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的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很喜欢读《红楼梦》,自己反复读。也劝人反复读。他多次谈过应该怎样读《红楼梦》,笔者之一有机会听过一回。  相似文献   

3.
正前几日有位记者电话里向我提出一个关于阅读名著的问题。他说:"4月2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评选亚洲十大名著,排第一的是《红楼梦》,而去年7月某出版社评‘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红楼梦》也高居榜首。有分析认为,上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不愿读名著,认为它难懂。我想请您谈谈读《红楼梦》等名著的意义,以及年轻人为何不愿读,应该怎样读?"当时我在电话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以为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但想到他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来我给新闻班讲课中,总是极力推崇《红楼梦》。这因为在我自己的26年的新闻实践中,总觉得《红楼梦》同记者应该结成“忘年交”。因而每每想写一篇“记者与《红楼梦》”的文章,揭示一下《红楼梦》对记者和新闻写作的好处,但由于属一孔之见,是否有普遍意义,不得而知。小时读《红楼梦》,总觉得写的尽是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和谈情说爱的生活小事,婆婆妈妈的,读不入去;当时爱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尽管是半文半白,但写的“打仗”,仍然囫囵吞枣地将它读完了。到了大学,才通读了《红楼梦》。工作之后,随着阅历的加深,才体会到《红楼梦》是一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5.
前记:去年 4月 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曹雪芹及其补续者高鹗在《红楼梦》中,对于地方语,甚至是南阳方言和土语的运用,也极其成功”。周先生称:“阅读中不完全摘录,这样的方言和词汇就达百条。”周先生猜想,一是曹雪芹可能到中原采风;二是南乡文化历史的昌盛,可能对北京文化有所侵润;三是他身边的乳娘、仆童等可能是南阳人。  读了周先生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极有兴趣。当时就给他的女公子、我的同事周岩森打电话。“留点版面”,我也要就《红楼梦》的方…  相似文献   

6.
读书从儿时开始 我没有高学历,初中没毕业,至今还只有一个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但是我很爱读书。我读小学时,就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只有《红楼梦》读不起兴趣。什么《说唐传》、《说岳传》、《封神演义》读了若干遍,如今我对唐朝十八条好汉从李元霸一直到单雄信还可以不排错位讲下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8.
一部以图书馆学系为背景的小说———《芳影》梦茵(摘自《世界信息报》1997年6月26日)当我读完长篇小说《芳影》(花城出版社出版)之后,让人感到如同读《红楼梦》游历了一番“大观园”,经历了那个陌生的年代一样。以图书馆学系为背景的《芳影》一开始把我带入...  相似文献   

9.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清人得舆《京都竹枝词》中的两句诗,一语道尽了当时以读《红楼梦》为时髦的风气。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6-27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在没读《刘心武续红楼梦》之前,我想作家刘心武同时又是著名的红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史料》2008,(2):128-128
1962年,著名作家茅盾一次曾向青年作家指出,如果要当一位优秀作家,一定要认真读我国文学名著。因此茅盾亲自开出书单:《离骚》《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牡丹亭》《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金瓶梅》。  相似文献   

13.
品味·感应·享受●名家荐书●■崔道怡《红楼梦》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曾经像我这样读过《红楼梦》?在北大图书馆善本阅览室里,一个人,静静地,把那时尚未刊行的庚辰本原稿,跟已出版的程乙本书对比着,潜心默读。从那以后,四十余年,又读了多少遍,已无从统计了。并非每...  相似文献   

14.
收拾父亲的遗稿,终于找到丁他读《红楼梦》有感的手稿和修改稿,一共有八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新近读了《安徽文学》上王若望同志的一篇文章,题曰:《“御用……”之类》。文中一则曰: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御用文人”;再则曰:“最近又涌现出若干‘御用批评家’”;三则曰:“这些御用评论家也许以为自己是听党的话,是党性颇强的表现”。把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扣上“御用”的帽子,这种做法,我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赞佩曹雪芹的。他著《中国小说史略》时,谈及《红楼梦》,语气很是实在,评价之高,在他的学术随笔中,是很少见的。《红楼梦》影响了鲁迅没有?看看《呐喊》、《彷徨》,以及他的杂文集,大约可看出一些。鲁迅一生,得之于古小说的知识很多。他幼时读了大量野史、笔记,而尤对小说垂青。其中《红楼梦》,一直是他很爱读的书。他晚年写杂感,也常引用曹雪芹笔下的掌故,有的很贴切,我们读了,可以感到他是个深解《红楼梦》的人。 除了《中国小说史略》与《〈绛洞花主〉小引》中那些谈《红楼梦》的漂亮文字外,我们至今很难看  相似文献   

17.
王海群 《青年记者》2005,(10):44-45
8月15日、16日,《读新报》连续在头版刊发了致读的信:“为做大做强《读新报》,我报社拟剥离经营部分组成传媒公司。在资本运作期间,我报从即日起休刊。从8月22日起至8月28日止,《读新报》的整订用户,可凭订报收据改订《生活报》、《老年报》或《家庭保健报》,如不希望改订,可凭订报收据到《读新报》社退取从休刊之日起到年底的订报费。在邮局订报的用户凭收据到邮局退取订报费。  相似文献   

18.
名著的情趣     
作者自幼就爱看小说。在古典小说之中.作者认为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红楼梦》何以列为第一。待后再说,现在先谈《西游记》。  相似文献   

19.
自笑禅心如枯木花枝相伴也无妨──读《燕子龛随笔》子云中国的文体最为复杂,曰“典”、曰“诰”、曰“序”、曰“铭”等等,不一而足,像晚清吴汝纶编《涵芬楼古今文钞》时,文体与文类,已多到一百余种了。“随笔”者,其中之一种,然而却能简洁地反映人的情感与品性,...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本是通浴小说,民间流传“老不看三国,少不读红楼”,这句俗语从一个侧面说明《红楼梦》存在着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但在我的印象里,《红楼梦》早已登上大雅之堂,《红楼梦》的解释权在专家手里。我所理解的红学专家,就是穷其一生或者半生或者至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红楼梦》并卓有见解的人。这样的想法也许并不止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