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广播是依靠声音来沟通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这就决定了广播广告必然要通过声音传播广告信息。广播广告跨越了字的局限,不受化层次的制约,雅俗共赏,受众范围广泛,经济实惠,借助亲切动听的语言,配以动人的旋律和真切的环境声效,能使广大听众在美妙的听觉艺术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2.
刘丹 《新闻传播》2010,(6):52-53
广潘广告是依附于广播媒体而“开花结果”的一种经营和宣传,是广播节目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广播节目的特点是仅通过声音来向听众传达信息。广播广告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向听众传达商品信息和宣传的目的。有观点认为广播广告是非常容易制作的,单纯的语言加音乐就可以完成,语言简练,音乐好听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刘敏 《中国广播》2006,(11):42-43
广播是以声取胜的“听觉盛宴”。广播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是以声音为主要素材,将各种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等)经过精心设计整合来表现广告内容,达到吸引广大听众,激起听众购买欲望。广播广告在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广播广告的创意设计想要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认识,关键是要引起听众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依靠声音来沟通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这就决定了广播广告必然要通过声音传播广告信息。由于广播广告跨越了文字的局限,不受文化层次的制约,雅俗共赏,受众范围广泛,经济实惠,加之广播广告借助于亲切动听的语言,配以动人的旋律和真切的环境声效,能使广大听众在美妙的听觉艺术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从而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因此,尽管当今广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仍是不少广告商首选的理想媒体。但广播毕竟是声音媒体,传播广告信息的时间稍纵即逝,不易记忆,不易查存,较难留下深刻印象。在信息量极大丰富的今天,广告的媒体…  相似文献   

5.
邱静 《大观周刊》2012,(20):292-292
广播广告文案的创作中最重要并且将影响到广播广告最终传播效果的是创意这一环节创意犹如广播广告炙案的翅膀.好的创意让听众更容易受到广告的感染。拨动其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将广播的声音传递得更远,创意新奇、表现独特、诉求鲜明、亲和力强的广播广告文案使听众对广播广告喜闻乐听,这样,广播广告的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因此,对于广播广告文案创意的探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6.
熊可为 《新闻传播》2009,(7):110-110
美国语言学家DAVID COHLER曾把广播语言的实质概:括成“为耳朵写话”。这既是对广播语言特色的概括,也是对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广播使用的是听觉语言,听众只能听到话语的声音,既看不见文字的形体,也看不见活动着的画面。所以,广播要吸引更多的听众,就必须加强广播语言的表现力.运用鲜明、逼真、具体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广播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要增强广播语言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8.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就常常要介绍它的背景。”(陈克寒《新闻要有背景》)广播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它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除了这“共性”上要求外,广播新闻要注意背景材料的运用也是由广播“个性”所决定的。广播新闻是通过电子音频技术,运用听觉符号有序组合向特定范围的听众传播新近发生或还在发生的事实报道,由电波携带的声音,虽然可以穿越千山万水不受空间和其它传递条件的限制,把信息送到听众的耳际,但广播传播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广播这种诉诸于声音的…  相似文献   

9.
黄成 《新闻记者》2002,(11):16-17
澄清一个误解———“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界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 :“声音是广播的特色 ,要发挥声音的优势” ,这是需要澄清的一种误解。特色≠优势 ,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 ,是区别于文字和画面而言的。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 ,电视也有声音。声音只是一种传输的物理特性 ,我们同样可以说 ,声音是电视的(或电影 )的特色之一。因此 ,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 ,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的特色呢 ?笔者认为 ,“宜听性”才是广播的特色。所谓“宜听性”是指广播节目必须具备适宜听众听觉的特点 ,适宜听众收听的状态。简单…  相似文献   

10.
广播广告是一种听觉媒体广告,它充分运用声音的特点来吸引听觉的注意、引起听众的兴趣。广告的声音包括语言和音响两大类。充分发挥声音对人的情感影响力是广播广告最基本的出发点,换言之,失去声音魅力的广播广告一定是不成功的广告。  相似文献   

11.
广播广告制作是把广播广告文案转化为声音的一个过程。它考验了制作人对文案的理解及对声音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将广告音乐、音响与广告词合理配合?如何展现广播广告独特的声音魅力并产生视觉上的丰富联想?我们以为在广播广告制作中应该重视“三要”标准,即:广播广告制作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广播广告制作要激发受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3.
广播的传播媒介是声音,特点是“一听就过”,特别是近年来播音和记者口述的提速,广播“转瞬即逝”的劣势变得更加突出,这就向广播记者提出一个新课题:广播语言如何让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相似文献   

14.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而广播是听觉艺术.要让广播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而要增强广播新闻的“可税性”.就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重视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在这个听众为王,市场为主导的广播年代,各频道纷纷采用节目“末位淘汰制”和频道“改版”的手法,对节目进行大浪淘沙式的更新,创造新面孔,以适应听众不断变换口味的需要,适应广告买方市场的需要,希望目标听众一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自己想听的、好听的节目,并且锁定本频道,“一直  相似文献   

16.
张筱红 《报刊之友》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陕”、“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多写“视觉新闻”,以吸引听众。怎样才能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呢?笔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广播产业化进程引发了广播人对听众商业价值的重新思考,提出了“听众变用户”的思维亮点。本文从听众商业价值的新认知、广播传播方式的新判读、广播经营的新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广播在听众变用户的实现过程中与广播原有模式碰撞与融合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词汇平易而生动形象广播姓“广”。听众的广泛性和播音的瞬时性,使平易通俗成为广播语体的一大特色。列宁强调:“对人民讲话不能咬文嚼字,而要讲得通俗易懂。”广播过程是连续不断地传递信息的过程,留给听众思考的时间极短,稍纵即去,无法重听。一词作梗,就会使听众的思维陷于混乱。有些深奥、生僻词汇在报纸上也要避免出现,倘用之于广播,就会丑态立见,令人生厌。有个成语叫“平易近人”。“平易”了,才能“近人”。这个道理对广播语言选用不无启示。广播语言的通俗平易,决然不是庸俗和浅薄,而是要在平中见奇,浅处见才。通俗本身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语言要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性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语言要做到形象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