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媒介知识分子可以介入传媒的视角,分析了转型时期媒介知识分子存在的社会意义,并指出:传媒是知识分子无法割舍的言说阵地;专家意见报道和公共事务言说呼唤知识分子利用传媒发言;介入传媒是知识分子自我社会价值实现和文化思想表达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专家型知识分子积极介入传媒,以专业的视角针对新闻事件发言,解释社会现象,引导受众认知,但在介入传媒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共同提升媒介文化的品味,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大众媒介的市场化发展和技术普及,导致了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功能发生转型,使得整体上中国媒介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化的媒介知识分子形象。其中,电视知识分子即是近年来被批判的主要群体之一。电视知识分子通常与电视媒体结成"共谋"关系,因此缺乏就公共议题独立发声的诚意和普世情怀。结合中国目前的传媒体制及政策,电视谈话节目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文章旨在通过对凤凰卫视已开播十余年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进行案例研究,从电视知识分子和媒体各自的角度探讨如何重建电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4.
集体记忆中的知识分子媒介形象是道义的化身,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道德失范行为引发了其媒介形象的道德危机。唯有通过整个社会的集体反思,重建道德体系、重申人文法则,才能推动社会道德与信仰的良性回归,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集体记忆中的知识分子媒介形象是道义的化身,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道德失范行为引发了其媒介形象的道德危机。唯有通过整个社会的集体反思,重建道德体系、重申人文法则,才能推动社会道德与信仰的良性回归,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谭楚子 《图书馆》2011,(2):12-19
悬置政治-社会层面"不可抗因素"不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兴未艾,出版、印刷等传统纸质传媒式微,电视、数字、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汹涌勃兴的同时,介入公共话语、充当社会正义良知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日渐退隐最终逍遁于无形,之后来者自觉演变分化为学院知识分子和媒介知识分子(或称电视知识分子),即本质上规避道义担当、抛却社会责任的所谓"知道分子"。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版、印刷传统纸质传媒与电视、数字、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分别构成了知识分子文化与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意义层面长期以来被繁茂芜杂的技术细节所遮蔽着的一个重要事实:纸质印刷文本不仅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空间,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立场;以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实乃当下"后知识分子时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径。今日知识分子公共话语集体失语,民众趋之公共图书馆寻觅精神家园,寄望其能肩起道义担当,引领崇高价值。因含此内在独特天然优势,公共图书馆确具民智启蒙、人文引领等道义担当之可能向度。藉此,热闹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再只是驻足于浅表意义层面上的应景运作,而终于找到了自身赖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扬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等大而无当之类空泛的理念讨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归宿。  相似文献   

7.
传播媒介遭到知识分子的疑虑和挞伐古已有之,而布尔迪厄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电视的不适感.知识分子让渡给电视的只是自身的媒介镜像,知识分子并不等于知识分子的媒介镜像.由于电视创作集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知识分子着力研究的专业问题鲜有重合之处,走上电视的知识分子只会就节目中所涉及的问题提供一些思想的"边角余料",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是在匆匆浏览一些相关内容之后便开始了"电视言说".走上电视只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人去完成社会责任,而非作为一个知识人去完成文化责任,而后者才是知识分子得以安身立命、识别自身社会身份的寄托所在.  相似文献   

8.
媒介知识分子:关系、角色特征及身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知识分子是传媒现代化的产物.在消费社会,媒介知识分子与媒介的关系改变了以往知识分子与媒介之间的主客关系,成为媒介利益链条上的一部分.当前,媒介知识分子的角色特征表现为:内部媒介知识分子的市场化和外部媒介知识分子的媒介化,这影响了媒介知识分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介知识分子亟需通过身份重建,重塑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悬置社会一政治层面"不可抗因素"不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兴未艾,与出版一印刷等传统纸质传媒凋零式微,电视、数字、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汹涌勃兴的同时.介入公共话语、充当社会正义良知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日渐退隐最终逍遁于无形--该类群之后来者自觉演变分化为学院知识分子和媒介知识分子(或称电视知识分子).即本质上规避道义担当、抛却社会责任的所谓"知道分子".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版一印刷传统纸质传媒与电视、数字、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分别构成了知识分子文化与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意义层面长期以来被繁茂芜杂的技术细节所遮蔽着的一个重要事实:纸质印刷文本不仅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空间.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立场;以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实乃当下"后知识分子时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径--今日知识分子公共话语集体失语.民众趋之公共图书馆寻觅精神家因,寄望其能肩起道义担当,引领崇高价值--因舍此内在独特天然优势,公共图书馆确具民智启蒙、人文引领等道义担当之可能向度.藉此.热闹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再只是驻足于浅表意义层面上的应景运作,而终于找到了自身赖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扬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等大而无当之类空泛的理念讨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归宿.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声望下沉所造成的媒介形象危机引人关注。从知识分子理论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有别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放眼天下、勇于承担公共事务批判的公共知识分子在现阶段渐行渐远,甚至于消逝;而放弃或让渡学术自主性、乐于与媒介合作的媒介知识分子则在技术与信息时代大行其道;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与构成的改变是知识分子声望下沉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下沉的声望”——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媒介形象危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声望的下沉所造成的媒介形象危机引人关注。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造成知识分子媒介形象危机的社会因素:“断裂”的两极社会的形成、精英联盟的巩固、知识精英与民众的紧张关系等。而在知识分子内部,学术浮躁之风是造成知识分子声望下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胡畔 《传媒观察》2007,(11):14-15
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的走红,其间差不多正好是十年。这十年,见证了我国知识分子从开始介入电视媒介到如今让各种媒介形式"为自己所用"的全部过程。电视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和壮大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是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媒与大学及科研所成为型塑社会价值与方向的中心结构,教育界、科学界与传媒界的知识分子已构成中国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阶层。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承担公共责任、建造公共空间方面具有显著相似性,奠定两者的联姻基础。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互为发展支撑,共同推动公共空间的建构,但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发展逻辑和价值目标上存在冲突,导致知识分子"公共越多,知识越少",主体性日渐丧失。面对逻辑上的碰撞和目标上的冲突,知识分子和现代传媒有三种路径可选择:一是冲  相似文献   

14.
一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进入了深刻的转型时期。从知识社会学和知识分子社会学的角度看,这种转型对于知识和知识分子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促成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分化,改变了不同知识系统的中心一边缘格局以及知识分子的精英结构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媒与大学及科研院所成为型塑社会价值与方向的中心结构,教育界、科学界与传媒界的知识分子已构成中国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阶层.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承担公共责任、建构公共空间方面具有显著相似性,奠定两者的联姻基础.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互为发展支撑,共同推动公共空间的建构,但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发展逻辑和价值目标上存在冲突,导致知识分子"公共越多,智识越少",主体性日渐丧失.面对逻辑上的碰撞和目标上的冲突,知识分子和现代传媒有三种可选路径:冲突不可调和,联姻决裂,自成一统;坚持共同理想,联姻巩固,成为社会舆论堡垒;同流合污,依附特定权力和利益集团,沦为权力和金钱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认为布氏“电视知识分子”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现代社会二者之间的全部关联现象。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节目专家”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判定标准,并简略分析了各类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指出,一味地批判并不代表公允,正确的态度是区别对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和“节目专家”,应从道德上鼓励,制度上保障。对于“传媒知识分子”,则应提倡学者及传媒自律,并从法律上保障相关制度的健全。  相似文献   

17.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12):7-7
如何提升传媒领导者的媒介素养 胡智锋、刘俊在《新闻记者》2013年第11期撰文指出,提升传媒领导者的媒介素养需要注意四重维度。1,价值观:态度决定一切。就传媒领导者的媒介素养而言,在专业层面需要在内心秉持客观公正、独立自由、交流为大、传播育人、珍视转型时期民众稀缺的注意力等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巧妙地最大限度展现这些价值追寻。而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传媒发展史看,大众传媒出现后经历了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民主社会的大众传媒又经历了传媒政治化、传媒商业化、传媒垄断化3个时期.在不同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传媒的伦理道德问题亦不相同.世界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是,在媒介体制转型中,应该注意强化媒介产品生产的道德考量,警惕改革中资本逻辑对传媒业的过度操纵,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在传媒商业主义导向下,部分媒体在报道知识分子新闻时追求报道内容的"可售性",知识分子新闻被当作"媒介事件"来炒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媒体对知识分子群体报道的偏差,从而遮蔽了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电视传媒的发展,目前是传媒环境最复杂、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媒介技术更新快,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媒介和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高,对媒介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宏观文化背景由"独白式"逐渐向"对话式"转型.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