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消息称: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9月13日同时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 田五个城市开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密 切关注。 其实,以“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 务实精神著称的中国反贪机构,早在去 年就已着手部署“揪住这只老虎尾巴,打 死这只老虎”的任务了。现在“盖子”终 于要揭开了。 偏好“添技加叶、道听途说”的海 外媒体,一直不断炒作“远华大案”,一  相似文献   

2.
39岁现象     
中国反腐败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前有王宝森、陈希同,现有胡长清、成克杰。中央政府反腐可谓不遗余力,但腐败却层出不穷:前有59岁现象,现有39岁现象,而且涉案官员越来越多,何也?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还缺乏从根本上去除腐败的制度,或言之,这种制度还不健全、执行并不彻底。这正是39岁现象发生的基础。 追究中国官员之所以能够腐败,在于其拥有官位和权力两大资本。中国要消除腐败,就必须从制度上对官员的两大资本进行重新配置和制约。为此,必须建立系统、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化。 令人高兴的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朝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更令人欣喜的是,《纲要》向世人昭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样在前进。  相似文献   

3.
赖昌星前传     
在成为一件惊天大案的嫌疑主犯之前,他走过了怎样的道路?远华事件的喧嚣早已远去,是时候追问一些被忽略的问题了——远华案为什么发生在这块土地上?为什么发生在赖氏家族?又为什么“成就”了赖昌星?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的第一年真可以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从新春的法轮功痴迷者的自焚、远华大案,年中的申奥成功、足球出线,直到年底的APEC会议和人世,加上国外的9·11事件和随后的阿富汗战争,等等等等.这一年里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关注了.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国家最头痛也是最显眼的病灶。而最大的腐败是人事的腐败 人事腐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缺乏一个稳定而切实可行的选拔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毒瘤。新创刊的中国新闻周刊不求吟唱赞歌,但求语重心长,关注1999年尚未了结的10宗腐败大案,希望藉此提醒所有的人:20世纪留给我们的,不全是令人愉悦的回忆。同所有美好的事物一起、许多丑恶的东西也将跨越千年,来到21世纪。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反腐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以田凤山、韩桂芝为经,以一度震动黑龙江的数件政经大案为纬,一个腐败人际网在黑龙江勾连已久  相似文献   

8.
远华特大走私案,占据了中国反腐纪录最重的一页时,许多人对远华的了解却还是一团迷雾。它是一个背景深厚的走私集团?是一个不择手段的黑道组织?是一个一掷千金的富豪俱乐部? 同样神秘的是:正在逃亡中的远华“缔造者”——赖昌星。一个据说出身农村,小学毕业,1996年以前在厦门市还默默无闻,但能令固若金汤的海关大半沦陷,令不少高官随他铤而走险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这一观点给予了严厉的批评,通过腐败来推进社会改革的论点遭到了人们痛斥。这无疑使“腐败论”者们感到极大的失望。本人也是腐败的痛斥者和憎恨者,但经过近几年里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突然感到了腐败的另一种价值,这就是对社会进步的激励作用。我甚至说过这样的话:腐败越甚,社会变革的动力越大,腐败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意义就越大。当福建厦门走私大案逐渐浮出水面,它的社会意义已显现得越来越清楚。 在此案未发生以前,善良的人们往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的大面积腐败是从乾隆晚年开始的,和坤腐败治国,全体官员上行下效。嘉庆年间更是常有腐败大案发生,如臭名昭著的王伸汉案。到了道光、咸丰以后,贪污受贿,上下其手,风气腐败,黑幕重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层层压榨。官大的收了下面的礼往上面送,官小的就盘剥百姓,权大的就进行钱权交易,权小的就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11.
私企银弹     
在华夏大地上骤起的反腐风暴中,众多官员因贪获罪。当这些人的腐败行径一一昭然天下的时候,又一种现象出现:不少私企业主成为行贿的主力军。 综观1999年以来的政府官员腐败大案,几乎没有哪个案件中缺少私企业主的身影,也几乎没有哪个官员能够躲避私企业主的银弹攻击。 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日前宣称:中国检察机关将加大打击行贿犯罪的力度,对“多次行贿、行贿数额特别大、拉拢腐蚀干部情节特别严重等行贿犯  相似文献   

12.
在制度反腐学者看来,当下腐败滋生蔓延,易发多发,实质在于权力结构出了问题。从权力反腐过渡到制度,必须与公众的权利反腐相结合,才能跳出反腐败的周期律困境  相似文献   

13.
高亢 《现代传播》2002,(2):53-54
新闻传播中的腐败现象正日益突出。产生这种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稀缺性 ,以及新闻传播活动中强制制约制度的缺乏。腐败严重影响着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潜在地诱导着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调整新闻媒介整体结构、实行新闻传播资格准入制、鼓励社会公众监督将是治理新闻传播腐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沉沦的母爱     
阿莲 《新闻天地》2010,(1):43-45
一个曾经制造过震惊全世界大案的17岁少年,因盗窃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8件国宝组文物被判处死缓。在消逝了26年后,许反帝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他此时的身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一些大案、要案被查处,一批腐败高官的纷纷落马,反腐败新闻报道已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热点,其中,对腐败案件"内幕"的挖掘报道,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宣传反腐败信息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来说,是值得欣喜的事然而,少数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将严肃的反腐败新闻报道庸俗化,出现了迎合甚至引导受众低级趣味的媚俗倾向,却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厦门远华案将当代中国的腐败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新的腐败名词:“制度性腐败”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使人震惊.使人可怕,使人窒息。 所谓“制度性腐败”.指的是某个地区的一些权贵通过权力性结伙的方式.利用已有的组织建成一个跨系统、跨行业,跨省市.实施境内外勾结.对社会财富实施疯狂掠夺的一种体系内的腐败。 “制度性腐败”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腐败分子巧妙地利用共产党现行制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地铁公司党委书记王春清向中纪委举报了“老搭档”——地铁公司总经理高怀志:而高怀志在被纪检监察机关“双规”期间.又检举揭发了王春清。结果两人均落马。此案被称为天津市地铁系统“一号腐败大案”。  相似文献   

18.
反馈     
制度性腐败是腐败分子巧妙利用现行制度中的弊端或漏洞,为其腐败服务,因而简单、方便,而且高效,因为都是在制度内的腐败,不仅安全还不用冒多大的风险,因而腐败的金额一个个都是天文数字。《新闻周刊》在2000年11月18日出版的第24期中针对中国的现实,敏锐地提出了“制度性腐败”,虽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个词使人震惊,使人可怕,使人窒息,但它是向公众指出了盘绕在中国的大地上久医不去的腐败的病症。掩饰或者隐瞒病症都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于对症下药更是不利。这比那些扭捏地提出的集体腐败、行业腐败、系统性腐败更本质,更概括,不仅看到了树木也看到了森林。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4,(16):10-10
“金融行业的腐败与其他行业的腐败一样触目惊心,要杜绝这种腐败现象,只有加大监管力度。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是否能在中国内地复制?而且,受贿和行贿应该同样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浪网评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5,(1):10-10
“”这是2004年最好的主题——我们的社会充满了不和谐的声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链条是那么的脆弱。但愿“建设和谐社会”不会成为一个远景。 广西南宁 夏宇没有招投标岂不更糟不久前四川省交通厅负责人说过:“建设领域腐败症结主要在招投标上。”的确,在重大建设项目中,领导干部犯罪的主要表现就是利用职权干预招投标,谋取利益。没有招投标制度,情况肯定会更糟糕。但一个阳光的好制度,怎么一下子成了交通建设领域腐败的罪魁祸首?我以为,这并不是招投标制度的过错,而在于执行这项制度的体制环境和人员素质。只要不能排除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