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熟悉历史的人一定知道清代的文字狱。文字狱自古有之,如历代法律规定皇帝的名字要避违,否则就是犯罪,但文字狱最甚的为清朝,无论其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王朝,往往一字一语即可定罪,造成全家被杀或灭族的惨祸,受株连者无数。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二十一、利用文书杀人最多的皇帝利用文书杀人最多的皇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2)发生了空印案.朱元璋发现后,下令将地方衙门主印的长官一律处死,佐贰官杖一百充军边地,杀死几万人;洪武十八年(1385)户部侍郎郭桓利用文书,少报多收,多收少报,被朱元璋发现,便命令从户部侍郎以下都处死刑,被杀的又有几万人.文书中因为没有避讳  相似文献   

3.
由张书才、杜景华主编的《清代文字狱案》一书,已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字狱,顾名思义,是因文字的缘故而构成的罪案。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文字而获罪的事情早已有之,只是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惩处之苛、持续时间之长非清代莫属,因此,才出现了“文字狱”这个词汇,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人自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正是人们对文字狱的恐惧心理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3月27日,央视《新闻1+1》节目评论哈医大医院杀人事件,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许多媒体转载时,标题都用原题《杀医生:我们可能也是凶手》.这不是耸人听闻,是对我们媒体人的提醒.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里,很多梁山好汉都因为以暴制暴非法维权,最终走上不归路,成为命案凶手。这些凶手经历不同,性格各异,却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且他们都有一种奇特的习惯:不仅平时喜欢吃,甚至到了命案现场也要吃。  相似文献   

6.
18年前,26岁的农村妇女何爱红目睹丈夫被人惨杀一幕,为抓到杀死丈夫的凶手,她将丈夫草草埋葬,身怀六甲的她从此走上漫漫申冤之路——露宿街头,遭人冷眼;孤身闯进凶手居住的村子,被人打出村外;几次饿倒在回家的路上……18年辛酸不懈的寻凶令她饱经沧桑,然而,她却丝毫没有动摇寻找凶手的决心。2005年6月2日上午,海南省儋州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当民警将在押杀人疑犯林关平押到审讯室时,44岁的何爱红不顾女民警的拦阻冲到疑犯面前:“你认识我吗?”林关平一脸茫然地看着何爱红说:“不认识。”何爱红此时悲愤异常,她哭喊着:“扒了皮我也认识你!18…  相似文献   

7.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当时今文经学运动的一个先驱者。清朝曾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有的逢迎,有的被迫采取了逃避主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对于经学,只作些训诂考据的工作,魏源予以批驳.认为这是“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他主张今文经学,“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8.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演康熙,很多观众都叫好,认为可以跟焦晃的“康熙”比美;当然也有说不像的,说是怎么看都有点方鸿渐的穷酸相,没有王气,少了威严。不过,若是从编剧的角度看,康熙的“形象”还是较为丰满的,“怎么看”也有点“立体感”。首先,编剧从人的角度出发,没有把康熙写成神。康熙从小志在天下,聪颖过人,但并不是生而知之的神童。他像很多顽皮的学童一样,很讨厌读那些枯躁的经文,听那个白胡子先生的教训,曾经编了一大篇理由到皇祖母那里告黑状。他也曾年轻气盛,想在朝政之上除掉鳌拜,提前亲政,结果“热豆腐”没…  相似文献   

9.
书话二题     
一、书与读书人在中国的历史上,书与读书人(不单指学子)时常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孔老夫子当算儒文化的圣祖,可他在并不重视什么文化的君主和政客那里,却受够了夹板气。一辈子都没能真正的扬眉吐气。不过,老人家还算走运,若生在秦始皇时代,结局可能更惨。若再晚一点,赶上刘邦时代,刘皇帝可是喜欢“溺儒冠”,把文化人的帽子当尿罐往里撒尿的。谁敢保证他不会一时兴起,揪下老夫子的方巾一泄为快呢?清朝的文字狱更是文化史上一奇状。弄得文化人像冬天打赤脚夏天裹  相似文献   

10.
<正>违法犯罪的种类形形色色,即使同一类型的违法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作案的目的、手段、动机的不同,由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不同,对其量刑就有不同。在封建社会里,尽管存在着极度的君主专制,但法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惩治犯罪的依据,因此,如何依据法律条文对犯罪进行处罚,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必须慎重的问题。为了使执法机关能够正确恰当地行使执法权力,依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审判,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用刑思想。下面这段话可以窥见朱元璋的用刑思想之根本,他曾经对执法官说:“任官不当,则庶事不理;用刑不当,则无辜受害……故刑不可不慎也。夫置人于捶楚之下抑顿挫,何事不伏、何求不得。……行本生人,非求杀也,苛不求其情而轻用之,受枉者多矣。故钦恤二字用刑之本也。”可见其用刑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钦恤”二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漫画,但没有“漫画”这个名称,也没有形成一个画种。近代漫画的兴起,是在清朝光绪年间,不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而且规模很大。满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政策,加上大兴文字狱,使得中国人民既不知道有近代报纸这个东西,也不懂得什么叫言论自由。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尤其在辛丑条约之后,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日益高  相似文献   

12.
漫话笔名     
笔名是历史的产物。元、明以前,文人梦寐以求的是状元及第,名标青史,不愿隐姓埋名,用笔名者不多.清朝,文字狱大兴,一考官因为试题有“维止”两字涉及将雍正去首之嫌,结果脑袋被般了家;一介书生徐骏因诗里有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相似文献   

13.
1947年秋,津门发生了一桩千古奇案:一位少妇被杀,凶手又残忍地将其肢解,装在一只柳条箱内置于他人库房。此案虽经侦破,但凶手却迟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新中国成立后,凶手才被处以极刑。几年前,天津电影制片厂将此案搬上了荧屏,在天津乃至全国引起轰动。然而,剧中情节多为艺术加工,与事实颇有出入。  相似文献   

14.
声音     
《视听界》2011,(2):1-1
现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今天歌颂康熙,明天歌颂乾隆,后天歌颂朱元璋,用一种崇拜和留恋的观点看待那个时代,似乎他们统治的社会无比美好,这是历史观倒退和作者没有良知的表现。——《百家讲坛》说《水浒》的学者鲍鹏山说。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广播站编辑、共产党员李贵元,奋不顾身抓获持刀凶手,受到村民赞扬。 11月6日,当地村民崔景升以残忍手段放火杀人后逃逸。次日,乡亲们安葬受害者的骨灰以后,李贵元和16名群众向辽河堤外的排水沟边搜索,跟在后面的马车上放着铁锹。15点40分,从一堆玉米杆里蹦出一个人来,左手拎尖刀,朝一个村民追去。李贵元认清那个人就是凶手,他甩掉皮茄克,端把铁揪,斜插过去,一边猛跑一边大喊:“跟上我!别让凶手跑了。”  相似文献   

16.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时八十九年全部竣工,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在全国众多的建筑景观和自然景观中“择其优”分别以四字和三字命名构成“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这里处理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因此,避暑山庄俨然成为清王朝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7.
1982年云南《奥秘》画刊第5期刊登了《猴子报案——一个真实的故事》,随后各地报刊包括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纷纷转载,成为当时一大“奇闻”。《猴》文报道了耍猴人被杀后,猴子截车报案,其报案情节很离奇,但通篇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地点,没有凶手和被杀者的姓名。我根据文内提供的唯一线索——发案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给该州中级法院去信,询问有无此事。经过他们5个月的查证,  相似文献   

18.
从一则清代民谣谈起杨珍清朝康熙前期,京城流传着一则民谣:“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其任之暂与长,问张凤阳。”这看似普通的几句顺口溜,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也道出三位显赫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何以如此,其人生结局又各是如何呢?索三是指清初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经常借助“冒犯、大逆之词”编织各种罪名,滥杀无辜,以达到排除异己,维护统治的目的,并设置了相应的刑狱.因文字而导致的牢狱之灾并不是一开始就称为“文字狱”,南宋以前把这类案件称为“诗狱”、“字祸”、“诗案”,清初多因撰写明史而获刑,又称为“史案”、“史狱”.“文字狱”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乾隆末期,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赵翼首次提出. 文字狱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常见的思想文化专制统治手段,对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带来的波澜如今已消逝,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文字狱,正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把这位秉笔直书的史官杀了。继任的两位太史也这样写,都被杀了。第四位太史还是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后来,《左传》上不仅写着“崔杼弑其君”,且记着崔杼杀史官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