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档案》2011,(3):F0004-F0004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合作编辑的《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清代负责宫廷戏曲演出的机构是南府、景山等,道光七年(1827年)为消减经费和便于管理宫廷的戏曲演出活动设立升平署。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存升平署档案共计1803件册,涉及时限是道光七年以后至宣统末年,包括演剧档案和曲本两部分,大致分为恩赏日记档、旨意...  相似文献   

2.
彭芳 《兰台世界》2015,(3):83-84
本文通过对升平署档案的全面研究,探寻出清代宫廷戏剧管理中供奉人员数目庞大,演出活动频繁,管理成本高昂、最高统治者参与管理、组织繁杂,管理过程严密的特点,试图为相关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燕 《文化遗产》2010,(4):74-81
清代宫廷承应戏的演出十分频繁,这些承应戏在最初都是为了应合宫廷内的各种民俗节日、朝廷重要庆典等筵宴场合而专门编写的,可统称为"节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存清宫承应戏的表演本和清升平署有关演剧的档案,以探讨节戏在演出中所呈现的仪式性特征,以及这些仪式背后所具备的宗教性、习俗性甚至政治性色彩。  相似文献   

4.
清升平署所保存的大量内府曲本是清代宫廷演剧,乃至中国戏曲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但其自1924年开始大量散出后,被众家所得,使得今日之曲本收藏十分分散,收藏全貌尚不清晰。本文以时间为序,按照收藏者逐一介绍该处所藏升平署戏曲文献的源流和今日的收藏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多种日记与档案中戏曲史料的比对分析,认为《王文韶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记录可在观众人数、座次、礼仪等方面弥补清宫升平署档案之不足;二是其中的官府演剧不仅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与礼乐性质,而且绝少见诸其他文献,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从作者的戏曲活动与观剧感受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戏曲态度。  相似文献   

6.
田雯 《文化遗产》2016,(5):136-144
清代宫廷演剧是历代宫廷演剧的高潮,清代宫廷戏曲艺术的高度繁荣带来了戏曲导演艺术的发展。在清代宫廷演剧中,一般由总管、首领、教习担任着导演的部分职能,此外,深谙戏曲之道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会时而兼任导演一职。因为宫廷戏曲是一种以形式取胜的特殊样式演剧,它追求的是辉煌绚烂的皇家气象,故而在导演艺术方面也呈现出与民间演剧迥然有异的特点,装扮的设计、砌末的运用、场面的调度都力求奢华。这虽然与讲求虚拟性、写意性的古代戏曲精神有所背离,但是它确实具备很强的观赏性,在导演艺术方面对于后世的戏曲舞台演出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周志辅和他收藏的戏曲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辅是中国现代专门收藏戏曲文献的重要人物之一,1949年他离开上海时,将自己收藏的所有有关戏曲的藏书及文献全数捐献给上海图书馆,包括明刻善本书,清代南府和升平署抄本,各种名伶的资料、脸谱、戏单,戏班抄本,戏曲抄本,清宫戏曲文献等。这些珍贵资料1965年前即被上海图书馆全部装裱成册,得到妥善的保存,定会被后人重新认识并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看戏,是清代帝后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既可满足自身消遣娱乐的需要,又可在笼络亲贵臣僚、外藩使节中起一定作用.为皇帝演戏的演员有宫内学艺太监和宫外民籍演员.宫内学艺太监简称内学,由内务府挑选聪明伶俐、面容娇好、嗓音纯正的年幼太监,分别不同行当,学戏数年,以满足内廷演戏的需要.宫外民籍演员也称外学,凡享有盛名的民间戏班、艺人经常被召至宫中承应戏差.如著名的老生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旦角演员王瑶卿、陈德霖,武生演员杨月楼、杨小楼等都曾进宫演戏.负责宫内演戏的机构叫升平署.升平署在管理宫内外演员和安排戏曲演出活动中,都制定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9.
张卫东 《北京档案》2014,(3):46-47,49
正旧时,京城百姓将营业性演出场所统称为茶园,这与古代的茶肆、酒楼的演出形式分不开,古称勾栏、瓦肆。无论宫廷戏台、庙宇戏台、府邸戏台、会馆戏台、饭庄戏台等在戏曲演出史上有过多么重要的地位,但是真正为观众服务的商业性茶园戏台才是戏曲演出的重要部分。京城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商业性茶园戏台在清代堪称全国之冠。  相似文献   

10.
明脉望馆本教坊编演杂剧和清南府、昇平署戏本,是历代宫廷演剧唯一存留的剧本。其中,尤以主要演出于宫廷宴飨场合的清代仪典承应戏存世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且从剧本结构来看,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追本溯源,通过与明内府本和宋代教坊承应演出进行结构和内容的对比,认为清代仪典承应戏,继承了教坊致语的内容,通过角色内化,继承了教坊承应演出的基本结构。而"参军色"从游离于演出之外,仅充当串联者到成为剧中角色之一,体现了历代宫廷曲本创编手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戏曲演出是清代宫廷文艺的重要内容。为彰显国力,适应宫廷礼乐的需要,清代内廷修建了多座大戏台,编写了大量内廷大戏剧本。《封神天榜》等宫廷大戏在演出中有意识地适应大戏台的结构、构造,在演员出入方面增加了洞门、傍门,在舞台呈现方面增加了场楼、高台等表演台面,并以天井、地井供演员出入或呈现各种砌末,从而拓展了舞台表演空间,强化了舞台效果,形成了恢弘壮阔的宫廷气象。但文本对舞台的依附与迎合,提高了内廷演剧的人力、物力成本,造成了忽视情节展现和人物个性塑造的不良影响;在国力衰微时,其剧本难以直接搬演,需要对情节、场面进行删减,因而对其流传造成很大制约,使其在同题材戏曲中相对孤立,以至于其文本和舞台技艺对后世的影响都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2.
哈恩忠 《历史档案》2023,(1):144-144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副研究馆员沈欣所著《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2022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清代宫廷施行严格的“内外隔离”制度,使清代内廷生活相较于前代显得更加封闭和神秘。随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宫廷档案的次第开放,为该书进一步深入和全面考察清代宫廷女性和宫闱制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宫廷大戏在中国戏曲历史上是一种颇为特殊的戏曲艺术现象。它指清代乾隆初年在皇帝弘历的旨令下、由曾任刑部尚书的张照和庄烙亲王允禄组织编写的、专门用作宫廷演出的剧本。这批形制为长篇连台本戏的剧本,就今所知最早由清代乾嘉时人赵翼冠以“大戏”之名(见《檐曝杂记》),稍晚的皇族成员昭推在其《啸亭续录》一书中亦列有“大戏节戏”条,介绍这批剧作的情况。以后人们便以“大戏”称谓这批作品。“大戏”概念用于这些宫廷剧作时,其含义与晚近民间通常所说的“大戏”一词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所不同。民间通常所说的“大戏”是相…  相似文献   

14.
清代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宫廷医疗档案,有"脉案"(皇室成员的诊病记录)、"用药底簿"、"配方档"、"传药档"等。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是中医研究的瑰宝,也是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翔实资料。医案中"人参底簿"的相关记载,反映了清宫生活习俗的一个侧面。一、清宫大量食参的习俗清代宫廷内广泛使用人参来进补,主要有两种方式:噙化和入药。  相似文献   

15.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太平钱》《奇福记》两种四色抄本曲本,为清代内府之物,曾经"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递藏。从各层信息判断,两剧原来抄就于雍正朝(或更前),再以四色抄写于乾隆朝,应为两朝内府演出之本。这其中,《奇福记》乃据李渔《奈何天》剧改编而来,剧词仍保留原有的男女情色表演,则其应属帝王私密性演出所用剧本,演出之地当在宫廷或行宫的室内小型戏台。两曲本内存有大量详细的演出指导文字,包括服饰、道具、台步等,可为清代内廷戏曲演出研究提供较为详实可靠的文献依据。两剧在篇幅、情节、文字方面,与其所依据的明清旧传奇基本保持一致。另外,二剧均在出目之下标明唱腔,显示出雍正朝内府演戏仍以昆、弋两腔为主的特色,而弋腔已略盛一筹。这些信息为探讨清代内府演戏、清初戏曲发展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代内廷音乐机构有明太常寺神乐观及教坊司演化而来的掌仪司、南府及升平署,内廷乐队有中和乐与十番学,其中中和乐在内廷中的任务是演奏内廷祭祀性音乐及内廷朝会音乐,十番学的任务是演奏娱乐性音乐,二者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7.
宫廷,是古代戏曲传播最权威最高端的舞台.清代,宫廷演戏之风尤盛.然而祸福相依,戏曲在受到统治者扶持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命运就是被压抑和钳制.纵观清廷梨园,无论是戏曲异彩纷呈的展现,还是其中蹩脚的痛楚,都是戏曲延续生命的方式.由此所知,当代戏曲的传播,面临文化多元化的格局,要想得以生存和传播,需要政府牵头保护和扶持,同时,也需要遵循规律、以物为用、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陈旭 《兰台世界》2013,(11):144-145
清代内廷音乐机构有明太常寺神乐观及教坊司演化而来的掌仪司、南府及升平署,内廷乐队有中和乐与十番学,其中中和乐在内廷中的任务是演奏内廷祭祀性音乐及内廷朝会音乐,十番学的任务是演奏娱和性音乐,二者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9.
正历代封建帝王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是国家机密,宫廷之外的人无从了解。清代内务府详尽地记录了皇帝的起居饮食,形成了近两亿字的膳事实录——《御茶膳房》档案,这是研究清代宫廷膳食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而在清代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留下这方面的档案。从《御茶膳房》档案的窗口,或许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了解真实的清宫膳食制度和膳食演变,了解不同皇帝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相似文献   

20.
在宜宾市南溪区档案馆的馆藏中有非常特殊且特别珍贵的档案资料,即清代宫廷档案和《新青年》、《向导》等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