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轫,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的刊行及相应的学术活动,呼应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章依据相关文献,认为《歌谣周刊》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变、开创中国民俗学、培育-代民间文化学者等意义.  相似文献   

2.
<歌谣周刊>是北京大学歌谣学会的机关刊物,其出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自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停刊,共出版97期,由周作人、常惠主编.后一阶段为自1936年4月4日<歌谣周刊>复刊到1937年6月停刊,共出版53期,由徐芳、李素英负责编辑.另为庆祝北京大学创办25周年和<歌谣周刊>创刊一周年,还出版有一本<歌谣周刊纪念增刊>单行本.<歌谣周刊>在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已有人从学科史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这里只想对其版权意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3.
《歌谣》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民俗学史上的重要期刊,作为《歌谣》周刊的首任编辑,常惠的编辑理念包括搜集整理歌谣、重视民间文化,悉心设置栏目、精心提炼话题和全能型的编辑实践、专家型的编辑素质三部分.他的编辑理念对《歌谣》周刊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天刊物的编辑理念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歌谣是民间文艺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1918年,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的歌谣运动开启了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河。早期的歌谣出版主要为现实服务,被当作与旧思想对抗的“软性”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歌谣的出版着眼于歌谣本体,研究者试图从多角度、多侧面对歌谣进行立体深描。由此,中国民间歌谣出版走出了一条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道路。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中国民间歌谣的学术出版历程,不仅可以深化对歌谣的认知,而且能够为新时代中国民间歌谣的学术出版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军旅诗的发展历程中,先秦史籍保留了大量的与军旅有关的歌谣,这是军旅诗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史籍中保留的军旅歌谣丰富的思想内容、军旅歌谣的政治功用以及这些歌谣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军旅诗的发展历程中,先秦史籍保留了大量的与军旅有关的歌谣,这是军旅诗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史籍中保留的军旅歌谣丰富的思想内容、军旅歌谣的政治功用以及这些歌谣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广大民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慷慨激昂,共赴国难。为顺应激扬民气、砥砺国魂的抗战形势,大量的抗日歌谣应运而生,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尚存的抗战大后方口述歌谣档案,形象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深重罪恶和野蛮暴行,生动展现了大后方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为研究中国的抗战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档案资源,也是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8.
歌谣传播是汉代舆论传播的重要形式,"举谣言"是歌谣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举谣言"含义的理解,历来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分歧。本文通过对"举谣言"各个因素的辨析认为,"举谣言"的基本含义是:每年下半年,州郡派员到所辖区域去考核官员,了解民情、民意。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派出人员要收集民间歌谣作为工作依据。岁末,州郡将所收集整理的包含大量歌谣的材料,汇报给中央政府。这些材料将作为评价奖惩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佤族民间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佤族社会历史河流的一个重要支流。佤族歌谣蕴含的物质民俗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习俗、饮食习俗及服饰习俗等。分析研究佤族歌谣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佤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1928年3月21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正式刊行的《民俗》周刊意义非凡。《民俗》周刊继承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传统,在其前身《民间文艺》的基础上,扩大资料的搜集和研究范围。《民俗》周刊的刊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民俗学科逐渐成熟,开始具有自觉的学科意识。"(1)顾颉刚、容肇祖、钟敬文等人均承担过《民俗》周刊的编辑工作。直到今天,《民俗》周刊创刊号《发刊词》所号召的——"我们要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