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冲动的媒体     
前一阵子,在东亚足球四强赛上,中国男足以3比0的比分,改写32年不胜韩国队的历史,可喜可贺.然而,赛后很多媒体都把誉美之词毫不吝啬地撒向中国队,"灭韩"的眼频频出现,令人很是反感.我担心,假如接下来中国足球再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逢韩又败,我们的媒体还拿什么说事呢?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2月10日,中国男足在东亚四强赛上以3:0完胜韩国队,终结了32年来在国际A级赛事中一直不胜对手的尴尬纪录。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这无疑是历史性的一刻。众多媒体不约而同高调、高规格地报道了这一事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向高度重  相似文献   

3.
足协的"封杀令"与媒体的采访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吴飞 《当代传播》2004,(2):65-66
2004年1月7日,广州《足球》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署名广哲》,文章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因而明确指示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 1月9日,中国足协发表声明,广州《足球》报的报道“严重失实”,给中国足球和国资委都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中国足协决定:一、要求广州《足球》报要澄清此事,并公开赔礼道歉,以消除其恶劣影响。二、从即日起,中国足协取消广州《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  相似文献   

4.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结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世界杯的余音并没有消失。一个大的赛事过后,会有积极的影响,也会有消极的后遗症,参与者总是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作为第一次打进世界杯足球决赛圈的中国足球,在世界杯结束之后,就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反思。显然,这对中国足球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实际上,还有一个方面值得很好地总结和反思的,是中国的媒体。中国媒体并不是第一次采访报道世界杯足球赛,但这次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韩国足球队打进四强后,中国部分媒体在报道和评论时说,韩国队是靠裁判帮忙才打进了四强,由…  相似文献   

5.
金侹 《视听纵横》2002,(6):98-99
2002年世界杯中,日韩创造的亚洲足球奇迹深深刺激了所有热爱足球的中国人,“赶超日韩”成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后的另一现实目标。回顾已经过去的世界杯,伴随着高潮迭起的绿茵烽烟,各类媒体关于比赛的报道,包括球员、教练、战术打法、场外花絮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大有足球理论的“百家争鸣”之势。精明的韩国企业界已经对带领韩国队创造奇迹的主教练希丁克的执教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图把“这些先进的理论导人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深入研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参考”,韩国名的三星集团已经把希丁克打破韩国人根深蒂固的辈份观念的做法引入了企业的用人机制中。笔意识到,一档新闻节目从编排到播出的过程,与一场足球比赛的前前后后,有着某些相通、相似之处。下试拿足球比赛与新闻编辑做几点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采写足球新闻的记者越来越低龄化.与其他战线记者相比,足球记者更新要快得多.年轻记者有其优势,但在越来越注重深度报道,倚重分析、观点的今天,他们又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界存在“黑”、“假”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日来,以新华社为主的我国新闻界一系列关于“黑哨”的报道,推动着足坛“打黑”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相似文献   

8.
在去年热闹的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新闻是:《广州日报》麾下的《足球》报记者李响被长沙《体坛周报》以100多万元的天价挖走,开创了中国内地媒体闻人才“转会”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媒介"封杀"与公民媒介素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  相似文献   

10.
第六届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2月26日在上海结束,中国队主将王檄五段执白257手中盘不敌韩国队主将李昌镐九段,韩国队完成农心杯六连霸,李昌镐则创下了农心杯三国擂台赛14连胜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足球队被挡在了赛场之外,可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人看球的热情。在火热的夏天,忠实的中国球迷废寝忘食地守在电视机前享受“最极端的足球生活”,使中国成了世界杯期间全球最大的“电视足球”消费国。世界杯是人类精神和视觉的盛宴,也是足球经济的盛宴,世界杯更是球迷、足联、媒体和商人共同营造的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世界杯结束后,北京娱乐信报从7月10日至26日以系列报道方式,发表了11篇文章,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内容涉及足协、俱乐部、裁判、球员、球迷、媒体以及联赛和少年球员的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13.
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使亿万人为之疯狂。中国的甲A足球联赛也是热火朝天、烽烟不断。自甲A职业联赛开始,我也便成为联赛中的一员,与足球俱乐部的球员一起南征北战,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球员的飒爽英姿、喜怒哀乐。作为体育摄影记者如何拍好足球照片一飨读者,是我们每一名体育摄影记者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世界杯今晚就开踢了. 我不是球迷,不懂足球.但是喜欢写足球的那群年轻人.<南方体育>已经不存在了,不知道今年<青年时报>表现如何.有些期待,有些担心.  相似文献   

15.
赵庆 《新闻记者》2004,(3):34-35
新年伊始,《足球》报因刊发《“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一文,被中国足协严厉斥责为“假新闻”,从而剥夺了该报采访足协组织的所有赛事和活动的报道权。这一事件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媒体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网上讨论更是热闹非凡。新闻界、法律界多数人士对《足球》报持同情的立场,不少媒体甚至指责足协的“封杀令”是违宪违法。  相似文献   

16.
张予 《青年记者》2007,(20):44-45
《足球周刊》诞生于2001年,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杂志。它隶属于《体坛周报》,是其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精英品牌。短短几年时间里《足球周刊》不仅在国内体育杂志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体育杂志中更是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2001年曾经是中国体育报刊的黄金年,那么,2005年就是让它们不寒而栗的“黑洞”年。这一年,残酷的市场吞噬了一家又一家体育类报刊,与往年不同的是,被吞掉的不是“虾米”“小鱼”,而是曾经在市场大潮中游刃有余的“大鱼”。今年7月辛酸告别读者的《球报》发行量最高纪录曾经高达100多万份,而8月份黯然退出市场的《南方体育》尽管背靠财大气粗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但最终也难逃厄运。几年前曾经对体育报刊抱有复杂情感的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曾说:“现在全国有7000多名足球记者,如果一味要把中国足球扒光、搞臭,你们将来也面临着再就业的危险。”尽管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阎世铎把中国足球搞得无法让人恭维,但是他对中国体育报刊前景的评价却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须知,那个时候全国体育报刊正得意洋洋、踌躇满志。而短短几年过去,体育报刊的生存状况已被阎世铎不幸言中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27日12时40分左右,某电视台在一法治类栏目中,播出了一条有关正在深入进行的足球打假、反赌活动的报道,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而身陷囹圄的相关犯罪嫌疑人,则对根除打假球、赌球现象的措施另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足球将面临诸多考验,雅典奥运会足球预选赛、德国世界杯预选赛和以东道主身份出征的亚洲杯足球赛,都将是中国足球的试金石。新一届23岁以下国家队、国家队能否在上述比赛中取得令国人满意的成绩当然很重要。但比起这些来,作为中国足球根基的国内联赛也许才是中国足球的根本。尤其是,经过十年甲A的磨砺,国内联赛将于5月16日首次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面目出现在国人面前。由甲A而中超,是换汤不换药?还是彻底推倒重来?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比奥运会、世界杯出线,乃至亚洲杯夺冠更为重要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对中国足球的甲A十年做一个简单的记忆,也对即将到来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宗伟 《新闻采编》2004,(2):40-41
2004年1月7日,国内著名足球媒体《足球》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署名文章,并在第3版以整版的篇幅,以系列文章对国有企业退出足球投资领域的风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报道,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