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非传播对于增进中非了解,中非在各领域合作良好的展开意义重大。在对非传播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平台包括纸质媒介,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对外社交媒体账号等;传播的语言主要为英文和法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对于非洲地区,此类国际传播对于树立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形象是否是最好的途径?非洲民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有关中国的新闻?如何进一步打破隔阂,让更多的非洲读者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本研究将就此问题对海外非洲读者开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目前新媒体时代下对非洲更有效国际传播提出传播策略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3.
余传友 《青年记者》2017,(32):73-74
在与非洲长期的交往中,黄皮肤的中国人形象逐渐进入了非洲人民的视野,并构建了较好的国家形象.据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全球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好于中国的整体世界形象.①然而,中国对非洲的认识显得纷繁复杂,种族偏见、同情及面对共同的历史困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看待非洲的复杂视角.中央电视台非洲题材纪录片体现国家主流意志,旨在为我国观众呈现出客观真实的非洲形象.  相似文献   

4.
龙小农  陈阅 《现代传播》2013,35(7):57-61
NGO是民意的代表,是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人文外交、公共外交领域,NGO是一国建构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的重要主体,是必须重视并需要借助的巧力量。西方借助NGO在非洲既建构了自身的影响力及话语权,又有效抑制了中国软实力在非洲的提升。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及话语权不彰,原因之一即在于中国NGO在非洲缺失。中国NGO走进非洲,与西方NGO、非洲本土NGO开展竞争与合作,直接服务于非洲国计民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将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一国重要的战略资产,随着非洲在与中国外交中的权重和地位不断上升,研究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塑造与改善,对中国对非外交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南非为例,采用主题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在南非网络上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公共关系理论,为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媒体脸谱     
东方卫视落地非洲4月27日,东方卫视与非洲投资联盟签署协助非洲落地合作备忘录《东方卫视落地非洲合作意向书》。根据意向书,东方卫视年内将在非洲投资联盟协助下实现在非洲大陆落地播出,成为首家走进非洲的中国大陆省级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国与美国在非洲反恐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但双方对于对方可能在其中获取的不对等利益都十分敏感。部分美国人担心这会强化中国对非洲安全的影响力,而中国也不会参与到有西方政治意图的行动中去近年来,来自非洲的恐降成胁上礼已成为非洲地区与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组织、索马里的青年党、伊斯兰马格里布的基地组织以及利比亚伊斯兰战斗组织所组成的“恐怖弧”已经祸及整个非洲大陆。作为非洲的主要投资者之一,中国也受到了恐怖袭击的威胁。在非洲与全球寻求消除恐怖威胁的途径之时,中国的角色,尤其是美中之间可能的反恐合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非洲之于我,与其他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原本也只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神秘大陆.在八年的编辑生涯中,我与非洲三度结缘:一是2011年10月编辑了已故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保平教授的文集《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二是201 2年年初编辑了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1)》;三是刚刚新鲜出炉的常江、袁卿合著的《再见巴别塔:当中国遇上非洲》.经过这三本书的出版,我对非洲和非洲人的认识开始丰富起来,对中非关系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吴隽然 《青年记者》2017,(20):22-23
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传播的困境 1.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面临严峻的市场化挑战.相较于英国的BBC、美国的CNN、法国的France24、TV5和France2等商业电视台而言,在非洲传播的中国电视媒体主要是具有官方色彩的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频道,如英语频道(CCTVNews)、法语频道(CCTV-F)、西语频道(CCTV--E)、阿语频道(CCTV-A)、俄语频道(CCTV-R)和英语纪录频道(CCTV-9).为整合媒体资源,因应数字化时代媒介融合的大战略,英语频道(CCTV News)于2016年12月31日更名为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虽然这些频道数量不少,但因其性质都是国家所有,故而从传播理念到传播内容上都庄重有余,灵活不足.  相似文献   

10.
张陆园 《青年记者》2017,(14):21-22
“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期间专门提到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的热播盛况,使得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问题进一步受到关注.作为“中国优秀电视剧走进东非”项目的开局之作,《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题材、区域、合作方式等方面为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提供了新鲜、直观、典型的研究案例.下面,笔者从属性、诉求、策略三个方面探析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记者通过此次峰会与非洲记者的接触感觉到,非洲记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多数持肯定意见,但普遍存在一个"过度"问题,那就是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成为欧美一样的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比如说对非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援助,在国际问题上与发达国家直接进行斗争,为非洲争取更大的国际舞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外宣导向的某些问题。在对外刊物和国际频道中,中国如果永远都是金碧辉煌的故宫、千年如新的长城和灯火辉煌的上海外滩,那么这种持续、高强度的外宣必然引起外国对中国建设成就的过高估计,对于我们正常的外事工作也有一定影响。峰会期间,经常能够听到非洲记者谈中国应该援建他们什么设施、中国应该资助他们多少款项等等。如果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希望我们多进行援助只是经济  相似文献   

12.
非洲之于我,与其他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原本也只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神秘大陆。在八年的编辑生涯中,我与非洲三度结缘:一是2011年10月编辑了已故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保平教授的文集《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二是2012年年初编辑了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飘岩 《采.写.编》2021,(11):131-132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新要务,如何提升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是当下中国媒体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湖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我们的非洲朋友》为例,分析其迅速走红的原因,说明在新媒体时代框架理论及其应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转向——国际传播的关键已从传统媒体时代只关注媒介框架转向对受众框架以及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之间互动.这对我国今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实践,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援非项目主要是在做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培训,促进民主良政,没有实际的经济效益。而中国的援助绝大多数是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是为了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7月31日至8月10日的11天时间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跑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六个国家。8月1日,在其此次非洲行的第一站塞内加尔,希拉里在一次演讲中"警告"非洲国家领导人须与负责任的外部国家合作。"警告"显然是在影射中国。美联社在评论中称,"中国影响力"是希拉里此行的两个核心议题之一。就在希拉里抵达非洲的十多天前,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今后三年加强中非务实合作的新举措,包括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西非中南部国家贝宁的总统亚伊随后在致辞中说了不下十次感谢,谢谢中国对非洲的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非洲的政策呈现出新的、多样化的趋势,显示了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发展重点与策略的改变,这些改变将对非洲和中非关系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非关系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背景下,浙江与非洲建立了经贸、文化和学术的紧密联系,浙江在非洲的区域形象成为重塑中国在非洲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非洲留学生展开词语自由联想测试和访谈,探讨留学生视野中的浙江形象特征,并由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非洲化与非洲社会主义实践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洲人民探索发展道路的一次有益尝试。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不仅符合世界反帝反殖斗争的历史潮流,而且契合非洲国家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现实需求,残暴殖民统治促使非洲人民日益觉醒和英勇反抗为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非洲特有的传统价值观包括乌班图思想、黑人性、泛非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气质相符,为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非洲化与非洲社会主义经历了兴起、高潮与低谷的跌宕起伏,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也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虽因内外缘由导致非洲社会主义的实践被搁浅,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随着非洲大陆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入,非洲社会主义新探索呈现诸多亮点,马克思主义在非洲再次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求中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多领域合作颇为引人注目,中国媒体走进非洲,与当地媒体集团形成新型竞合关系。研究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不仅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竞争策略培育我国在非媒体的核心传播能力,还能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提供支撑。本文尝试将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横向、纵向、斜向三种,并分析每种模式在形成媒体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完整价值链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国媒体在非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非洲文学的翻译和引入近百年之久,并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之后出现过翻译出版小高峰,但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翻译出版的持续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呈现总体较为零散、单一和薄弱的特点.非洲文学中国化的现状既是由非洲文学本身的语言多元和文学现状所决定,也受到中国文学翻译界对其观念偏颇所局限.非洲文学在造成中国文化语境中对世界文学版图重要单元认知遮蔽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与"第三世界"文学的翻译出版交流提供了一个未来可深入开垦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20.
孙红旗 《历史档案》2007,3(4):24-30
如果从汉代中国与埃及的交往算起①,到近代殖民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②,中非古代交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张骞通西域之后,至唐宋盛世,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与非洲连结到一起,直接或间接的物货交易是那些时代的特征,但关于人员交往的记载并不多见,直到元朝,中国的汪大渊和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才实现了不照面的中非民间互访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