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有几千种杂志,订数超过10万份的并不多见,《老人天地》杂志是其中之一。 港台出版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你要使他倒霉,你就劝他办杂志。”杂志不好办,10个有9个亏本,在中国大陆也是这样,特别是内容严肃的刊物,大部分都要补助。 《老人天地》杂志也走过曲折的道路,早些年编者为了扩大订数,想取得一些读者的欢迎,用大量篇幅连续刊载武侠小说,殊不知刊物越办越糟,甚至受到领导的批评。后来更换了编者,改变了办刊的方针,结果订数逐年上升,获得老年读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3.
“《Esquire》不是潮流杂志,不是给男人办的健康杂志,不是面向男人的金钱杂志,它不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他们的全部。”世上的男人有两种:好男人和坏男人。如果你有幸找到了好男人,就给他订一份《Esqui-re》;如果你遇到了第二种,恭喜你找到了一个拯救他的方法。——《Esquire》主编大卫·格林哲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今天,我们办了一份怎样的新闻专业期刊?编辑部一年来的实践总结就是深耕传媒沃土,强化办刊特色,突出专业服务。”2012年11月28日,《新闻实践》杂志2012年度编委会在浙报集团富阳新沙岛快乐公社举行,来自全省11家市级党报和30多家都市报、专业报、县市报的社长、总编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小说界》创办于1981年5月。当时,我国文坛在一扫“四人帮”的阴霾毒雾以后,正日益走向兴旺。中篇小说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为了适应和推进这一形势,各地纷纷创办大型文学期刊。这类大型期刊,在“文化大革命”前只有《收获》一家,三中全会后的二、三年间,一下发展到二十多家。其中除文联主办几家外,大多是出版社办的。象人民文学出版社办了《当代》,北京出版社办了《十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办了《花城》,江苏人民出版社办了《钟山》……这是一件新鲜事,因为,出版社在“文革”前很少办刊物,特别是办这种大型刊物。现在办了,这些出  相似文献   

6.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沙湾青年何世良,在短短的不到10年间做了两件惊世骇俗的“砖”雕塑作品,《吐艳和鸣壁》和《百福晖春图》。其中较早完成的一幅《吐艳和鸣壁》已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百福晖春图》是最近才雕刻完成,这件作品比《吐艳和鸣壁》大了四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幅“砖”雕作品。我敬重这位年轻人,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不懈地追求。何世良曾真诚地告诉我,他做这两件砖雕作品并没有赚到钱,他做这两件作品主要是出于喜欢做砖雕,他说他非常感谢“宝墨园”和“粤晖…  相似文献   

7.
张辉冠 《传媒》2000,(7):14-16
江苏《警方》杂志曾获得“江苏省双十佳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公安部为杂志记集体一等功,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其“文明单位”称号。这是一份在金色盾丛中折射着品牌之光的荣誉清单,也是一个凝聚着探索和创新智慧的奋进历程。笔者缘此走近警方、走进《警方》。 面对挑战的品牌意识 1996年,创刊仅两年多的《警方》杂志因其质量、特色、品位而在中国期刊界脱颖成名。是  相似文献   

8.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  相似文献   

9.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孙冉 《中国新闻周刊》2006,(8):I0008-I0009
1993年,还在《中国妇女报》任编辑的谢丽华满怀信心地接下妇联提出给农家女办一个实用小册子的任务,即后来的《农家女》杂志(原名为《农家女百事通》)。这是中国惟一一份面向农村妇女发行的月刊。2001年9月,“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注册成立。回首当年,谢丽华表示“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农家女三个字闪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