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刍议广播电视语言中的长短句赵雪在讨论展开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说明划分长短句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句子算是长句,什么样的句子算是短句_、般认为划分长短句的标准是字数和结构。那么,字数多、结构复杂的句于就是长句,反之,字数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就是短句。这是一...  相似文献   

2.
广播语言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因为主、谓、宾成份离得远,附加成份一大串,播音员难读,听众不得要领。下面说说几种变长句为短句的方法。 (一)把一个复杂的长单句变为一个并列复句。如:“我们这些电大学生要考政治经济学、形式逻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应用写作。”宜改为:“我们这些电大学生要考政治经济学、形式逻辑、中国古代文学,还要考中国现代文学、应用写作。”这样,句子由紧变松,听起来顺耳。  相似文献   

3.
从结构形体上看,句子有长,有短;结构形体比较长的,称为长句;反之,称为短句。长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长句有的长达上百字,甚至数百字;短句也可以是单句,或是复句,短句有的只有一个单词。这是就两种句式的极端而言。其实,句子结构形体的长和短,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句子的运用中,一般地说,长句难以驾驭,也容易出错,所以,我们主要谈谈长句。长句为什么长呢?就长单句而言,一是因为构成的成分多;不仅异类成分多,而且同类成分也多。二是因为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比较复杂,即不仅有单词,而且南各种类型的词组,甚至是各种句子形式。就复句来说,一是因为分句比较多,二是因为各个分句的结构比较复杂。例如: ①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0页) ②当人们坐着汽车,奔驰在那宽广平坦的公路上,看着漫山遍岭的竹木矿藏一天天开发出来,看着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井冈山的宝物源源不绝地开下山去,又满载着许多机器和工业品开上山来的时候,当  相似文献   

4.
洛灵 《新闻三昧》2006,(5):52-53
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因此报纸要适应读者的需要,方便读者。方便读者有许多方面可努力,本人从句法的角度谈一点看法。一、句子要短,要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许多句子是短的。当然,短句子最初是适应说书人的需要,但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是从白话发展起来的,最初曾受过欧美翻译语言的影响,长句比较多。后来经过老舍、赵树理等一批作家艰苦探索,形成短句式,更接近口语。然而,近些年又有些人喜欢用长句,造成阅读不方便。现收集一些长句,分析如下。1.定语太多。如:沙12井仅是高邮地区一个特殊区块上的名叫沙埝构造…  相似文献   

5.
乐嵩  梁峰 《新闻前哨》2006,(10):51-53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有的学认为,电视专题的字必须依附画面而产生,因为电视以“视”为中心,字只是补充“画意”未尽之处;有的学认为,电视是视听艺术,“视”与“听”应参半而为之,因为看(视)是审美活动,而听亦是审美活动,因此,要求电视专题的画面与字形成天衣无缝的整体。实践证明,电视专题是一门综合艺术,无须强调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要强调声画对主题的共同烘托性,即它们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各自完成自己“联合的职责”。只有树立这样的创作意识,才能把“声”、“画”摆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我在写作时常常在语言表达上犯有这样的毛病,句子冗长拖沓,读起来别扭不顺畅。也常有人告诉我:要善于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来表达,我却仍感到束手无策。请帮助我。36222部队秦镜秦镜同志:新闻作品是给广大群众看的,应当适应各种层次和文化的读者的要求,因此,通俗顺畅朗朗上口是起码要求。可时下有些通讯员从一些小说和外国翻译作品中学了一种违反汉语语法,数十字乃至上百字不加标点的欧化句式。这种句式,不仅编辑和读者读起来吃力,还容易造成对行文含义的误解。因此,作为喜欢写长句子的作者,应该下决心改变这种不良的造…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其特有的声厕并茂、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有内涵、最详实的各类资讯。在电视新闻里,画面是主导因素,文字则是从属于画面的部分。因此,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和画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解说词的写作即“写画面”。  相似文献   

8.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中和画面相辅相成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一般所说的解说词,可以囊括电视新闻、专题和各种文体节目中所采用的解说词,但狭义地说,主要指专题性节目中采用的解说词。本文不准备探讨广义解说词的内涵.仅想就观众最常见、编辑记者最常用韵专题节目解说词的创作与欣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解说词在电视表现手段中的重要地位不可低估。从创作的角度看,一部专题片配上内容深刻、扎实,形式生动活泼的解说,可以使专题身价倍增;而配上内容空泛,形式平庸的解说,就使专题显得十分逊色。就是说,它可以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9.
在一部介绍风光名胜的电视艺术片中,画面无可挑剔,但解说词中充满了“之乎者也”这类半文半白的语言,虽竭力注意收听,不知是本人古文修养欠缺,还是语言过于深奥,仍有许多地方听不明白,却忽略了对电视画面的欣赏。电视解说不够通俗,在许多电视节目中普遍存在,且不说反映古代生活的电视剧,所有人物都是  相似文献   

10.
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不仅使电视新闻可听、可视,而且可读。字幕走入电视这一声像结合的先进传媒,增多了电视对新闻的表现手段,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宣传功效,因而受到电视工作者的重视和观众的欢迎。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大致有五:其一,通过对关健解说词或同期声的字幕表现,对所述内容起到强调、提示的作用;其二,有些同期声,因声音质量问题(如环境嘈杂声过大、话筒质量差、被采访者说普通话能力低等),影响听的效果,运用字幕,调动观众视觉器官,通过看来弥补;其三,字幕还能减化、精短解说词,为解说词起到补充、说明的…  相似文献   

11.
句子运用中的艰涩之弊,除上文所谈的两种表现外,还突出地表现在滥用长句上。长句,从单句看,主要是由句子成分数量多(同类成分和异类成分),成分结构复杂造成的、从复句看,是由分句数量多,层次多,分句结构成分多而复杂等造成的。这两类长句,内容的容量都很大,也有相当强的表现力,所以,在语言表达中,是经常要用到的。使用长句,要注意最基本的两点:一是要看需要,二是要使用恰当合理。可是,有的人却随意乱用滥用,这样,所造成的弊端之一,就是艰涩难读难解。长句运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只是长,而无语法逻辑错误;二是不单是…  相似文献   

12.
吴胜华 《新闻窗》2012,(2):66-67
说起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恐怕涉足这个职业的人,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那有什么难啊,不就是写几段文章吗。说的也是,的确也不太难,但要想写出真实准确、朴实无华、既能反映出事物本质,又能读起来韵味无穷的好作品,还真的不那么容易。许多多年从事电视工作的编辑、记者,每每提起解说词的创作,也不无感慨惆怅,认为撰写解说词像做学问一样,越学越难,深无底层,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新闻还是专题,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解说词.有人说电视应以“视”为主(即以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听”为辅(即以解说词补充画面).也有人说解说词应是电视片的中心或者说是主题,当画面难以表达具体的精神、思想等抽象的东西时,就必须依靠解说词来深化主题.无论是哪种见解,都与一个问题相关——电视离不开解说,解说也具有自己的“功”与“过”.这里所说的“功”与“过”并不是指解说词(广义的)本身就有其功过是非让人评说,而是说任何一篇解说词(狭义的)如果把握、采写不得当,就会造成令人遗憾的“过”.反之,解说语言贴切,生动感人,赋予画面以深刻的意蕴,这也就是我们所要阐述的“功”.严格说,作为电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说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看,它都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也不能称之为语言艺术,它是专为阐释片中画面而写的,跟随画面的起伏而跳跃.它断断续续,思维和逻辑上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它既不是“看图说文”,也不能独立成章,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与特征,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篇好解说词,都能恰如其份地把握片子的格调.因为对电视画面而言,它所塑造的形象往往是不带任何主观意识既具体又实在的客观现实.如画面中的一棵柳树在  相似文献   

14.
看报纸常遇到一些障碍,长句子就是一种。一句話几十个字,甚至一百多字,看了一遍不懂,不得不停下来,回头再看。长句子不是一概不能用,但太多了,太长了,特别是又组织得不好,就会成为阅读中的障碍。我們不应該忘記,报纸不仅给人看,还给人听,不是有許多读报組嗎!像“馬拉松”的长句子,身体多棒、气力多足的读报員,才能一口气读得下来呢?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电视新闻解说词起到解释、补充、说明电视画面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所以电视新闻解说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解说词的写作时,要切实做到准确、具体、简练,使解说词更加通俗易懂,易于观众清晰明确的接收信息。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倡导研究广播电视语言问题,并奉献给读者不少好文章。然而,释卷之后却每每觉得不太满足。思之再三,终于发现这“不满足”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讨论始终未能跳出“纯技术”的圈子。多年来,广播界的同仁们一直注重广播语言的技术问题,而且已经形成了整套的广播语言技术,诸如“单音节词改成双音节词”、“长句子改成短句子”等  相似文献   

17.
央视率先推出的“独播”策略,是央视应对电视竞争的重要举措,一些实力雄厚的省级卫视也积极介入,参与“独播剧”的竞争中,业界人士与学者对此的反映是:有的击节叫好,认为既可净化荧屏,改变“千台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又可提高频道识别力;有的则忧虑是否会造成观众的收视障碍,是否会造成电视竞争中的“马太效应”。但是,面对“独播”策略,业界还有一种看法是:“电视剧神话”何时可以休矣?作者张健针对电视市场上的“神话效应”现象,作了较为理性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电视新闻的本色—让画面“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画面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一个视听结合的场信息结构,电视新闻的表意通过其完成。电视记者要想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价值,就必须寻找那些具有语言化、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去感染观众。对重大的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就是将电视画面语言化发挥到了极致,它能使观众看到千里之外的现场,如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提高了报道的可信度、可感性和可视性。 然而在我们的一些日常电视新闻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注意电视画面语言化的现象。如解说词是什么,画面就出什么,美其名曰“声画统一”;一些电视编辑只看稿件,不注…  相似文献   

19.
扫性感的兴     
十多年前因为古龙,所以对胴体心存幻想。比如这句长的:“楚留香的呼吸骤然沉重起来.几乎不信世上竟有如此完美的胴体,如此纤细的腰肢,如此美的腿。”或者短的:“她的胴体柔软光滑且温暖。”无论长句短句,都充盈着性感诱惑。以致彼时还有青春期的我总是不解,为何楚留香李寻欢陆小风这伙人,总能不断见到“胴体”。  相似文献   

20.
邱珏 《视听纵横》2008,(5):66-67
访谈节目是电视专访和谈话节目的统称。“它是以语言为主要传播符号,传达的是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的节目。”访谈节目的魅力在于,它展示的是当事人的真实一面,当事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他的经历、他看到的一切和他的感想。访谈节目虽然不像电视新闻消息报道那样及时,能把事件的所有要素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但是它却可以听到当事人对事件的表达;访谈节目虽然不像纪录片那样“自由地纵横展示时空”,却也可以让观众从访谈对象身上看到有见地、有新意、和一些不为人知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