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内容提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传媒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与司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同目标,但媒体监督"度"的掌握极其重要,媒体监督过"度"便会演变成媒介审判,而媒介审判会对司法的正常运行和司法公正造成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把握好媒体监督的"度",使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两者平衡发展,进而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洪刚 《新闻界》2012,(9):47-51
媒体舆论介入司法审判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不会构成媒介审判。在当前时代条件下,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的介入不仅促进了立法建设、执法建设,还在若干层面推进了司法建设。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社会条件的趋于成熟,媒体舆论介入司法审判推动法治进程的效能将会减弱,司法审判的自主性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5.
柴文静 《今传媒》2023,(5):125-128
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是当今法学界与新闻传播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监督司法本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传统的舆论格局发生变化,媒介审判现象频发。厘清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问题,有利于新闻媒体明确自身角色与责任,形成媒体与司法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二者共同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试图为划定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提供建议,探索防止新闻媒体越界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23)
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激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致使外在于司法的"审判阵地",逐渐从"媒介审判"转移至"网络舆论审判"。频繁发生的网络舆论审判事件虽然常常因非理性因子的存在而招致许多质疑与争议,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这样一种特殊语境下考量,会发现这类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如果在一定规范的引导下进行,会在推动司法审判信息公开、透明,倒逼"媒介审判",牵制权力干预等方面保障司法审判的独立性。我们不能将妨碍司法独立的因素简单归结于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司法独立性、公信力的真正来源,在于信服于公众的客观、理性、全面、透明的审判立场。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已经在我国成为最具公民性的媒体,在社会转型期,网络发挥着建设公民社会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对于"媒介审判"中的"媒介",应对其做一定的扩大化处理,现在的"媒介审判"有时带有"公众审判"或"舆论审判"之意。在此特殊的环境下,所谓的"媒介审判"就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媒介审判"现象成为新闻界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的迅猛,严重影响着司法案件的审理。本文认为媒介审判是媒体社会责任的异化,并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原因,指出不论政府、媒介还是受众都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责任,防止责任异化。  相似文献   

9.
杨艺 《东南传播》2012,(7):45-47
公众舆论对社会进步有巨大作用,其责任要求其实施对司法审判的监督。媒介作为舆论与司法的桥梁,很容易引导舆论,进而影响司法独立。"舆论审判"对司法独立有很大危害,它源于舆论与司法之间的相互矛盾,最大的冲突表现为情超越法。实际上,二者相互渗透和融合,不存在根本矛盾。笔者相信从法律制定、司法审判、媒介自律三方面入手有望解决"舆论审判"与司法独立之间的矛盾:加强司法开放,通过媒介加强法律对民意的逆向引导;以法承情,制定出完善的体现民意的《新闻法》;加强媒介自律,提升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一直是新闻传播业的重要职能,多层次多形式的媒介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社会媒介,广大受众参与到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增强社会的透明度,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媒体逾越手中权力,违背新闻精神影响舆论氛围的案例,而当司法中也出现"沉默螺旋",这便形成了"媒体审判"。但是,"媒介审判"作为新的传播环境衍生出的产物,其对舆论风暴的号召力不可小觑,所以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更为理性的思考,让其在安全轨道上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11.
潘玥 《新闻世界》2014,(10):167-168
媒介审判是以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使媒介凌驾于司法和法律之上,同时又让媒体角色产生错位。本文以郭美美案为例,从成因、预防等方面破解媒介审判现象,同时参考美国相关措施,对我国防止媒介审判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俊华 《新闻界》2012,(5):31-33
媒体审判在发挥着监督价值的同时,也会干扰司法审判过程。越来越多的媒体审判事件出现,使得人们开始从媒体审判转向审判媒体,理性反思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现象。正确处理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要转变理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及优化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正向的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监督既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又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时效性的不断增强、渠道不断增多,使得舆论监督走向误区,异化成舆论审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舆论传播速度和生态、媒体的利益驱动更加明显、互联网舆论主体多元化和相关法律对舆论审判规制方面存在缺漏。针对此,可以通过加强虚假信息识别能力,实时监控舆论;明确媒体从业原则,提升其媒介素养;提升网友素质,优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进行网络监督的方式对舆论审判现象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李琰 《今传媒》2012,(8):32-3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异。本文主要探究了网络时代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并从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自律,以及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防止网络"媒介审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媒介审判"作为西方的舶来词,其存在的背景与我国大相径庭,当新闻界不断对其"发难",大量研究专注于媒介的民意干扰和舆论引导时,过于强调媒介自我赋予的主导权时,却忽略了媒介审判中媒介本身的被动性。本文对概念进行重新阐释,分析中国式媒介审判的被动与局限,理性探究新闻报道与媒介审判的关系,探寻媒介与司法之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现实社会非理性舆论构筑了新的传媒环境,谣言和非理性的舆论逐渐形成了媒介审判。在媒介审判的过程中网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某些网络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网民的媒介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19.
庞海峡 《新闻知识》2012,(10):99-100
面对"媒体审判",司法应有更多反思。单方指责媒体对"媒体审判"的责任,或过分夸大媒体对司法的影响力,并试图通过控制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的方式去解决"媒体审判"问题,无异于头痛医脚,隔靴搔痒。司法把"更高的法官素质、更多的司法公开、更强的判决理由、更好的沟通互动"作为努力的方向与应对的突破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包晨璐 《新闻世界》2014,(1):147-148
网络时代中,许多司法事件、社会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中演变为全民关注的事件。媒介审判在网络时代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希望网络舆论可以激浊扬清,避免媒介审判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