关于“校内网被日本人收购”的传言沸沸扬扬。传言说,“中国数千万精英的真实信息可被敌人掌握”,并号召大家退出校内网。消息迅速在QQ、百度、新浪等论坛和网站,甚至校内网自己的论坛上传播。  相似文献   

2.
网络交友社区人际信息交流的定性研究——以校内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校内网为研究对象,使用定性介入的研究方法对网络交友社区这一新兴的虚拟社会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与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不同的结论.观察法研究结果表明,校内网的交流结构较为扁平,因而使用纯粹的定性研究方法会在选取样本和确定核心研究问题上遇到困难.访谈法的研究结果则显示虚拟社会的信息交流受到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目前的校内网信息交流并不充分,远没有达到网络用户对Web2.0社区的期盼.网络交友社区的衍生问题是隐私问题,较低层次的隐私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较深层次的隐私问题目前主要靠行业协会的自律与监督实现.最后,对校内网新近推出的应用程序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好友买卖"程序中"身价"作为Web2.0中人际关系网络结点重要程度的度量指标,不仅说明了校内网中社会结构的客观存在,同时也为指标选取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年第12期本期话题"虚拟社会"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清华大学的王兴将风靡美国的sns网站"facebook"的化身--"校内网"引入中国以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校内网便在中国各大教育机构内迅速蹿红,成为中国目前sns网站的领头羊.本文主要以校内网为主、以facebook网站为参照,从网络技术、受众分析、网站营销策略等角度出发,分析在web2.0时代下校园sns网站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农燕玲:黄老师您好!谢谢您接受<档案界>论坛的邀请做客<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农燕玲. 黄世喆:主持人您好!也谢谢<档案界>论坛的盛情邀清,给我一个"被上线"的机会. 农燕玲: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啊.  相似文献   

5.
SNS(Social Network Servioe)社会型网络社区,就是社交关系的网络化.2003年3月起,SNS网站悄然从美国兴起.之后我国也开始出现这类网站,5Q校内网就是最早尝试者.随后在2008年3月一个十分类似"校内网"的新的SNs社区网"同学网"正式推出.本文以校内网和同学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同作为SNS社区网络的特点,展望SNS社区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传言事件对我国的民众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风险社会的视野,通过对"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文本分析,以谣言心理学为分析进路,对传言事件的产生与传播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风险社会的流变,大众媒体需要通过建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以应对易轻信于人的受众心理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轰动世界的事件未必每天发生,但轰动性的新闻每天都在诞生.许多时候,原本普通的事实,经过某些媒体的渲染,便可产生轰动效应.更离谱的是,一些传言或子虚乌有的东西,也堂而皇之地以新闻的形式出现.武警被拐骗到煤窑挖煤一年多,这样的"新闻"背后,是事实还是谣言?可信度几何?如果是谣言,它又是如何变成新闻事实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SNS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被钢筋水泥隔住的外表冷漠的人们对交友的渴望.校内网、fecebook等老牌SNS网站不断发展壮大,积累着用户资源.同时,开心网这个新兴力量也开始蓬勃发展.开心网能够在各大SNS网站的地盘中发掘并占领自己的一块领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试从开心网内部--如何进行定位,打造品牌角度出发,扩展到外部--开心网与开心网用户、开心网广告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不可禁绝的谣言 1768年,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中国社会引发轩然大波.传言有人通过向他人的名字、头发或衣物作法,就可摄人魂魄,操控生死.几个月间,这样的谣言从乡野村夫之口一直传到皇帝乾隆那里,影响波及十二个省.乾隆反复过问此事,大小官员为之疲于奔命,平民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叫魂"案一度牵连各地数十乞丐僧道入狱审讯,一批官员因之受到处分,但最终大多数案犯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相关谣言也渐渐平息.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23日,天津日报社社长牛一兵率领报社管理层和编辑记者代表,到南开大学举办了"新时代新媒体新党报"主题论坛,报社相关人'员以"新媒体冲击下党报的生存空间与时代作为""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做了演讲.这次活动,是天津日报社党报进校园活动第一站.天津日报社党报进校园包括党报进宿舍、设立新报亭和新闻视屏网多媒体显示屏等.  相似文献   

11.
“80后”网迷心理分析——以私人博客和“校内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80后"的网虫们都同时拥有私人博客和校内网,他们有选择性地使用特定网络传播方式作为自我表达的渠道。在决定使用何种网络资源背后的选择性心理是不容忽视的。在使用网络过程中,"80后"的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应该继续发扬"私人博客"和"校内网"带来的正面心理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应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网络掌控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红被人们所熟知,网红现象是近些年来网络媒体涌现出来的热词,网红现象的出现导致了网红行业的火爆.网红现象的出现是由网络新媒体的"去权威性、去中心化、碎片化、交互性、个性化"特点和社会心理机制所致.同时,网红的名人效应也会导致网民不同价值观的判断和观念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12日,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的帖子,西北政法大学的一名网名为"酱里合酱"的毕业生在帖子中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业协议被签字盖章了,自己"被就业"了.这篇帖子迅速引起了其他网友的注意,帖子被转载,网友纷纷在论坛发表自己"被就业"的经历,"酱里合酱"在无意中创造了"被就业"一词,并被网友热议,迅速成为当年的热门词汇.网友的讨论使高校虚报就业率的现象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4.
"淮水安澜",舆论监管的地方实践 "淮水安澜"是2004年5月由淮安当地几名网络爱好者联合发起组建的一个市民网络论坛.该论坛自创办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50万人,每天的点击量达60多万人次.从论坛内容设置来看,该论坛主要包括"淮网大卖场" "淮安分类信息""民生通道""名城淮安""淮网文化""淮网美食""淮网家居"等板块.2011年以前,在上述诸多板块中,"民生通道"板块最受网民关注,发帖量也最为集中.其中,"民生通道"板块下设的"市直部门"子板块目前发帖总数已突破22万条,涉及与民生相关的各类主题28000多个.2011年以来,淮安市纪委借助淮水安澜论坛平台,在该论坛"名城淮安"板块增设了"阳光纪检"子板块.  相似文献   

15.
赵振宇 《今传媒》2007,(10):14-14
设立"评论记者"的现实依据 1995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新闻评论部,这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创新.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以央视命名的"央视论坛",更为中国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的新闻评论带来了生机.但是,央视论坛在自己的实践中越来越背离了自己的宗旨,终于在2006年的新一轮改版中被取消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6.
女子"自主高坠身亡"因一个不靠谱的传言而招致近百人聚集——反思近日北京京温女子跳楼事件可以发现,击退传言的利器是信息公开. 风起于青萍之末.5月3日,安徽籍一女子在北京京温服装商城内坠楼身亡,网上出现传言,"被7名保安强奸,警方拒不立案".5月8日,近百名外地来京人员在京温商城前聚集.后警方公布事发录像,排除中毒、性侵害和他杀可能,认定"系自主高坠身亡",事态平息.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如何通过网络扩大影响力,是一个值得花大力气去研究和探索的新问题.钱江晚报网络版开办三年来,以钱报论坛为基点,突出互动活动,在这方面作出了一番新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报网互动新路子.今年以来,钱报论坛新开辟的"QQ群英汇"和"情感花园·单身中年"这两个新版块,进一步做大报网互动,增强了论坛凝聚力,凸显了互动环节,将网民、读者"一网打进".  相似文献   

18.
SNS网站拥有的数量庞大的用户,以及能将用户群进行精准细分的功能,使其成为商家倍受商家青睐的营销工具.校内网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以学生为主要目标用户的SNS网站,一方面,既是广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交流地,另一方面,又是以学生为消费群体的各种消费活动的助推器,显示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本文解读了校内网鼓吹消费主义的方式,以...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7月30日,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www.ipr.gov.cn)与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www.coapu.org)联合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推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络论坛"。国家保知办温再兴副秘书长、国家版权局许超副司长、知名作家余秋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王开前、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秘书长童之磊等出席了论坛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20.
虚假新闻,捏造事实,欺骗公众,人皆痛恶。对它喊打,实不为过。"玩"媒体和公众于股掌之间的"新闻",虽然罕见,性质尤为恶劣。且看一个这样的案例:"五一"过后,贵州茅台厂集团总经理乔洪被双规的传言,开始见诸报端。如此敏感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