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缺失与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洞察农村现实的艺术载体,农村题材电视剧备受瞩目."用电视剧作品观照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状况,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多维视角来理性地思考中国的‘三农'问题,已经是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肩负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意愿和勇敢的作为."①实际上,农村题材电视剧(以下简称"农村剧")在记录和书写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精神蜕变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世纪以来,农村剧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势头,然而,创作的繁荣难以掩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析央视最新热播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文化站长》在创作主题、创作特征、创作趋势等方面的新特点,并结合近期播出的一系列农村剧的情况作分析比较,为今后农村剧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庚 《现代传播》2019,(11):98-101
与国家民族历史叙事的紧密对应关系,使年代剧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具备了特殊的身份认同功能。因而,完成富有当代文化特质的意义生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对于年代剧的创作以及研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考察当前国产年代剧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到电视剧文本主要通过三种层面的意义生成机制,有效达成了其关于个体、民族、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表征。其一,采用编年体叙事框架,把较长的历史时段作为故事依托;其二,以"家国同构"的内在话语逻辑,将"小人物"与"大历史"相关联;其三,选择将"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相缝合的叙事策略,用两性情爱话语的"错位叙述"呈现个体复杂而幽微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此折射历史的变革,从而实现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构。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中国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正进入亘古未有的变革之中,而电视剧以农村社会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村现实状况的作品数量之少、质量之参差不齐引人担忧。面对"三农"现实世界的影视创作,应以"注重现实生活、立足人民群体、把握时代特征"的观点,对亟待进行文化内核深入挖掘和农民风貌全新展示的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做出新的思辨,以期重塑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思路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央视《生活567》栏目心系农村、服务农民,将体现社会责任感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新视角。自2003年11月开播以来,始终坚持"记录真实、服务民生"的创作理念,深入农村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反映农村的现实需要,报道农民的喜怒哀乐,形成了以"公益慈善"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一、农村、农民是《生活567》记者情感与力量的来源内容与情感是电视节目的灵魂所在,关注三农的《生活567》更是坚持将节目内容与情感放在首位。栏目组记者在农村进行采访报道时,努力将打动自己内心的情感融  相似文献   

6.
在落后农村地区引进互联网、让农民接触网络信息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宁夏灵武市白土岗乡的实地调查,得到了农村互联网接入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政府支持、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农村信息系统,其中政府政策性支持的连续与协调,是网络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对该地"首家农民网吧"的出现和消失的背景分析,指出落后农村网络发展要善于利用市场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并善待市场力量;同时,应从政府、社会力量、新技术创新代理人诸多方面的关系协调入手,为公共服务的普及提供可持续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尹鸿  司若  宋欣欣 《传媒》2021,(11):8-13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影响尚未消弭.特殊之年,行业引导和监管形成全媒化覆盖.新主流剧更注重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合流,"她"题材在剧集创作中成为年度现象,现实题材剧更凸显人文底色,观众焦点渐渐转向性别平等和教育平等,头部剧集群数量和社会效益多面放大.多屏时代,产业模式和市场结构整合加速,台网融合并进,从条块分割走向有序竞争.互联网技术的审美化加速大众产品与分众产品的互补,短剧集、短剧、微剧、互动剧等丰富了产品类型.拓展优质内容的多类型、多窗口、多市场化传播渠道对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雅琳 《东南传播》2018,(5):100-104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经济水准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与医疗事业的关注日益提升.不断涌现的医疗纠纷、伤医、杀医事件也使得医患关系称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医患矛盾,许多医疗剧也应运而生.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文本是通过对符号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建构社会现实的过程,而这种被建构的"真实"对于电视观众乃至社会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本研究基于叙事理论,通过对医疗剧《心术》的叙事分析来探讨医疗剧用来改善医患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时代报告剧《功勋》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单元剧的叙事结构与鲜明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契合了我国当前影视剧创作的新方向,提供了影视剧未来发展的一种新视角.本文管中窥豹,通过对《功勋》的个案研究,探讨新时代"单元剧"在叙事手法方面的创新路径及时代精神的表达,以期为我国影视剧在融媒体大潮中的发展提供借鉴,尤其是在全...  相似文献   

10.
新文人剧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在"文革"中惨遭迫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的文化启蒙者和文化旗手.于是,知识分子主导下的精英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1.
反战剧是2015年视屏主旋律。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发起国和加害国,近年来也播出屈指可数的反战剧。本文以两部电视剧为例,从剧情到人物塑造,通过差异化比较分析,特别聚焦其传播导向,提出问题,厘清关系,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理论,提出国家政治对电视剧创作起导向性作用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热播IP剧审美效果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奕  梁煖 《传媒》2016,(13):75-77
根据美国大众学者约翰·费西克的"文化经济"理论,电视作为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是由电视观众所决定的.电视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实质上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再现,是电视受众各种欲求的主体体现.本文通过对走红荧幕的热播IP剧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从"世俗叙事""奋斗神话""美人计"三个层面来探讨热播IP剧是如何顺利实现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并"生产"和产生审美效果的.  相似文献   

13.
传媒新思维     
《声屏世界》2007,(10):64-65
新闻报道与维护社会公正应注意的问题,电视娱乐节目产业发展态势预测,当前就业报道的问题与对策,当下农村题材剧创作的三大误区,奥运会世界转播商大会在京开幕,  相似文献   

14.
"三农"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的主要构成之一,但当前其与所处的观众、媒介等"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叫好又叫座的《马向阳下乡记》以其轻喜剧风格、时尚感和"一独多线"的营销推广模式,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这表明,新环境对于"三农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转换创作观念,创新制作播出模式,以实现"三农剧"的突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中,海岩剧成为继金庸剧、琼瑶剧之后的又一品牌剧,由此可见海岩剧的独特魅力,"案件+情感"的模式也一度成为海岩剧的代名词。然而,二十几年来,海岩剧也面临着品牌类型剧的"模式化"问题。本文通过对二十几年来海岩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的比较,分析其模式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而从海岩剧的模式化看现今中国电视剧的模式化问题,并从电视剧的创作层面探讨突破模式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和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村面貌、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同步产生大量档案资料,记录这场显著的农村变革,关系着农民切身利益。新农村档案建设相比以往,最大特点就是"新":在目标上,它定位于解除农村信息贫困、构建和谐农村、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传承乡土文化、推进民主管理;在形成上,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赋予了农民物质生活及精神世界的新形态,新农民的主体形象、精神诉求与社会认同感都在城市化进程中迅速破茧重生.新闻传媒工作者如何及时调整农业报道的视角,树立新理念,找准农民主体的新定位,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继而在构建城市化新农民主体形象及加速城市认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成为目前新闻媒体在农业报道领域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差序格局"揭示了传统乡村传播的关系框架以及其运作的基本逻辑。但处在社会转型中的湘中农村,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共同构成的乡村传播新结构中,大众传播名存而实不至,农民所获仅是影像虚拟;人际传播仍然是建构社会关系、传播本土文化的基本方式,但从对当地农民主要的社会活动中调查发现,新形势下的人际交流内容更消极,且在原"差序格局"中掺杂越来越多的工具性动机,由此充分暴露出中西部农村的文化沙漠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类型的电视剧中,"神怪剧"深受观众喜爱.本文从这一题材类型电视剧的创作历程、创作特征,以及创作误区等三个方面,结合典型的作品,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剖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当前"三农"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农"图书的购买力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农村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三农"图书甚少;目前农村读者需求层次发生了分化,对教材与图书类别、层次、表现形式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出版形式不足,满足不了农村读者多角度的多种需求。提出了新时期做好职业农民培训图书选题开发的思考:根据自身优势和农村与农民最迫切的规模需求,瞄准农村主要服务群体进行选题策划;与专家建立联系,掌握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动态,为职业农民提供全新的策划选题;走访基层的书店、"农家书屋",获取销售信息,找准农民需要;在选题策划时,还要适当考虑新型职业农民对精神生活的多元需求;积极策划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所需要的立体化培训媒体选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