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直至世纪末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线索仍然沿用五四白话文运动导师胡适的历史评判,完全否定了清末白话与现代白话文衔接的可能性。自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断言五四的白话文是"话怎样说便怎样写",清末的白话文"却是由八股翻白话",后世史家往往不假思索地接受之,视之为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白话文报刊是在清末维新变法的高潮中创办的。1897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演义白话报》,《蒙学报》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白话报。随后,裘廷梁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是当时影响较为广泛的一张白话报。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这些报刊很快停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逐步走上政治舞台的过程中,不少人注意到要发动下层社会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因而也创办了不少白话报。1900年至1905年间,曾先后出版过《杭州白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鑫,1884~1919)去世后,遗作散于四方,好友南桂馨1934年起出资搜集整理,直至1938年才全部刊行,题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全书收入刘师培著作74种,其中论群经及小学者22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3种、群书校释24种、诗文集4种、读书记5种、学校教本6种,除一些白话文和论无政府主义的著述以及个别佚文外,可说是网罗殆尽,极大方便了学界的刘师培研究。该书之编定,钱玄同出力甚多,"佚稿之旁搜,总目之编次,胥由公力疾任之。"而且钱氏还为总目写了不少说  相似文献   

4.
李娜 《青年记者》2009,(22):90-91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其中尤以《民报》最具代表性。《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报道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进一步催发革命排满风潮,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国内得以传播、普及,并成为影响重大的一代社会思潮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3月《国民日日报》创刊85周年(1903) 《国民日日报》是章士钊、何靡施、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陈独秀参加编辑工作。 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155周年(1833)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五经》的编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非 《出版发行研究》1994,(1):46-48,F003
孔子和《五经》的编纂初探申非一、见于《五经》中的编辑工作《五经》是否经过孔子删修,自唐宋以来说法纷坛,有完全肯定的,有部分肯定的,也有完全否定的。据清末民初经学家刘师培在《经学教科书》中说:孔子生于周王朝衰微之世,周游列国,终未见用,不得展其抱负以匡...  相似文献   

7.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其中尤以<民报>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8月《国民日日报》创刊85周年(1903)《国民日日报》是章士钊、何靡施、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陈独秀参加编辑工作。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155周年(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创刊于广州。主编是郭士立(1803—1851)。全刊现存英国博物馆.8月1日《星岛日报》创刊50周年(1938)  相似文献   

9.
一、清末,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和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陕西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广泛的革命宣传活动,他们很重视报刊宣传工作。清光绪34年(1908年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其"的含义以及《辞海》中"主语"的定义,对5种编辑出版类期刊和3种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其"的用法进行辨析,认为代词"其"在白话文里能够用作主语.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8):6-11
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其报刊活动与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相互交织。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前期主要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中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及教育思想,后期主要宣传保存国粹、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新文化运动。刘师培的报刊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刘师培的报刊活动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学者形象的典型之一,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官报和民报自从革命派的报纸在上海租界中出版之后,清政府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严加镇压的,帝国主义者也不会在租界中保护革命者的出版自由.继《苏报》和《国民日日报》之后,《警钟日报》也在1905年3月25日被封闭了.但是,革命派报纸虽然不断遭到斩杀,并非革命派的民间报纸却能有一些发展.原来,由于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日趋于削弱,它实际处于既不甘心让人民有新闻出版的自由,又不能完全禁止报刊出版的矛盾状态中.他们只能集中力量对付革命派,而不可能禁止所有对他们的统治并无大碍的报纸.民间报纸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是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3.
蒲慧娟 《新闻窗》2008,(1):119-120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宗。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称胡适是“首举义旗”的白话文运动“急先锋”。但是,白话文的胜利并非胡适等人振臂一呼的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将文学交给大众的事实,从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胡适也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以及《四十自述》等文中屡屡提及近代白话文运动,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白话文的提倡,不过是这种运动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殷泽文 《新闻世界》2012,(8):174-175
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发源于晚清时期,它的出现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逐步瓦解的历史转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配合革命行动,在近代中国的报刊上与其它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中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是革命派进行宣传的一个有力工具。《民报》的民族主义叙事宣传性强,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性,为广泛宣传革命派的理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舆论监督观及其对当代媒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梁启超,人称"梁任公",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清末民初最有影响力的报人和新闻理论家。其亲自主编或创办过《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十余种报刊,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西方学术文化,批判封建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蒙运动,成为清末民初影响最大的报刊政论家和宣传鼓动家,被  相似文献   

16.
在80年代蔚为风气的"文化热"的畅销书中,较为通俗的有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和"酱缸文化"书系、李敖号称垄断白话文前三名的杂文,学术型的有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甘阳的"文化:中国与世界"集刊之类.看这些书时,话语、观念都不陌生,感觉这些书与鲁迅、王朔之类文字的精神是相通的,都在"接着讲".  相似文献   

17.
罗家伦是名符其实的五四健将,著名的《五四运动宣言》就出自罗家伦之手。五四一辈文人学者,多已用白话文写作,但因为他们早年有文言的底子,所以一般都是文章高手,特别是"宣传性"的文字,后辈很难写过他们。白话文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期文学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的变革,首先是通过抨击文言文的弊病、倡导白话文的优势而实现的。清末民初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对文学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虽然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却对之后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是我国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大文豪和爱国主义者,其少年老成,深受革命思想影响,胸怀改变国弱民难之志;其笔锋犀利,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等书,倡导反帝爱国斗争;其铁骨铮铮,以投海自尽方式报效祖国,期冀唤醒民众意识。革命文豪陈天华一生短暂,却始终坚持反帝爱国的救国救民思想,可歌可泣,受人崇敬。一、力主御侮的青年斗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自幼从父识读,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中国试行欧美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此背景下,起源于清末的两大政治势力——立宪派与革命派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并依托于议会来实现自己的纲领与政策。由此,民主政治的基本元素在中国趋于齐备,西式的民主政治活动也得以在中国勃兴。而与此同时,中国报刊事业在清末的大发展使得民初的社会舆论获得了新的展示平台与传播渠道。但是,民国初年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