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融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若想突破当前发展困境,推动学术期刊朝着精品化建设方向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自身学术研究水平与编辑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融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发展的优化策略,旨在基于融媒体思维加强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学报在高校学术领域中的科研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术性是高校学报最显著、最基本的属性,是高校学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优质稿源的缺乏则是长期制约地方高校学报质量发展的瓶颈,原因有多方面。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针对性政策的制定;特色栏目和主题专栏的打造;以评促建,积极参与或设置评选活动,宣传和提高影响力;建立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尤其是研究生群体;加强编辑自身业务素质建设等方面来改善,进而提高学报学术水平,促进其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学报对在校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杨继成 《编辑学报》2005,17(1):60-61
随着在校研究生队伍的迅速发展,高校学报要重视在校研究生作者群体的培养.通过传播科技写作知识的方式,并在具体编辑工作中培养作者,以提高其写作能力,使高校学报作者群稳定、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英健  洪林 《编辑学报》2014,26(6):560-562
高校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息息相关,地方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要从实际出发,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着重从学报与学科方向建设协同发展、学报与学术成果建设协同发展、学报与学科队伍建设协同发展3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地方高校学报要利用学报资源主动为学科建设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学科建设的优秀成果,促进提高学报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秋民 《出版广角》2015,(17):101-103
综合性高校学报正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迫于体制等原因,改革不能一概由“全”向“专”转型突破。在互联网时代,特色办刊、优先数字出版、多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等成为综合性学报突破瓶颈寻求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学术期刊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构建在学术科研、区域发展以及国家建设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竞争力TOP 20"的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开发现状为切入点,在总结其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剖析其发展瓶颈,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和功能定位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岳广腾 《青年记者》2012,(26):45-46
高校学报是科研教学人员发表科研成果的阵地,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报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学报编辑的队伍也增加了不少新成员。下面,笔者对高校学报编辑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谈一下个人体会。所需的素养1.政治水平。高校学报是宣传、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  相似文献   

8.
岳岭 《中国出版》2012,(2):41-43
高校学报作为传播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作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平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桥梁,是宣传、传播先进文化和正确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高校学报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增强社会责任感,把重视政治意识、注重舆论导向的引导、发挥思想舆论阵地的作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学报担当了政治舆论导向、学术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导向功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发挥正确政治舆论导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学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依托平台低、学术影响小、要面对一些难以避免的低质量科研成果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地方高校学报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特色栏目匮乏以及由学术信息采集滞后所造成的持续发展能力不够等。因此,地方高校学报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端正职业价值观,负责任地对待各种稿件,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联系,通过特色来体现自身刊物的价值,从而促进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视角,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有学不完的东西,而学报编辑要善于向社会学习,向社会寻找学报改革与发展的生机。学报编辑要破除不合时宜的办刊观念,提高面向社会的实践能力,增强服务地方的特色意识,把学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从而提高知名度和社会效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