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播符号。正如某位外国哲人所说:“SpeaksoIknowyou.(说话,使我可以认识你)。”在我国,人们也常用“文如其人”比喻文字和语言可以揭示人们的思想。这些都反映出语言具有直接表达思想的特性,它能使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跃然纸上。语言有三大属性,即社会性、文化性和心理性。这三大属性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同时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又对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心理或思维产生反作用。新闻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其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无法脱离语言这三大属性。主流媒体的报道语言必定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主流的、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和文化。从语言的基本属性出发,新闻报道语言在社会、文化、心理上应把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运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声屏世界》2009,(7):62-62
"视听兼备、图文并茂"是电视区别于广播、报纸的最基本特征.准确、合理地运用好镜头语言,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具观赏性、现场感.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要注意哪些要点?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传播方式中,语言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手段,而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与发展,通过电视镜头来传达新闻事件的方式又给传播过程注入了新鲜血液.镜头语言比起其他语言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直观、现场感强烈,这也是人们较多地收看电视新闻的原因.所谓“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电视将新闻的真实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如何运用好镜头,正确表达事实与情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坚持新闻立台是广电媒体的责任使命和良性发展的根本之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风格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播"到"说"可以看成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外在形式的一大创新,其中最明显的是语言的变化.语言简短、生活化、大众化、娱乐化,新鲜、画面感更强,不再是"高冷"的说教式,使新闻节目更加"接地气".本文就新闻节目风格及播音员、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变化及受众对新闻播报的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粒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健 《青年记者》2012,(17):69-70
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中最主要、也最为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广告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到语言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民族文化和受众心理的深刻影响.只有广告语言贴合了受众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认知,才会使受众乐于接受,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实现广告为推销商品服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伴随着<生活日报>的改版,<生活日报>的标题也发生了"颠覆传统"的变化,变化的理念,就是让<生活日报>的新闻标题更加"亲民".所谓"亲民",就是让标题更加直接、直白、大众化;用老百姓最熟悉、最常用、最直观的语言引领新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衣凤翱 《青年记者》2016,(32):42-43
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是主持人进行传播的工具,作为传播中的第一要素是主持人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创作材料.主持人应根据节目定位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玉瑜 《新闻窗》2015,(3):33-34
"脱口秀"一词最早源于18世纪英格兰地区经常举办的咖啡集会,人们在集会上可以对任何事情进行讨论,其英文为talk show,音译以后称作"脱口秀"。20世纪诞生了广播节目之后,借助广播,人们可以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热门的问题进行探讨,也就逐渐的变成了常用的广播电视形态。当前,国内很多电视台都借助这种早期新闻脱口秀的形式,使新闻脱口秀节目在国内急速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徐娟  许蕾 《传媒》2015,(7):64-65
电视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必要工具,对电视语言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本文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探讨,以期使观众了解电视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欣赏电视娱乐节目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荔 《兰台世界》2001,(1):25-25
"你上网了吗?"这是时下最流行的问候语.可以说,"网络"这一词已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人们也确实从网中得到了许多便利.例如:银行系统网络的出现,使你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异地通存通兑;铁路、民航售票系统网,使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售票网站订票,免去了许多长途奔波之苦;而网上购物的出现,更给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词汇是语言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一定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礼仪道德、 审美情趣,无不反映在词汇中."鞋"字的源流发展体现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蕴意.  相似文献   

13.
科技图书中彩图编辑加工常见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图被人们誉为"形象语言",在科技图书中被广泛采用,成为表达内容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图书装帧水平的提高,彩色插图越来越多地在医学科技图书中被运用,如在影像学、病理学、皮肤病学等医学专著中,彩色插图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彩色插图不仅可以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简洁、直观和清晰,而且还具有活跃和美化版面的功能,使读者阅读时赏心悦目,增强阅读兴趣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音乐中常用的术语,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Ⅲ."节奏"的概念早已经从音乐领域延伸扩展开来,在朗诵、演讲、绘画、建筑、舞蹈、运动中都可以让人们联想到"节奏".节奏更是语言的特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节奏的理解是:言语中突显的对立性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有周期性的出现产生的知觉模式.其中,突显的对立性要素主要以长短、轻重、高低的变化来体现.同时,这些对立性因素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有周期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著名论断正在信息传播领域得到最有力的证明. 信息采集、存储和传输的数字化,使得人类在传播领域美梦成真.现代的人们基本上可以随时随地以其感觉器官所能感知的任何方式接收和传播信息了.这一切,都是借助于一个可以被人们在掌中把玩的通讯兼信息处理工具来实现的.这个奇妙的工具,人们通常称之为"手机",专业人员则名之日"手持移动终端".  相似文献   

16.
吴滨 《中国记者》2013,(7):24-26
在语言学界,人们往往将空话连篇、装腔作势、言之无物等不当的表达方式等同于"语言腐败"。在我国,人们更倾向于在语言表达的"不正之风"这一范畴内理解"语言腐败"。最早出现"语言腐败"这一概念的学术文章,可以追溯到1985年深圳大学外文系教授刘英凯在1985年第1-2期《深圳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现代美国英语不正文风探讨》。作为一名记者,终日"鏖战"于文字间,洞观世事,对"语言腐败"虽未必有深厚的理论阐释,却于实践中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流和非语言交流 跨文化交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景.它的重要和独特之处在于,文化的不同,交流者固有的背景,经历和家庭的差异,都会使交流异常艰难.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可以做到在遣词造句上谨小慎微,但是,在和别人交流时,人的眼神以及举手投足之间都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闻这一行,什么是最有意义最值得不懈追求的呢?我们以为是作品,是出一些"有影响""放得住"的东西. 在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有一个人物,他的作品--关于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关于白求恩,关于鲁迅,关于周恩来,关于抗日军民的许多照片,影响巨大,成了历史的珍品,使人们感到震撼,使人们难以忘怀,使人们把他的名字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相联!他,就是沙飞.  相似文献   

19.
播音是一种"说给人听"的语言活动,播音员或主持人是以广播电视传媒代言人的身份在话筒前说话.但由于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和传播环境的限制,播音语言与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了的说话不太一样,这使一些人感到播音似乎说的是另外一种"话"了,甚至把拿腔拿调,不说"平常话"当成播音的基本要求,这就背离了播音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的导语?笔者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高度概括,揭示新闻主题。导语不能写得繁杂冗长,不能出现多余的字,这样能使观众轻松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意义。如何用最简练的字写出高度概括的导语?一是使用最常用的动词,尽量少用形容词。动词总能给读者很强的冲击力,最常用的动词读者都能认识并理解。导语里应该出现"主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