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正大概在8年前的冬天,我和朋友一起接触到了当时看起来"很好玩"的数字出版。然而时至今日,看着自己和朋友们手里一本本的电子书和所谓的数字出版内容时,竟总觉得现在的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并不是当初我们想象的样子。那么,这些年一路走来,数字出版人到底做了些什么呢?关于内容:数字出版开始尊重阅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数字出版领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数字出版以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数字出版物推出,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调研国内外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数字出版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认为,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这里强调的不只是介质,还包括出版流程。所以,数字出版既包括了新兴媒体的出版,也包括了传统媒体的出版。实际上,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即使纸质出版物,其出版流程也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不再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划分了,数字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正成为出版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但大多数出版企业对怎样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从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发展模式、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主要任务、数字出版中心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5,(7):4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盛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盛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行业是市场经济多元化交互式发展的新兴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出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出版融合背景下构建科学的数字出版体系已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市场发展机制、人才培养、产业链衔接及监管等四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字出版是近年来新闻出版领域关注的研究热点,是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数字出版的研究为数字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借助文献计量和分析,可以发现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互联网+"、数字阅读、知识服务、人工智能和人才培养六个关键词上.  相似文献   

8.
杨驰原 《传媒》2005,(7):4-8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直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蛊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电脑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方面,我们抓住了发展机遇、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枝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广泛应用,铺就了一条数字出版的高速路,而我国数字出版业却始终在高速路外的辅路上行走。如何认识产业发展的现状,破解产业发展的难题,使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数字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届博览会主旨所在。我们认为,本届盛会是我国数字出版业驶入高速路前的盘整,对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将引领我国数字出版业驰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李翠玲  孙瑾 《出版广角》2023,(18):24-29
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直接影响和制约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打造。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体系建构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阶段”,“两种类型”是指转化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和原创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三个阶段”是指出版内容建设所包括的资源数字化、内容产品化和建构体系化三个环节。出版单位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推进数字版权授权工程、实施出版资源数字化策略、推动数字资源精品化建设、建立与数字出版内容建设适配的运营体系以及推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研究是当前传播和出版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五个数据库进行了跨库检索,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正如数字出版产业本身发展并不成熟一样,中国数字出版研究也存在某些明显不足,传统出版行业的突围、版权体制的改进等是当前数字出版研究领域亟待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外数字出版法规政策与产业的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法规政策的某些问题对产业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在分析欧美数字出版法规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后,结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应进一步发挥法规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三大积极作用,即保障、引导、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数字出版泛化的出版概念对出版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是一个被泛化的出版概念.数字出版改变了出版理念,拓宽了出版领域,丰富了出版物态,打通了出版环节.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概念的泛化对于出版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总体分析是利大于弊,长期从事传统出版的业内人士必须在理念、意识等方面认识数字出版,从长远规划到出版项目计划,要趋利去弊,适应数字出版及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全新商业模式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和发行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出版已经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不可否认,单纯就技术而言,数字出版相比传统纸质出版更为先进。但是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投资者和经营者更关心的还包括风险控制、投入产出比以及赢利能力。目前虽然数字出版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赢利能力,传统出版社也纷纷涉足数字出版,但是真正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且从中赢利者并不多,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甚至尚不明朗,这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最大瓶颈。探寻适合中国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是推动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尚未挖掘出全部的潜力。随着内容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微阅读"时代的开启,阅读和出版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内忧",逼迫传统出版迅速转型。同时,国外出版巨头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西方的数字出版资源、技术和服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的超越。我们将数字出版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探索中不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进行积累和优化,形成了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若干问题的基本认识。一、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数字出版在内容的制作、传播和应用上与其他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关联,这就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过去所说的数字出版的概念比较宽泛,包含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发行。现在,将数字发行、数字出版、数字制作正式做了区分,这对整个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出版的内容形式、传播手段、阅读方式、市场主体乃至赢利模式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导致整个传统出版行业面临基础性结构的转变。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版模式已经向数字出版(Digital Publishing)模式演变,并初步渡过了萌芽期和酝酿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由技术服务商主导的电子图书、数字化期刊、网络游戏、在线音乐以及手机出版等发展迅速。其数字出版产业链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近来数字出版圈里频频有高管辞职,甚至有人直接离开数字出版行业。虽说这一点小波动还不至于影响到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但多多少少也让我们闻到了新的味道。你要说这样的动向是不是代表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受到了掣肘,或者说数字出版根本就没什么可期待的了,所以才会这样。那,我倒认为未必。因为一来是近一两年的数字出版早已经冷静许多,二来是人们对数字出版的认知也在不断刷新,越来越清醒。这都是好事情。几年前,搞技术的和搞硬件的都像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本文针对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是什么、开展数字出版是项目驱动还是全面铺开、出版社是否应该保留数字出版部门、到底什么为王、数字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哪些、出版改变了吗等六个问题进行解读,希望能给出一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世界数字出版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欧美老牌出版社纷纷向数字出版领域伸出橄榄枝。由于技术发展和出版观念的滞后,台湾的数字出版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已故的英业达集团负责人温世仁以新台币1亿元成立“明日工作室”,才开启了数字出版的艰难发展历程。十年来,台湾出版业也一度面临着数字出版的几大瓶颈:版权保护、政策扶植、改变阅读习惯、产业链、规模效应、个性服务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