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2):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中国记者杂志:【《中国记者》2012年第1期刊发范以锦撰写的每月评论《"寒流"中唯创新才有出路》】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2011年11月3日说,数字报纸  相似文献   

2.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1):10-11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中国记者杂志:【(《中国记者》2011年12期)专访《南方都市报》视觉总监、南都视觉研究院执行院长墨白】成熟报纸的视觉设计须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报纸刚出生,一定是以强迫阅读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2014,(2):10
《中国记者》2013年第12期"焦点"栏目刊发组稿《有多少诱惑与风险——向新闻寻租说不》。由财新传媒记者王和岩撰写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引起读者热议。@中国记者杂志:【财新王和岩:我所经历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1999年,我来北京一家杂志社当记者。之后几年,辗转几家媒体。在这段时间,我知道了做记者有车马费、铲事费、提成费,甚至有偿新闻等诸多灰色收入。也知道还有一些媒体和媒体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着这种不光彩行为,捍卫着媒体人的尊严。@张志安:#推荐阅读#车马费、铲事费、发行费……用制度去隔绝。这也是我为什么尊敬@财新传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媒体、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在一些主流媒体看不到或不愿意涉及的领域,"公民记者"的声音甚至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5.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记者或制造虚假新闻或做有偿新闻,直接导致媒体的公众信任危机。新闻的真实性多次受到公众的拷问。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叙述者。他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直接接触于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人物与传媒的衔接者。当  相似文献   

6.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7):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导读·2012年4月15日,《胶囊里的秘密》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播出。这是一期成功的报道,但更是一期命运多舛的节目。应《中国记者》邀约,有着多年暗访调查经验、负责该报道的记者为您讲述节目背后的故事。节目虽已播出两月有余,但本刊仍希望借此文和读者共同探讨、分享调查性新闻报道除了付出智慧和勇气,还需要什么才能获取今天的震撼与成功。详见内文89页。·记者被伤害、被告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于情而言,首先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于理而言,应分析为何此类事件不断增多,媒体人有何需反思之处;于法而言,须  相似文献   

7.
<正>"欢迎小编机器人@编形金刚加入我们!希望你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文章!"3月10日,海外媒体硅谷新闻社的新浪官方微博(@硅新社)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随后,一条条由"编形金刚"自动编写的"美国融资快讯"被发出。这预示着,硅谷机器人记者"编形金刚"正式登陆中国。机器人记者的出现,是时下传媒界的热点话题。《中国传媒科技》杂志3月刊专门就此予以专题报道,在业学两界引发了较大反响。本期,记者专访"编形金刚"的创始团队,就硅谷机器人记者的能量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8.
报道"陕西天价烟事件"记者被停职事件,是研究当下社会舆论环境的一个标准性事件。被停职的记者在社会的声援下最终复职,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新闻职业共同体正在萌芽之中,并成为维护社会舆论环境、支持媒体正当舆论监督的健康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中国新闻界"最出名"的记者,莫过于陈永洲。只不过这个"出名",并不是让媒体同行与有荣焉的骄傲,而是给中国记者行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霾"。2014年来了,"雾霾"仍没散去,"陈永洲事件"给媒体从业者带来的警示仍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不搞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这是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另外,该事件也暴露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27日至28日,旨在提升灾难事件发生后媒体报道专业化水准的首届中国灾难报道高级研修班在四川大邑县建川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5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研修班。此次研修班由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瞭望东方周刊》和壹基金联合举办,湖南长丰猎豹汽车有限公司独家赞助,新浪网联合发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支持,《中国记者》杂志等媒体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1.
王方 《传媒》2009,(11)
2009年10月,<财经>杂志人事风波发生后,各界议论纷纷,猜测传闻不断,一度演变成极具眼球效应的"新闻事件".当然,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之一,备受公众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评价"<财经>杂志离职事件"并非易事,要谈此事件对中国传媒业尤其是财经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教训及借鉴意义就更难了.就事论事,笔者认为"<财经>杂志离职事件"的发生,除了金融危机、美国媒体寒冬、中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及时下传媒人创业潮等外部原因外,关键在于杂志自身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2.
正【今日微议#记者该拿多少工资#】编者按:《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显示:九成以上新闻从业者月收入低于10000元,其中近一半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只有7%的人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之间。理想在心中还是"饥寒交迫"的记者?#记者该拿多少工资?#微议一@媒体小喇叭:都说做新闻的是民工,可能如今有些民工又要"呻  相似文献   

13.
一个身在媒体的人,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中国媒体的十年成长之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们进步了太多,这一切都有数据可以证明,而新闻进步了多少,又用怎样的数据证明着呢?在这十年中,白岩松,用身在媒体的特殊身份,见证中国媒体的十年成长之路,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媒体,中国媒体一步步的走向了成熟,他们走出了"9.11"的尴尬,远离了"伊拉克"的争议,从"非典"开始蜕变,最终,在成功报道"PX项目迁址"事件中做到了"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从《幸福了吗?》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在信息透明度的问题上,我们已经在路上。  相似文献   

14.
齐彬 《新闻战线》2023,(1):48-49
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中有记者在核心现场,是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发出声音、扩大影响力的第一步。对于“现场感”的强调,特别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我在场,我看见”的亲历式报道,是中国媒体冲破西方媒体信息把控和话语垄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5月对邓玉娇刺死邓贵大一案,媒体含糊其辞;到2010年1月中国足坛一代名帅陈亦明曝出内部作假事件,记者们揣起封口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与其说是媒体潜规则了公众,不如说是某些权力集团潜规则了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6.
不断创新的互联网,让媒体的概念与属性与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大相径庭。现在,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品牌创造都充满"变数",因为受众在变,媒体在变,营销在变。营销变之一:从"消费者"营销到"人"营销在营销大师科特勒阐释的"营销3.0"理念下,营销要实现从"消费者"营销向"人"营销转变。作为"有态度"的门户,可以看到网易在与广告主的合作上也充分体现着"人营销"的理念。如卡萨帝冰童年度推广以"旋转的梦想永不落幕"为主题,直击为人父母者的内心期待。  相似文献   

17.
灾难在任何社会都备受人们关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自然也就成为记者和公众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领域。对于媒体和记者来说,面对灾难性事件,媒体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应如何把握此类事件的报道?怎样报道才能使灾难性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所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和记者都要认真思考和准确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负面消息报道中,媒体不仅仅是事件的"报知者"、"解读者",同时也是社会的"监督员"。本文从2014年"河南高考替考"事件出发,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角色的建构,论述媒体在消息报知者、事件解读者、舆论监督与反思者三者角色上的具体表现及其呈现的不足,包括消息延报影响传播、来源单一无法深度分析、本地监督力量弱等。  相似文献   

19.
跨区域合作与西部民族地区传媒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举 《当代传播》2011,(4):51-52,58
近年来,有几个涉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传媒的事件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一是《看天下》杂志的崛起。该杂志由宁夏日报社主办,创刊于2005年,几年间成长为发行量超50万的新闻周刊,创造了中国媒体的"看天下模式"。该杂志的发行人、执行主编、副主编等核心成员都曾是南方周末、凤  相似文献   

20.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杂志:《那些让我们永久怀念的新闻人》(载2012年第2期)【记天津师大新传学院广告系主任、副教授许椿】许椿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能再给你们上课了,对不起同学们"。近一米八的个头,戴副眼镜,常年一袭中式打扮。在师大乃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