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焦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8日,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此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本刊编辑部对外交档案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外交档案开放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外交档案开放的社会反映等内容。对外交部档案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采访。组织了这一组《聚焦外交档案开放》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外交部档案馆目前保存的外交档案共计33万多卷,其中很多是“海内孤本”,极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首次开放的外交档案,涉及年限是1949—1955年,这一时期形成的目前保存在外交部档案馆的外交档案近1万卷,本次开放3千余卷、1万余件,占同期形成档案总量的30%。其中有的过去发表过,如周总  相似文献   

3.
档案开放利用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屹 《兰台内外》2005,(2):24-25
2004年,我国外交部档案馆陆续开放了一批外交档案,一时间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欣喜之余有点遗憾,我国档案开放利用虽取得了一些成效,逐步放开了限制,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结合外交档案的开放利用,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30%的遗憾 100%的进步——各界人士评说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档案馆的网站公布了一条消息:“外交档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媒体的宣传。外交部开放外交档案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几天之内,就有上百人在外交部档案馆的批准后利用了开放的外交档案,他们当中有学者,也有记者;有官员,也有公众;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最近本刊编辑部对部分外交档案的利用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了采访,这些人从各自的角度对外交档案的开放进行了评说。下面的文字就是本刊编辑根据采访记录所做的实录。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北京、上海两地档案界有两则重大档案新闻,令全国档案工作者深受鼓舞。第一件是外交档案开放,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介入报道,自2月初起,相继在头版或显要位置用粗大的字体为题,报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档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中国  相似文献   

6.
王天泉 《中国档案》2004,(3):M001-M001
春节前夕,外交部档案馆向社会开放1951—1955年形成的外交档案近万件,赢得满堂喝彩。誉之者将其作为我国大国外交自信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增强外交工作透明度,保证公民知情权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务两个方面着手,采用文献与数据分析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数据、法律规制、规划任务和统计指标四个维度,对档案开放利用词间的关联性,关联的方向、强度、影响,日后研究的要点与思路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档案开放与档案利用是两个相关但彼此独立的问题,两者间的相关性正向但强度一般,应当将档案开放和档案利用分别进行研究。研究档案开放时应当厘清有限与无限、理论与实际、主体与客体、开放与封闭、情报与档案的不同。研究档案利用时应当弄懂抽象与具体、馆藏与室藏、相关与无关、权属与需要、图书与档案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档案法和相关法规对档案馆保管档案的开放问题早已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时至今日,档案的开放仍受到保密的困扰,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就如何处理好档案开放与保密的关系问题,文章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继2004年1月19日向社会开放1949-1955年外交档案后,2006年5月10日,外交部再次向社会开放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档案的对外开放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部档案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在中外档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李肇星外长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上指出:外交档案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还要为公众服务。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虽然开放的档案所占的30%的比例不算很大,但终究是重要的积极的一步。”一时间,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门庭若市,前来查阅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