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贵刊"从业抒怀"小栏目有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 ,再一次重读了贵刊 2 0 0 1年 10月第 5期“从业抒怀”中的两篇文章 :陈宝珍老师写的“又到木棉花开时———我在图书馆的日日夜夜”和彭斐章老师写的“立下‘园丁’志 甘为后人梯” ,读后受益非浅 ,感触良多。看这两篇文章 ,既是在倾听作者讲述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也是在与作者分享图书馆教育者醉心事业的回忆 ,向我们演绎了作者追求图书馆事业的过程 ,以朴实而活生生的方式诠释着为图书馆事业奋斗的真谛。文章中我们看到 :“教育者须先受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的那种不畏困难、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  相似文献   

2.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3.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中的这段论述,对标题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而形象的描述。而真正要达到“精彩的标题”,感染力因素无疑能为这份“精彩”抹上重重的一笔。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清人袁枚说:“…  相似文献   

4.
《石头记》有正本回前“题诗”“燕山仍旧窦公无”中的“燕山窦公”,红学界向以为是指五代人窦禹钧;本文通过多方面考辨,认为是指东汉的窦宪,从而证明有正本的“题诗”和批语,不是作者的同时入所为。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16日《燕赵都市报》C2版《质疑“学生奶”》一文,在论述了一所学校因饮用某定点厂生产的“学生奶”,致使喝奶学生集体中毒事件后,作者开出了治理这种弊病的“处方”。并下了结论:“对此应一查到底,是谁的责任处理谁。只有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6.
“策划”这个词,已经时髦许多年了,至今还没有过时,出版社常说“选题策划”、“策划编辑”就是一例。书市上有许多被有能力的编辑策划出来的书,卖得挺火;“文化工作室”的民营同行,据说都以策划见长。但我对“策划”总怀着一点戒心。出版业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将作者的创作,经过编辑加工和设计制作,以最恰当的方式,传播给读者。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就是对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选择、加工和传播。所以,出版者不是一个原创者,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过于强调“策划”,比如,目前常见的由编辑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实施的做法,反…  相似文献   

7.
《大公报》与"西安事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洁 《新闻大学》2005,(2):31-35
新记《大公报》自1926年创刊始,以“四不主义”之主张,“文人论政”之立场,“公众、国家利益”之观点誉满华夏,却因抗战爆发前后昭然之“拥蒋反共”姿态而引后世诟病,其关于“西安事变”同期报道(1936年12月13日至1936年12月28日)向来是史家借以支持“拥蒋反共”论点的典型案例之一。就《大公报》在“西安事变”报道中的舆论导向, 学界已形成定论:吴廷俊称其为“高唱‘蒋之人才,绝无仅有’论”,《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作者任桐认为《大公报》所持为“拥蒋立场”,几篇社评“又完全是站在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立场上说话的文章”。[1]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节目不能成为“龙头老大”,原因何在?作者认为,还得从办节目的人自身找原因。因为是我们把“观者”养成了不良的思维定势。是如此吗?请看——  相似文献   

9.
何雪 《编辑学报》2009,21(1):28-28
在国内外摩擦学等相关研究领域中普遍使用"摩擦系数"和"摩擦因数"来评价材料的减摩性能.而GB 3101-1993附录A(物理量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1]明确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量A正比于量B,则可以用乘积关系式A=kB表示(其中k称为系数、因数或因子).如果量A和量B具有不同量纲,则用系数(coefficient);如果两个量具有相同量纲,则用因数或因子(factor).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第6期刊登了《萨哈夫与阿Q之异同》,把萨哈夫与阿Q作了一番比较,见“异”见“同”,颇具识力。看来作为小说人物的阿Q,其典型意义已走出国门了。作者把“相同”的文章做在“精神胜利法”上,并指出阿Q主要在于“自欺”,萨哈夫主要在于“欺人”,应该说是很站得住的立论。可惜作者在阐述“不同”之处时,把二者“精神胜利”之基点忽略了,致使读者(譬如在下)产生了浅尝辄止的感觉。问题的基点在于“事实”二字。不管阿Q如何“自欺”,但他并不否认事实,譬如《阿Q正传》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两句话: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