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棒鼓"作为土家族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土司文化制度之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探讨在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之下"三棒鼓"艺术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王瑛 《档案》2015,(4):30-33
西北土司制度起于元,完备于明清。分布于河湟流域的蒙古弘吉剌部宁濮郡王——岐王家族入明后分化为河湟流域众多土司,延续着部落统治,永登鲁土司家族亦属蒙古弘吉剌部宁濮郡王——岐王系家族一支,非成吉思汗后裔阔端、阔列坚之后,属蒙古裔土司,非土族土司。  相似文献   

3.
王金英 《中国档案》2003,(10):56-56
青海省档案馆所藏明代《李土司家谱》是1986年9月从民和县档案馆复制而来的(原件现藏于民和县档案馆)。该家谱系青海省民和土族东伯府李土司家家谱。唐、宋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对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大都是通过对各少数民族首领人物封以官位,授以名号的办法,来管理当地的军政和生产事务,安定社会秩序,保卫和扩大疆土的。元朝奉行这种政策,委任了一批土官土吏。明朝,朱元璋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制度,把它作为一项扩疆保土的重要措施来推行。明朝初年,西宁卫地处边陲,区域辽阔,诸族杂居,风俗各异,一时难以统摄。针对这种情况,朱元璋给当地的“…  相似文献   

4.
贵州自元代起实行土司制度,由土司对当地聚居民族实行管理。清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管理,逐渐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由于采用的是强行推行方式,因而遭到了当地土官及土著民人的激烈反抗。清雍正初年,清军在镇压反抗、开辟三千里苗疆的同时,自身也  相似文献   

5.
雍正三年(1725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在镇压贵州定番、广顺土司叛乱后,决定在长寨等地设营驻兵,以加强清政府的统治,此举引发当地土司的强烈反对.雍正四年,管理云贵总督事鄂尔泰以武力相慑,平定贵州长寨土司的叛乱,之后设立长寨厅(今贵州长顺).贵州的改土归流由此开始,有言此战为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试刀之战.此组史料选编自馆藏宫中、军机处等全宗,现予刊发,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阿雅土司的领地 位于滇东南边陲,主要辖境为今河口、马关、西畴、麻栗坡、文山一带.与交趾(今赴南)接壤.土司驻地阿雅城,即今马关县螃蟹嘴一带.阿雅土司最初始于北宋皇佑年间,终止于明朝末年 世袭600年,经历了26代土司长官.阿雅土司政权为维护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抵抗侵略、保卫领土完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巩固中原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阿雅土司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通史·北宋》记载:在今广西、云南与越南交界的一些地方,土著民族以壮、苗、瑶族为主.唐宋两朝都在这些地区设置了羁縻州、县、峒由当地的部落酋长做知州、知县、知峒,称为“土官’.11世纪时,居住于邕州左、右江流域的羁縻州壮族以韦、黄、周、侬四姓最多.其中,侬氏聚居的广源州,也是邕州所辖之地,但因其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7.
土司年班制度是清廷针对川西藏区土司建立的管理制度,规定川西土司分两班轮流进京朝觐并呈进贡物,以此来表示对清廷的臣服。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务府档案中的土司年班赏赐清单为基础,分析清代年班土司贡品在种类、数量和价值等方面的特点,以期揭示清代年班土司贡物以政治意义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倪应雄 《兰台世界》2017,(16):96-98
典制是中国固有法在近代法治现代化过程中遗存的制度之一,其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特有的生存智慧,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典制出现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宋元,直到明清时期趋于成熟,由民间习惯走向国家制度,发挥了促进资源利用、维护当朝者统治等多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制书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书是皇帝的专用文书.始创于秦代,终结于清朝,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代表着封建皇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文章以朝代为线索,按照制书发展的时间顺序考证制书的变迁情况,分析制书在各个朝代的功能、体式、工作制度、处理程序等变化发展,探究制书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书是皇帝的专用文书.始创于秦代,终结于清朝,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代表着封建皇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文章以朝代为线索,按照制书发展的时间顺序考证制书的变迁情况,分析制书在各个朝代的功能、体式、工作制度、处理程序等变化发展,探究制书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云南省档案局申报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云南土司系列丛书——《云南土司世系年表》、《云南土司遗迹》、《云南土司抗战研究》正式出版发行。《云南土司世系年表》以晓畅明白的文字介绍了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怒江、德宏、保山、临沧、普洱、文山、玉溪等地土司制度的建立、完善、发展及变迁。《云南土司遗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文山、曲靖、昭  相似文献   

12.
达巴姆 《兰台世界》2012,(12):66-67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康区的土司制度,形成于元,繁荣于明,崩溃于清,结束于20世纪初,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统治阶级互相联合和斗争过程中的一种妥协形式。  相似文献   

13.
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是重要的彝族史料和文献遗产,其编纂出版历史悠久。近年来,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的编纂出版进展较大,检视这类档案的编纂出版工作,有助于业界同人发现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编纂出版受思维惯性和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大多关注和重视几个彝族大土司的档案史料编纂出版;文献收录局限于当地土司衙署及土司后裔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视角单一;专题性编纂成果偏少。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应系统摸底调查和收集复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史料,编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总目,加强对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的文本挖掘和分析,建立馆藏土司档案题名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以推进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编纂出版,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顺治、康熙时期清政府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和稳定统治秩序,除了采取持续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之外,鉴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土司势力强大的特点,还采取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驻防重兵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湖北档案》2008,(4):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309年(元至大二年)。共1件,保存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档案馆。该档案文献记载了元朝第七任帝师桑结贝代表元朝皇帝将德格、白玉沿金沙江两岸的百姓、土地等分封给当地一个叫塔巴贝的人。并要求塔巴贝管理和爱护好当地百姓一事。该文献全部为藏文。该藏文封文为手写藏文珠匝体形式,属稀世珍品。对研究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蒙藏关系和土司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元代文书制度的重要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任佩 《云南档案》2014,(12):31-34
<正>说到土司,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当年,我有幸阅读了这部广受好评、并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佳作,深深为书中描述的四川阿坝地区麦氏土司家族的恩怨情仇所吸引,在我对土司历史文化陌生而模糊的意象中渐次产生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同时也对我国土司制度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事实上,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地云南,土司的产生同样由来已久。我们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可知,"滇之  相似文献   

17.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夫巴 《云南档案》2003,(3):38-39
德宏州梁河县古称“南宋”,元代设军民总管府,属“腾越州”节制,后因处于腾冲之南,改称“南甸”。就地理而言,南甸只是今天腾冲坝子与盈江坝子之间的过渡带,一条不规则的山谷。土肥水美,自然条件极好,但并无“大甸子”的气势。然而,就在这偏远之地,却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土司府,这就是南甸土司府。土司府的准确名称叫“南甸宣抚司署”。“宣抚使”是元代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设置的一种统治机构,延用至明清,当时云南边地有“三司六慰”之称,其中“宣抚司”是武职,集生杀大权于一身,相当于地方上的“土皇帝”。土司姓龚,据说原籍为南京应天府人氏,…  相似文献   

20.
宋代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同时还继承了唐代的两税制。在均田制消亡以后,宋代的土地制度也在这些制度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人身与土地的关系、土地的流转以及土地的权属都发生变化,并在法律规范下体现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