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琴乐师朱权,是中国历史上生命的沦落与艺术的创作呈鲜明对照的特殊人物,他将古琴艺术与戏曲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曲品式批判体系。通过追溯朱权,折射了中国明初戏曲从资料记录阶段向理论描述阶段的迈进。  相似文献   

2.
宁献王朱权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子,然而却遭到朱棣的陷害与压制,屡遭陷害,命途多舛,只好寄情音乐,习古琴而写杂剧,编纂音韵书籍,写作戏曲剧本,留下了《神奇秘谱》、《荆钗记》等诸多重要的戏曲、音韵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宁献王朱权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子,然而却遭到朱棣的陷害与压制,屡遭陷害,命途多舛,只好寄情音乐,习古琴而写杂剧,编纂音韵书籍,写作戏曲剧本,留下了《神奇秘谱》、《荆钗记》等诸多重要的戏曲、音韵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徐子方 《文化遗产》2010,(2):69-74,158
戏曲和古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它们一为趋俗一为崇雅,一为张扬一为内敛,体现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和生命品格,以"二谱"的编撰问世为标志,朱权可谓一身而二任焉。其分别于生命顺畅之早期和坎壈蹭蹬之晚年投身此两类不同的文艺领域,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信条的影响,另一方面同样可以说明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及其艺术追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打通"二谱",且将艺术类型之异同与作家前后期生命发展之扬抑变化联系起来综合考察,应能得出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宋洋 《兰台世界》2014,(11):89-90
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是明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大家,其本人由于特殊的身世和不可一世的文艺才能而被称之为"贤王奇士"。朱权对戏曲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是明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大家,其本人由于特殊的身世和不可一世的文艺才能而被称之为"贤王奇士"。朱权对戏曲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男戏剧文化的明珠,它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宣传普及戏曲艺术的戏曲广播就格外受到听众的喜爱。众所周知,中国的戏曲是一种高度体现写意性美学思想的艺术,它通过有限的舞台时空来表现相对无限的社会生活。戏曲艺术属于视听结合的艺术,戏曲广播则属于听觉艺术,戏曲艺术讲究唱急做打,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唱腔了,唱腔是区分剧的标志,也是流派艺术形成的标志,可以说没有唱腔也就没有戏曲,这也是许多戏迷把“看戏”叫“听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电视的起步阶段,戏曲曾一度占据荧屏的半壁江山,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戏曲艺术如今已快被挤出主流艺术市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精髓?作为肩扛地方戏曲传播普及重任的地方电视台和戏曲工作者,就要学习地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戏曲的特点,多制作一些喜闻乐见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戏,通过各种活泼清新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黄艺 《青年记者》2008,(12):106
在中国电视的起步阶段,戏曲曾一度占据荧屏的半壁江山,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戏曲艺术如今已快被挤出主流艺术市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精髓?作为肩扛地方戏曲传播普及重任的地方电视台和戏曲工作者,就要学习地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戏曲的特点.多制作一些喜闻乐见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戏.通过各种活泼清新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彭毅 《档案与建设》2004,(6):28-28,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十事松浦晃一郎于2003年11月7日在巴黎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艺术名列其中。这是继昆曲之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唐龙 《新闻爱好者》2011,(1):137-138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现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诗、书、礼、易”为安身立命之本,“琴、棋、书、画”乃修身养性之源。而从上古到商周时期,古琴的审美价值取向却与现代不同.本文从文化历史背景更替的角度略论这一时期古琴文化功能和审美角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王洁 《青年记者》2013,(20):128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戏曲艺术遭遇困境,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探寻传统戏曲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务之急。电视戏曲节目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化电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它运用电视技术的手段,突破了戏曲舞台艺术的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宁王朱权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七子,人称"贤王奇士"。朱权也是一位音乐家、戏剧家,由他制作的"中和琴"是古代名琴。而其戏剧评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更是奠定了其在艺术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电视戏曲节目是戏曲与电视的联姻,是魂魄一新的艺术形式。电视写实为主,戏曲写意为先,电视戏曲将舞台上的戏曲放到实景中拍摄,将写实与写意揉合为一体。在这种交汇与碰撞中,如何把古老的中国戏曲艺术和现代科技的宠儿(电视艺术)结合在一起?怎样使戏曲艺术符  相似文献   

16.
蘧得芳 《兰台世界》2014,(12):137-138
明代宁王朱权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七子,人称"贤王奇士"。朱权也是一位音乐家、戏剧家,由他制作的"中和琴"是古代名琴。而其戏剧评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更是奠定了其在艺术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传媒》2016,(14):69-70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而且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与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戏曲艺术却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被边缘化,它曾经光芒璀璨,如今却黯然失色。各大电视台的经典戏曲栏目不得不调整播放时段,甚至停播。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引领社会大众正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戏曲艺术,成为当下媒体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蕊 《传媒》2015,(18):51-53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代表,戏曲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从戏台到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变迁".新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还丰富和拓展了这一古老艺术的表现形态.当电视媒介与戏曲艺术结合,形成了戏曲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9.
古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孕育出古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宋代时期,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文人、僧人因在古琴上有共同的审美追求而交往密切,尤其出现了儒佛相容的现象,为琴僧师传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对北宋琴僧师传体系的琴乐传习进行研究,以期为古代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推动了戏曲的艺术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戏曲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极大地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应对新媒体,传统戏曲行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