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北京某报在“第49届世乒赛专题报道”栏内,刊出题为《意籍中国球员临阵遭除名》的消息。既是“意籍”.怎么又是“中国球员”?望着这个标题.本人简直成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读罢全文.方知所谓“意籍中国球员”,实际指的是“远嫁意大利”、早已加入意大利国籍的“前中国选手xxx”。原来写此报道的前方记者并没有错.错出在制作标题的编辑身上。  相似文献   

2.
蔡韬 《新闻传播》2005,(8):42-42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报纸的“广告、窗口、索引”。可见制作好标题有多重要!有一位老编辑说:“做好一道题,皱脱两撮眉。”足见制题之艰辛。下面就根据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制作标题。  相似文献   

3.
在版面编辑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感到标题工作的重要性。制作新闻标题,特别是一些重大新闻的标题,或者是一些政策性很强,战斗性很强的新闻的标题,决不能马马虎虎。画龙要点睛,而标题,正是报纸的“眼睛”。“点”好这个“睛”,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5.
雷志义 《传媒》2002,(12):30
“题好文一半”,意思是说,只要做出了好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大凡编辑,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待标题是从来不敢马虎。但是仔细观察老一代编辑与现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实交代:这个标题是抄著名漫画家方成的。方成称之为“编辑的幽默”的一件事是他亲身经历的。他所说的“编辑的幽默”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下不敢改变,依样“拿来”一用。有家报纸的青年编辑约方成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方成按时交稿。编辑按时发表。只是改动太大,引发了一连串的“幽默”故事。方成很细心。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特别是编辑.稿件的标题制作得好不好,是衡量他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尺度。何为“好”?当然是准确、简洁、生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些“门道”要讲究的。我认为,其核心的“门道”就是在标题制作中,要把握好“准”和“亮”的统一。下面结合一些不同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在标题制作上的差异,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水平可以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8.
科技论文标题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兴昌 《编辑学报》1990,2(1):15-19
科技论文标题的编辑加工是整个编辑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根据有关规定和惯例,结合自己的体会,对科技论文标题编辑加工的要点和要求提出一些看法。 科技论文的标题包括总标题和层次标题,下面分别讨论。1 总标题的加工 总标题(以下简称“标题”)是论文的总纲,“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是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在介绍历年春节晚会节目的情况时,由一位策划人介绍一部获奖小品,道出了这样一个内幕:“当时来稿很多,装了几麻袋。这个节目是一位老编辑从麻袋中找出来的。”这部作品获奖,首先要感谢这位老编辑的慧眼。同时,我们要问,又是哪位编辑首先将此稿枪毙,扔到麻袋中的呢?对于一些初学写作者或者编辑不熟悉的作者,再好的作品,也往往难免枪毙之后扔入字纸篓和麻袋中,这种字纸篓暗箱操作法,使笔者也深受其害。现在的政协副主席宋健同志,是  相似文献   

10.
谈起对一个人的印象,恐怕大多数人会先想起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不仅是人的五官之一,而且也是心灵的窗户,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提到一件新闻作品,让人先想起的也是它的标题。因为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作品的“眼睛”。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报纸的广告”,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从整个报纸编辑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相当的宣传效应,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然而,在一般读者眼里,版面是“内学”,似乎只是编辑自身的功夫,与己无关,也看不出门道;标题才是“外学”,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一半文”。都是说的标题的重要性。在目前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1.
通讯     
对两类文章标题在排版算处理上的一点意见 ——兼谈冒号(:)在标题中的使用 《编辑学报》1993年第4期发表了我的一篇拙作《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在这期刊物的编排上却发现存在着一个需要更正的失当之处。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拙作文题为《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一个题中带有冒号的单标题。《编辑学报》在目次页与卷终索引、总目录上都是这样排的,但在正文页,该文题却被排成了 “提高语文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样的形式,且破折号后面的文字又是用小号字排的,这样,从形式上看,这个标题就成了一个含有正副标题的复合标题。再看这期其它文章,发现有类似情况的还不止我这一篇,如《优化与序化: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灵魂》,《科技期刊编辑的特殊贡献:著书立说》两篇的文题在排版时也作了同样的处理。与此有联系,而处理形式相反的也有一篇:  相似文献   

12.
编辑老师: 今年第七期《新闻知识》已读,文章和图片还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卷首论坛”的《迈开双脚,到现场去》,把以前的纯理论研究变成了既是理论研究又是实践倡导相结合的文章(当然理论研究也是需要的),标题和内容都十分新颖,发表正好是时候、几个段落也写在点子上。“卷首论坛”这个重要栏  相似文献   

13.
“寻章摘句老雕虫”,是唐朝诗人李贺对那些皓首穷经,死抠书本的老书生的讽刺。新华日报有人借用这个说法,把从事报纸编辑工作30多年的左克同志称为“老雕虫”。开始,左克对此不无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喜欢上了夜班编辑工作,对别人称他“老雕虫”也不再反感,甚至心里有一种自豪感。他从25  相似文献   

14.
侃侃“编辑”这一族老卡【盐城】编辑者,整理加工别人稿件之人也。对“别人”,他们常有评判。这里,我这个寄、送了几十年“方格”的“别人”,不妨也斗胆“犯上”,侃侃“编辑”,望诸君能耐心一阅。平心而论,“不才”能走上写作“歧”途,真亏了一位老编辑的启蒙、引...  相似文献   

15.
这个标题是引用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一篇文章,那是他为北京某杂志的一次纪念活动而写的。他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期刊的作者由年轻人变成了老年人,杂志编辑也由小编辑变成了老编辑,读者也}扫一拨换了另一一拨,但期刊仍然存在着、活跃着,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焕发着一样的生机,从来就不曾老去,也不会老去,就像他的小说Ⅸ青春万岁》。  相似文献   

16.
《宜昌日报》今年下半年在提高报纸质量过程中,“四管齐下”攻标题,一改过去党委机关报标题老套、呆板、重复、乏味的局面,使新闻进一步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俗话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宜昌日报》编辑部认为,过去很多新闻缺乏可读性,很大程度上是“死”在标题上,因此,确立了“增强可读性,从标题抓起”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标题“准确、鲜明、简短、通俗、生动”的十字要求,并采取了四条措施.—提出忌用词语.为解决标题落俗套、重复多的问题,编辑部提出了《宜昌日报标题忌用词语六十例》,规定诸如“强调指出”、“效果显著”、“一致好评”之类词语为忌用语,逼使编辑记者抓新闻、抓特点.特别是会议报道和经济报道忌用一些词语之后开始活起来.—实行“差额选举”.过去标题差,原因在于作者用功少,编辑也不爱动脑筋,总编审稿来不及.要闻部率先进行标  相似文献   

17.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18.
1991年6月,为了纪念建党70周年,我采访了老党员、老干部、全国妇联先进工作者白玲玉.她退休后任敬老院院长,发挥余热,成绩突出。这篇通讯,在编辑老师的指点下,经过3次修改,1991年8月21日在商丘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从反复修改中,我收获不小。第一稿的主标题是“人老心不老”,副题是“记全国妇联先进工作者白玲玉”。内容上,选  相似文献   

19.
每年冬春,报纸上经常出现雨雪的报道,是个老主题,常见的题目有“瑞雪兆丰年”,但年年这样标,就成了“四季歌”了。怎样使老主题标出新意,编辑要动脑筋,开拓思路。这里抄录几条标题加以比较,也许对读者有些启发。第一类:  相似文献   

20.
文章有了好的内容还要有一个好标题。俗话说“又要衣装,佛要金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我们可以说“文要题装”。拿报纸来说吧,一天四大版,甚至八版十二版,有多少文章啊。先读哪篇,后读哪篇,或者只看不读,常常取决于该文是否有个好标题。下面的文章标题是能引起人们闲读的兴趣的:《开封要“开封”》(《羊城晚报》1994.4.2第10版)在正题之前还有引题:“原来是京城,后来是省会,现在成了省辖市,再往下滑会怎样?”正题就作了回答:开封要“开封”。这个标题妙在作者巧用了“换义”的修辞法,利用词语多久性这个条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