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针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在大数据时代出现的诸如采集内容多样化、采集来源多元化、采集方式智能化等新特点进行介绍.同时,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原则,提出实行预测需求、按需采集、注重自媒体信息采集、运用新兴技术、尝试采取众包模式等措施,以期用大数据的思维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增值开发机制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机制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度机制、行政机制、市场机制、监督机制、价格机制等若干子机制的相互协调、作用,能够有效地开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增值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电子政务流程,促进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共享 ,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绩效评估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然后就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范围、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绩效评估体系的具体构建以及绩效评估体系保障机制的完善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罗昊 《图书馆论丛》2003,(1):3-8,47
本文由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的概念、发展概况以及二者问的关系出发,对Internet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主要站点、Internet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与阐述,并进而总结了其查找规律,最后对我国Internet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提出了一点建议,以期对Internet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这是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科学评估的必要前提。第二部分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最后 ,文章认为 ,开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绩效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包括思想保障、法制保障、体制保障、技术保障等。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社会化服务的隐性信息资源诉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服务引发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全新定位。本文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从电子政务的实践发展,用户需求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几方面论述了社会化服务对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认为以政府优秀决策为标的物的隐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利用是电子政务社会化服务职能实现的突破口。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是体现政府在社会化服务中“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和“为什么这样做”的极具社会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7.
分析关联数据应用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语义组织的意义,利用关联数据构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语义"关联"组织层次模型,进而从设计思想、实现步骤等方面提出实施对策,最后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语义"关联"组织中的标识符唯一性问题、空白节点问题、数据融合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1月开始,在湖北电子政务外网上正式开通了共享工程频道,设立了电影欣赏、知识讲座、文化广角等众多栏目,共享工程的资源可在湖北电子政务外网上通畅浏览,所有参加湖北电子政务的政府机构均可享受到共享工程的资源信息服务,对湖北省共享工程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机制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度机制、行政机制、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监督机制等若干子机制的相互协调、作用,能够有效地开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增值电子政务服务,促进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逐渐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问题已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关系到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共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由何振教授等人撰写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在介绍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当前国内地区、领域目录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民族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概念及与国家电子政务其他目录体系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基于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和民族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建设民族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指出通过电子政务网站为民众提供符合其信息需求的信息公开与在线服务,可以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和管理社会的能力。在分析在线获取政务信息或政务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并以广州市民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研究民众对电子政务网站的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的具体需求、用户满意度、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索民众从潜在用户向实际用户转变的条件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分析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建议,阐明应以本体思想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并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罗贤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23-113
以政府决策为载体的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开发,是政府对信息资源应用的“示范作用”的体现。以主题地图的主题、关联和事件要素为基础,开发出面向主题定位的导航目录、面向事件关联的信息空间和面向关联阐释的知识地图,从而形成面向应用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Science, fragment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decentralization, department differentiation and division of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Increasingly fragmented features emerge in China's administrative values, public resource operation, publ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 which affect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e-government and inevitably map onto virtual government, leading to a fragmented Chinese e-government. Although most of the literature include impediments or measures to China's e-government, hardly any research can be found that focuses on theoretically identifying and innovating the way to handle problems. An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that holistic governance could be considered a rational choi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fragmentation to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sound advancement of e-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就是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有规律有控制的信息流通,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制约就是对信息流的制约。文章从信息流入手,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政府组织结构、信息流、权力流与信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求其中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为支撑构建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iew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rs (IRMs) in Texas state agencies on e-government. The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what local governments provide in terms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and less on the perspectives of key e-government decision makers. This study fills this void by examining how e-government had an impact on management of state agencies. Theories and expectations are provided on what the literature argu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mpacts of e-government on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these are th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resource capacity,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A survey of Texas state agency IRMs was administered in the late spring of 2005 and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nd resource capacit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had an impact on e-government management capacity. In this study, the size of state agency was not found to be as importan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more on state e-government management, an often-neglected area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