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传教士,他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教、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提摩太通过介绍西方文化来影响和教育中国知识分子,在必要时,采用与中国的文化和宗教相妥协的传教方法,在山西大学堂的创建过程中得到了贯彻和实践。山西大学堂没有被建成一所教会大学,但李提摩太兴办新式学堂让晋省人接受近代教育的构想与实践,对于山西摆脱保守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彩丹 《历史档案》2011,(2):111-116
山西大学堂是山西大学的前身.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以处理“山西教案”和实施清末“新政”为契机创办,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4.
非绝密档案     
非绝密档案这是当代文学作品中,唯一的全部以档案材料写成的一篇尝性小说──李国文第一件提审记录编号C56384/2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十八,刑庭实习推事李提摩太(震旦大学法学学士,中文译员关唯徵,录事杨正连。李提摩太(以下简称李):“犯人...  相似文献   

5.
汪家熔 《出版科学》2010,18(4):103-106
《商务书馆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出版于1902年,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分音节的英汉双解词典。本文刊发列于这本词典中的商务印书馆的《序》、李提摩太的《概述》、严复的《序》、辜鸿铭的《绪论》、薛思培的《论英语之重要性》,以免于历史文献湮没。  相似文献   

6.
以晚清在中国生活了45年的著名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李提摩太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一,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有益于中国人开阔眼界,启迪心智,催化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的转型;第二,直接参与以康梁为首的戊戌变法活动并出谋划策,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面貌和进程;第三,主持广学会工作,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登上讲坛,增强他们变革落后现实的兴趣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7.
张珉 《山西档案》2006,(5):45-48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山西地区在清朝末年连续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光绪皇帝即位不久,从1876年到1879年,山西成为华北地区大旱灾的重灾区,绝大部分州县绝种绝收,饥荒与瘟疫迅速蔓延,有的地方所有的树皮都被剥光充饥,有的饥民则将人肢解后或食或卖。参加赈灾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从太原南行巡视灾情,在他的日记里详实地记录下了他一路上亲眼目睹的“平生最可怕的景象”,一些灾情报告至今仍让阅读毛骨悚然,用山川枯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来描述当时的情景丝毫不显夸张。李提摩太的灾情调查对海外的赈灾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正是用筹集来的捐款在太原设立粥棚,每天赈济灾民两万余人。这场史所罕见的旱灾过后,山西全省人口总数从1600多万下降到1000多万,1/3的百姓在大灾中饿毙或逃亡。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社科院汪叔子、王河等提出,中国第一位取译名“马克思”的是上海《万国公报》华文主笔蔡尔康。汪叔子等认为,由李提摩太口述、蔡尔康笔译的《大同学》一书,原是英国进化论者本杰明·颉德,最早在中国提倡马克思理论的一部分,它的译本前四章发表在1899年2月至4月《万国公报》,同年又由广举会结集出版。书中多次提到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西史东渐”的过程中,由传教士李提摩太与中国报人蔡尔康合译的《泰西新史揽要》是一个典型案例,对中国人阅读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前后,《泰西新史揽要》凭借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以及两位译者和出版传播机构的影响,成为晚清销量最大的译著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新知和维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知识与趣味     
第一个把佛经由汉文译成英文向西欧弘传佛教的是杨文会(1837—1911)。杨文会字仁山,安徽石台人。早年习儒学,并学天文、地理、历数、音韵等。 同治五年(1866)杨在南京创办金陵刻经处。光绪二十年(1894)与英国人李提摩太合作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向西欧弘传佛教。又经李提摩太介绍,于次年在上海会见锡兰(今斯里兰卡)人达摩波罗。达摩波罗家很富有,因去印度菩提伽耶朝礼佛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学术期刊与国际交流也日益频繁。为了更好地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很多社会科学学报都附上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这对对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时政类名词术语,很多译法难于统一,使得对外交流容易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前,回顾一下马克思及社会主义是怎样被介绍到中国的早期历史,是颇有意义的.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的名字,是在1899年.这一年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第123期连载的李提摩太的一篇译文中,曾经两次提到马克思其人(一次译为马克思),称他为"百工领袖",称他的学说为"安民新学".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因是译作,不涉及他本人的观点.1902年9月15日出版的第十八期《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提到马克思其人,译作"麦喀士",并称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此后在《新民丛报》、《大公报》上也陆续刊载了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中译名何时在中国出现,以后又怎样演变成我们今天谈到的统一的中译名的,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马克思的中译名已有文章作了介绍,这里就恩格斯的中译名作些考证,并以时间为序列表如下: (一)昂格斯:1898年夏天,传教士李提摩太为配合当时中国戊戌变法的需要,委托胡贻谷将英人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一书译成中文,以《泰西民法志》为书名,交上海“广学会”出版。  相似文献   

14.
张謇南通慈善事业的鼎盛期是在1912年至1920年之间。其开端始于1912年张謇与李提摩太的会谈。鼎盛期里,张謇创办了养老院、贫民工厂、医院、盲哑学校、残废院等南通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5.
鲁克园 《兰台世界》2013,(4):128-129
<正>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清代时期的中国在整体上还是一个保守、闭关的封建国家,但是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也在慢慢开展起来。清代的各种传教士中耶稣会人员实力雄厚,很多人有着较为丰富的科技知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广学会组织编撰出版了许多书刊,客观上促进了中西化交流,对当时中国的维新变法浪潮,和中国近代作权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萍 《新闻大学》2001,(3):62-63
19世纪中叶前后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华办报,广泛宣传基督教义思想及西学,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同西方各国的交流,开阔了国民的视野,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西方传教士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博物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中国与国际博物馆界交流的桥梁——中国博物馆学会,与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交流也日益紧密,合作不断增强,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试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9.
罗海兵 《新闻战线》2023,(11):53-55
中国新闻社发挥高端智库资源优势,探路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推出大型特稿专栏“东西问”。以“观中国”系列为代表的“东西问”特稿,通过多位海外知名专家“外眼观中国”,以学者客观、平实的视角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起到了解疑释惑之效,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促进了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游离在儒耶之间的蔡尔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报人蔡尔康(1852-192?年),曾助广学会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rd)、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办《万国公报》,译辑《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等书,是当时佣书西人最知名的华人知识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