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逸秋  周志懿 《传媒》2007,(8):33-34
作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在亿万读者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深入人心的程度,是其他期刊所难以比拟的。2005年,《读者》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及其独立的测评机构评为“200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为33.82亿人民币。与此同时,《读者》杂志近年的广告经营额也不断攀升,2006年广告经营额4500万元。  相似文献   

2.
2006年,被称为"中国人心灵读本"的《读者》杂志度过了25岁生日,并以34.11亿元的品牌价值第三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发布的"2006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相似文献   

3.
《传媒》2007,(8):33-34
作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在亿万读者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深入人心的程度,是其他期刊所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读者>杂志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杂志.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历经27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发展到2006年超1000万册,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兰州人的城市名片、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读者>一直受到业界关注.最近,新华社记者到兰州采访了<读者>有关负责人,探讨<读者>月发行量高达800万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袁国女 《中国出版》2012,(15):28-30
在中国的西北,《读者》杂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实现了发行量连续多年领跑中国期刊界,它被冠以"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美誉,它对海内外亿万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时期,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角下,在出版业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读者"产业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壮大,读者集团和股份公司的成立、产业形态的不断创新、股份公司上市步伐的不断加快,这种经久不衰的"读者现象"备受业内外的关注。近日,本刊特约记者采  相似文献   

7.
胡少华  李昌 《青年记者》2006,(18):43-44
《读》及其“伪真实“现象 据新华社兰州2006年4月2日电,《读》杂志2006年4月份的发行量已经突破千万大关,达1003万册。电讯同时评论说,“近年来,《读》适应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倡导人关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不断开拓进取……始终追求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准,以其高雅、清新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的青睐,被誉为人们的‘心灵读本’”。  相似文献   

8.
毕磊 《传媒》2011,(4):53-55
2011年《读者》迎来创刊30周年,30年来,《读者》以其巨大的号召力和对人文关怀的不懈追求,影响了几代人,对国人的心灵、情感、理想以及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影响巨大,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鸡汤"。历经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记者得到《读者人文读本》版权之争诉讼案即将开庭的消息。对阵双方均为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一为《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一为杂文作家苏中杰。12卷的《读者人文读本》,是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8月隆重推出的一套丛书。它由广东认真企业下属的广东新星座音像制作有限公司作为投资方。经人推荐,杂文作家苏中杰担纲这套丛书的主编。经过一年多的呕心沥血,拨沙拣金,多达20卷本的人文读本终于出炉。然而,该丛书出版后,苏中杰发现,主编署名却是彭长城。  相似文献   

10.
关捷 《今传媒》2006,(10):54-55
有人说,如今,中外游客到兰州,除了看黄河之外,最重要的景点,就是《读者》编辑部。他们都想揭开一个秘密,就是一个仅有40位编辑的小小杂志社是采用什么神奇魔法创造出890多万份的月平均发行量的?《读者》的老总彭长城的解释是“我认为这取决于读者,他们有真、善、美的强烈追求,我们顺应他们的要求,把真、善、美播洒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做的是中国人的心灵读本。”那么,读者接受了这种心灵馈赠了吗?一位盲人的“阅读”,引出盲文版的诞生1996年底,北京。一位失明的老大爷,每天在晚上临睡前,都要让他的小孙女给他读《读者》里的文章。听到振…  相似文献   

11.
梅瑶 《青年记者》2016,(27):74-75
2006年1月,《读库》正式出版,首印1.2万册,是由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类杂志书,内容包括传记、书评、影评、历史事件等,是文化类、非虚构、非学术特稿,中篇读本。《读库》系双月刊,每年六本,售价30元/本,全年订阅用户另含七本小册子。读者对象主要是有着较好知识背景和阅读品位的知识分子。在传统书业发展面临困境的今天,《读库》系列创新点的设置,为传统书刊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者》2006年第1期发表延百亮的文章《新闻照片画面语言的四种表达方法》。 文章说,新闻摄影的可贵之处,在于用画面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在于用丰富的画面语言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有没有画面语言就成了一幅新闻照片成功与否的质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辽宁出版集团与贝塔斯曼直接集团联合召开《中国读本》德文版权签约仪式。《中国读本》由辽宁出版集团所属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已经在全国畅销1000多万册,影响了众多国内读者。该书被称为中国的“国家读本”,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也是我国第一本成功“走出去”的“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中国读本》成功走进欧洲,对于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和战略意义。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和副团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到场祝贺,并给予高度评…  相似文献   

14.
黄勇 《报刊之友》2014,(4):76-77,86
四川省委提出发展城市群的战略规划,《华西都市报》创办了《华西城市读本》,深度拓展区域市场。不同于国内其他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之前做法的是:《华西城市读本》不是一城一地的拓展,而是以城市群为拓展对象,开创了“区域组合城市报”的新模式。城市之间的新闻联动,成为《华西城市读本》的全新拳头产品。本文从实践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区域组合报创新城市联动新闻的原因、特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话说中国》、《中国读本》、《中国文化读本》等图书,以“中国”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宏观思路,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这也启发人们思考:如何通过多种媒体以及创意活动,让中国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2007年一个以“中国元素”命名的网站,借助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机,  相似文献   

16.
钱逊 《全国新书目》2010,(17):38-40
《论语》的思想代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的"心魂"所在。在当下,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孔子,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2000年,辽宁人民社首次推出《课外语文》;然后,广西教育社《新语文读本》畅销一时;2002年,广西师大社《大学人文读本》出版。此后,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面向中小学,中专,大学的各种人文读本纷纷面世……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所著《中国人》,旧译为《吾土吾民》,是林语堂乃至中国作家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林语堂在西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全书分为背景和生活两大部分,其中涉及到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中日战争等内容。本文主要评析了《中国人》一书中林语堂式的幽默。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出版发行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为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该书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读本》分十二个专题,全面准确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阐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当代大学读本丛书》,该丛书共7本,目前已出版2本,它们分别是刘华杰教授编的《科学传播读本》和章梅芳、刘兵编的《性别与科学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