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梨花 《大观周刊》2012,(46):398-398,386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性的辉煌的一页。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作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所在地和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办学者和学校特殊的使命。成仿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按着党中央的指示,把肤北公学办得有声有色。陕北公学为党的革命和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干部,作为党的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它为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电视到目前仍然是中国第一大媒介,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有核心地位。电视日均观众收视时间大概在175分钟左右,超过任何日均接受的媒介时间。今年的招标是特别特殊的,几十天以前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大决议,今年的招标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在表达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媒介、对于品牌意  相似文献   

3.
延安,是作为革命圣地列入史册的。《延安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一问题。有人以为,报纸特色不应局限在地方特色上,还应有时代特色、风格特色等等。我们以为,地方特色是报纸个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有地方性的报纸就越有社会性,它以“这一个”而区別于其他报纸。所以,我们不断在“延安”两字上作文章。在宣传上,我们遵照“加强指导性,扩大信息量,办出延安特色”的宗旨,充分  相似文献   

4.
延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和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国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延安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特殊的政治、区位和资源优势将使延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的前沿阵地.那么,在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我们延安的档案部门将有何作为?我认为,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发,提供服务.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开发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不断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电传媒作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舆论导向栽体,自然也在成功地扮演着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时期最得力的宣传者与推动者的角色;但它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其本身并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热情的践行者并化为有机组成部分,内在的原因与症结耐人寻味,也值得深刻反思.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传媒改革,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环节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的点滴修补或自我完善,更是在对整个传媒业发展历史、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下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媒发展道路,即尊重中国特有国情--与其推崇国际惯例的公共商业两元论,倒不如坚持国有特殊产业一元论.传媒整体转制正是一场生产关系层面的重大变革,它将为中国传媒业的长远发展、迎接国际挑战注入无穷活力.政府与业界都应有充分的勇气与决心去正视这一特殊文化产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郭晨 《新闻爱好者》2012,(16):69-70
在文化产业越来越热的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客观、冷静、理性、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富裕程度并不能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一些文化资源多的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业绩并不突出,而一些没有多少文化资源的地方却凭借文化创意创造了一流的文化产业实绩。本文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复建这一现象入手,对比美国和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视角的不同,来揭示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规划》当中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八项重点任务,要理解这些重点任务应该抓住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文化创意"。过去我们总是在提"文化产业",但最近几年一些地方也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历史任务.并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闻所谓“新”就是与过去比较中显现出来的不同,适当地用背景来作铺垫会起到突出新闻价值,深新闻主题的作用。 《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这篇报道就很好地利用了背景材料。作者在题目中用“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就给运用背景伏下了一笔。既然是革命圣地,自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延安的建设牵动着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心。作者开篇别具匠心地用“毛泽东诞辰98周年的今天”来强调延安这个革命老区的背景特点。作者不仅引用了周总理对西安铁路的关注,而且在“延安中学”的前面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出版的第三期《中国记者》杂志,发表了一组纪念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五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国无产阶级党报史和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确立了无产阶级党报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了党报必须具备党性、群众性、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产业历经10年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起点和历史机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过正逢其时。作为建国60年来首部全国性的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它的通过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音像产业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星 《现代传播》2006,(1):8-13
音像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盛衰关系到传媒业乃至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梳理了中国音像产业发展历史,并以大量数据描述了中国音像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与国外音像产业的比较分析基础上,针对目前的问题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张扬 《新闻世界》2008,(12):93-94
我国“十一五”规划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那么,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具有文化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巨大、导向明确,社会性特色鲜明、民族文化产业为主、政府政策积极推进、历史阶段优势鲜明等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描绘了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三大任务和建成文化强国是“五位一体”部署的其中之一.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版业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国家各方面发展提供知识力量和精神支撑.因此,建设一支堪当新时代出版使命的人才队伍,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编辑作为文化内容的选择者、加工者和制作者,是文化生产领域的关键岗位,承担着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是实现建成文化强国发展目标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兰台世界》2006,(16):53-54
延安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根据地开展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的历史功绩巨大,现实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张焱 《今传媒》2013,(1):68-69
为了清楚的认识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本文提出了对韩国文化产业进行概念界定以及从历史角度对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探索。本文采用的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对国际上和韩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进行了比较,然后从韩国各个执政时期入手,发现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这一历史梳理,能够更好的把握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有利于对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亮 《编辑之友》2023,(1):93-101
文艺出版是延安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类型主要包括文化艺术类书籍与报刊。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创构的新的文艺出版形态,其在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出版为贯彻落实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所提出的“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及“人民的文艺”等文艺发展的新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延安地区蓬勃开展的戏剧戏曲、秧歌剧、新歌剧创作热潮,事实上也为各类别的延安文艺出版提供了必需的客观基础及传播发行的可能。因此,从出版史料研究角度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出版的发展历程进行专门性的历史考察及学术整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勋亚 《今传媒》2012,(5):46-47
延安时期,新闻事业作为共产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这样的历史责任就使得延安新闻工作具有区别于一般新闻工作的新闻伦理观,推究其明显的党性和阶级性形成原因,与当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延安整风时期、20世纪50年代、文革过后以及改革开放以后新闻文风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新闻文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是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原则的体现,也是现代中国转型的重要任务。改革文风需要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0月24日,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落成开幕。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的新闻与出版纪念馆。它对于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出版工作的光荣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中央对出版事业十分重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党的出版工作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都作出过光辉的贡献。党中央到了延安,党的出版事业也在延安艰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