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行了表述,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2011年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呈现"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特点,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也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需要各个地区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走出有民族有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制定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无形文化遗产又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的记忆,属于传统的民间文化。2011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所指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指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活着的文化记忆,以及各种传统文化的上述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  相似文献   

6.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让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处于"封闭与开放"的双重节奏中,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是碎片化的文化事象,而是有着与中国社会文化延续同步的体系性。基于此,笔者梳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与文化叙事,并借用"文化中国"的概念,展示出"国家"叙事如何通过历史、地缘和文化的表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延续、解构和重构。与此同时,本文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复兴,对于当代构建"国家"叙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稿约     
《文化遗产》2014,(4):F0003-F0003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  相似文献   

11.
稿约     
《文化遗产》2014,(5):F0003-F0003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  相似文献   

12.
稿约     
《文化遗产》2015,(2):159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3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国际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14.
苗族蚩尤戏源于苗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以古朴、灰谐、夸张、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纯正的民族素材和独特的苗族面具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纵观苗族蚩尤戏的发展、传承历程,从非物质文化视角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思路,维护地方戏剧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地方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拓展苗族蚩尤戏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发展新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的时代思潮,引导着诸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在博物馆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为博物馆扩充了观念与视野,引发了其功能的发展和延伸。本文分剐从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层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博物馆的民俗文物抢救、田野调查、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动态民俗事项展示、民俗活动与社教等新趋向。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论述了博物馆在促进遗产传承中应采取的"层次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稿件,其它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稿件,亦酌量刊发,不收取版面费。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实物,又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传心授的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表演艺术、有关自然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民俗礼仪与节庆及其文化空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映证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和生产生活实践,又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8.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稿约     
正《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传统戏剧、民俗、民间文学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