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友言在先     
<正>工业遗产保护的理论源头可追溯到诞生于19世纪末期、流行于20世纪中后期的"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 archaeology)"。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国家,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到工业遗产旅游,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信息革命兴起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进程日渐加速,人们开始将产业革命时期的工业旧址和废弃厂房等视为物质遗产,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遗产保护理念。2005年10月,在中国西安召开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决定将2006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  相似文献   

2.
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经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组评选,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和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是具有国家级别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遗产。受自然环境变迁与现代工业文明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正面临着老化、遗失、难以识读等诸多问题,保护工作目前进展仍很缓慢。本文在界定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统计分析,对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总结保护过程中现存问题,最后从国家层面和珍贵少数民族文献遗产收藏机构层面,对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需求进行总结:国家层面的需求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保护管理组织;收藏机构层面的需求包括入选《名录》后的保护、收藏机构协作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旨在推动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3.
18世纪至20世纪中后期,国际学界对文化遗产管理的关注,本质上是在思辨"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保存主义"与"保护主义"范式相继出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对地方文化、身份认同的严重冲击,遗产研究者开始呼吁重新审视现代性,全球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简称"非遗")讨论热潮,非遗开始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遗产化"范式逐渐成为当代国际遗产管理的主流。非遗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原因及象征意义:即世界遗产管理(与研究)语话权的"东移"。这种话语权的转变(或分享)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社会、文化的过去和未来,并促成了遗产研究的多元化趋势,比如"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出现。于中国而言,大力推进非遗事业是国家增强自身国际文化语话权的重要保障,也是践行"文化自信"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在过去20年,中国的遗产管理事业成绩斐然,而在文化遗产(尤其是非遗)研究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非遗时代的民俗学似乎正在进入疲软期,民俗学对于非遗保护现状的研究和反思未能有效推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非遗本身是国际话语与当下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需求互动的结果,然而,国内的非遗研究却很少进行国际比较,也较少借鉴国外前沿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非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缺乏总体把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研究和非遗保护的新思路的展开。在这种情形下,借鉴国外的批判性遗产研究成果,可能成为非遗时代民俗学走出瓶颈的必要步骤。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学界关于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基本理论,并不等于脱离当代中国的语境来思考问题。恰恰相反,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将研究对象相对化,不再纠结在"遗产好不好",或者"遗产保护好不好"的问题上,而是更清醒地认知遗产政治当中不同主体的行动逻辑,更好地思考作为文化实践过程的遗产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刻书版片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当代中国的版片保护研究在21世纪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有待拓展。论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计量研究法,从当代版片保护历程、存藏概况以及保护体系构建等维度,全面、系统研究当代中国的版片保护问题,填补这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课题的研究空白,为保护及传承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早,关于西班牙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是西班牙文化政策的重点。本文从西班牙的文化政策人手,论述西班牙对于遗产保护方面的相关内容,包括遗产保护的机构和组织、关于遗产保护的法律条文、遗产开发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等,总结西班牙在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试论滇越铁路遗产的建档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玉 《兰台世界》2017,(15):14-17
记录建档工作是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基础环节,但也是当前工业遗产研究与实践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云南滇越铁路为例对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建档原则及内容进行阐述,以期对工业遗产建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申遗的成功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为中外所知,也为大运河今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在申遗过程中,运河沿线城市出现许多针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更新改造工程。这一系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建成环境造成了破坏,忽视运河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价值与意义。文章试图探讨申遗成功之后的大运河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注重运河遗产本体的研究转为运河遗产文化的研究,以文化线路的视角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活态特征,了解大运河遗产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文化意义,将研究大运河中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景观作为解读其文化建构的一种途径;第三,从运河遗产本体、文化场所以及人的行为三种维度来进一步阐释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强调对"人"的关注,对运河遗产所属的场所以及场所文化意义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记忆。档案馆应积极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这既是我国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不利的现状所要求的,也是档案馆在新时期的使命。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考古遗产的普查和收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考古遗产的建档和保存工作;积极开展和参与考古遗产的展示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博物馆是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经过规划和博物馆化处理,综合进行保护、展示、利用,重建地方人地关系并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特定机构,也是国际新博物馆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黄土地带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与环境景观,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保存丰富的历史遗存、民俗文化和农耕文明要素。本文提出以三门峡火烧阳沟一带为枢纽,探索建立囊括诸黄土地带历史与现在的自然与人文遗产,集保护与展示、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农业产业及文化社会建设于一体的黄土生态文化博物馆(园区),探索经济社会转型中黄土地带的城乡可持续发展之路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记忆工程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档案保护工作逐步提上日程,并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针对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珍贵的遗产,档案是文献遗产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数字遗产虽然对很多人来说尚属新鲜事物,但因数字遗产关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问题,特别是在文化遗产观照下对数字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已逐渐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对数字遗产概念及内涵进行探讨,有利于全面了解数字遗产的内容和范畴;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瓶颈的分析,是对数字遗产的把脉和诊断,是进一步做好数字遗产保护工作、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个事情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延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战略目标,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通过,彰  相似文献   

14.
可移动文化遗产和数字遗产均是现今兴起的事物,对两者的研究都较少,但是对可移动文化遗产下的数字遗产保护研究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两者存在隶属关系,保护理论也有天然的相通性,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实现双赢,只是其研究内容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更有待深入,如何将技术和管理融合也是实现该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陶忠华 《北京档案》2002,(10):30-32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气势恢弘的城市发展史迹和数量浩繁、多姿多彩的建筑遗产,形成了极其珍贵的建筑遗产档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在城市的改造、扩建过程中,各级政府为了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扩大城市的影响力,也纷纷采取有力措施致力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修缮改造,恢复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建筑、历史街区,不断丰富了建筑遗产档案的内容.加强建筑遗产档案的研究、管理与开发,对于建筑遗产的保护、拓展城市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耀林  吴化 《档案学研究》2022,36(5):123-129
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工作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困境和数字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了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通过改善保护条件、加大保护力度、更新保护理念、拓展实践视野,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将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17.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个事情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延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战略目标,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通过,彰显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有关方面的统计表明,自2004年6月,全世界已有177个国家(地区)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全世界共有754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真     
韩国钧《朋僚函札》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江苏省档案馆保存的韩国钧《朋僚函札》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朋僚函札》是深入研究20世纪前期江苏及中国历史以及相关名人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该批信函均为中国传统纸质书信原件,由寄信人以毛笔在手工书信纸上亲笔书写,许多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在国内亦属罕见,其原始性、唯一性和艺术性为其它史料所不可替代。省档案馆计划进一步加强对《朋僚函札》的保护,同时深入开展研究开发工作。(省档办)无锡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9.
周美玲 《云南档案》2014,(11):54-56
本文主要对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华林教授有关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问题的相关观点进行综述,结合他的多篇文章来综合叙述对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的观点和建议。通过分析,综述关于少数民族档案遗产的概念与范围的界定、研究现状与分析、保护瓶颈与对策,并与民族文化学的研究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研究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文化史、文化现象、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学的研讨会相继举行。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化问题的文章数以千计,出版的文化知识丛书和专著数以百计,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今译蔚然成风。参加人数之多,涉及问题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一种“文化热”兴起之后,需要及时做冷静的清理、总结和引导工作。对青年来说,这方面的工作更加重要。至少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第—,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优秀部分;第二,及时总结文化研究的经验,介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