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报纸的iPad生存”是传媒界在过去两年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文对中国iPad版报纸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观照,探讨iPad版报纸的形态特征及发展趋向:由报纸iPad版向全媒体iPad版发展、由依托传统媒体运营向iPad媒体独立运营、由免费使用向付费使用过渡.  相似文献   

2.
杨立  乔旭 《新闻与写作》2012,(10):52-55
新媒体在中国发展迅猛,形态日益丰富,社会影响越发深刻。iPad的问世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搭建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许多媒体开发了适用于iPad的应用软件,报业也展开了积极的尝试,推出报纸的iPad版,希望这一新形态能为报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有些报纸iPad版已趋于成熟,本文通过对典型个案的深入分析,探讨iPad在报业发展中的应用与走向。  相似文献   

3.
苹果公司的iPad能否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借力?传统媒体对iPad已做出怎样的应用?展现形式、内容及经营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试做如下分析.iPad上新闻类App的总体情况在iPad的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的"新闻"分类中,截至2010年12月14日共有1373个应用程序,其排序可按"名称""最受欢迎""发布日期"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纷纷挺进iPad,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媒介图景,文章从传统媒体转型视野下详细梳理并试图勾勒我国当前iPad研究的版图:iPad是兼具移动网络终端和媒体融合平台的新兴媒介形态,也是奠定传统媒体转型的现实媒介基础;iPad引发诸种传统媒体的剧烈变革,为传统媒体发展带来新空间并催生出新的媒体形态,也为传统媒体开创了新的经营模式;但同时,iPad也遭到部分质疑,因其存在某些性能缺陷,盈利模式有效性也尚未验证,因而未必能许诺传统媒体的未来。iPad研究启发传统媒体要紧跟媒介生态变化而不断寻求革新路径,稳步加快与新媒体的创新融合之路。未来应当对iPad媒体实践进行更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并对iPad媒体展开更深层次的理论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田勇 《新闻实践》2013,(2):76-77
因上线不到两年就亏损3000万美元,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创办的iPad报纸应用程序The Daily于2012年12月15日关闭。而同时,《新闻周刊》2013年停止纸品印刷,大力拓展数字化市场。这些,似乎给2013年报业数字化发展带来一种新的不确定因素。传统媒体单一报纸形态已经呈现明显局限性,单一纸质传播方式向数字化传播转型已经成为潮流。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传统报业的天花板已经触及——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模式,并且这种天花板甚至很难看到逆转迹象。传统报业高昂的印刷成本、发行成本,已经成为消耗报业利润的重要因素。报业的本质毕竟不是一张新闻纸,而是它提供综合新闻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现在的首要任务或许并不是采取各种行动去实施数字化转型,而是思考自己的转型定位。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新话题。在新媒体大军压境的态势下,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报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有关报纸生存危机的讨论日渐增多。不变即亡,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从2006年起,传统报业纷纷布局新媒体产业,绝大多数报社都开设了网站,实力更强者则创办了报纸旗下的门户网站。最近几年,传统报业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iPad、手机、电子书等各种移动终端,大力开展新媒体、全媒体业务,使尽浑身解数挽留读者。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2日,新闻集团在iPad上发行数字报纸《TheDaily》(《日报》),引起舆论关注。尽管默多克声称苹果新发布的iPad或将拯救报纸出版业,但它带给传统报业的冲击绝不会如此简单。变化的是纸,活的是报以及报纸生存三要素报纸真的将销声匿迹吗?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报纸的形态。如果把报纸理解  相似文献   

8.
法国互联网公司Miratech的一项新研究对比了报纸读者和iPad读者的阅读模式。通过眼球跟踪技术,研究得出结论:由于种种原因,与iPad读者相比,报纸读者能够记住更多阅读信息。该项研究也并非没有缺陷:如没有给出样本数量,无法确定非英语报纸的文化影响等。不过从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有趣信息,即:iPad读者和报纸读者的阅读时间相差无几,在iPad上的用时是1分13秒,而在传统报纸上则是1分11秒。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版权意识和制度不尽完善的文化背景下,我国iPad报纸免费用户在实行收费之后大幅度锐减,迫使部分报纸放弃收费模式。可见,技术并不是我国iPad报纸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解决“收费墙”,如何创新iPad报纸的盈利模式,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董鑫  ;金梦迪 《新闻世界》2014,(7):154-155
杂志的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而移动终端的发展无疑加速了这种转型。当传统媒体面临着互联网强烈冲击时,手机、iPad等移动媒体正在以其轻阅读、快阅读等特点迅速取代微博等传统互联网媒体,组成新的舆论场。对于强调专业特色、以广告为生的杂志来说,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值得思索和探寻。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报业寒冬以来,传统报刊媒体纷纷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试图为报纸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其中,与新媒体融合,推出网络版、手机报等成为了传统报纸降低成本,摆脱困境的首选。2010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平板电脑iPad,引发了报纸媒体借助平板电脑发行报纸的热潮。从世界范围来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iPad被如此看好 对于正在遭受新媒体及金融危机双重打击的传统纸媒--报纸杂志来说,ipad的问世似乎给它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在带领新闻集团寻求转型之路的传媒巨头默多克甚至这样说:"我相信苹果iPad将领导内容消费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Apps可以是Application Service 的缩写,意为应用服务,也可称为Applications的缩写,意为应用程序,在本文中Apps指应用程序.新型平板电脑iPad的出现推动了应用程序的消费.iPad问世以来,苹果商店涌现许多针对iPad的应用软件,在这些软件中出现了许多与出版业相关的产品——书籍、报纸和期刊.据国外媒体的报道,在苹果商店中,针对iPad的应用软件数量已经超过了50万个.  相似文献   

14.
余婷 《新闻实践》2010,(7):26-28
2010年1月20日,苹果发布了新款电子产品——平板电脑iPad。《华尔街日报》紧随其后开发了iPad付费应用程序;两周后,已有3200多名iPad用户成为《华尔街日报》iPad程序的注册用户。这些用户可以通过使用iPad阅读《华尔街日报》的iPad版,该报执行主编罗伯特·汤姆森表示:“《华尔街日报》开发的iPad应用程序能给用户带来阅读报纸的纸般感受。”  相似文献   

15.
陈国权 《青年记者》2012,(10):17-18
很多人认为iPad能成为未来报纸的救星.默多克也称,iPad将拯救报纸出版业.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网络刚刚繁荣时,也有很多人提出“网络会成为报业未来的救星”,并探讨网络怎么来救报纸.但我认为,iPad对于报业的意义和价值可能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巨大.它承担不起拯救报业的重任,甚至有成为报业另一个掘墓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刘绩辉 《青年记者》2012,(16):73-74
随着iPhone手机风靡全球,iPad也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阅读工具.美国一些学校将iPad作为必备的学习工具,美国各大报纸也捷足先登,纷纷推出iPad版.目前,美国发行量位居前茅的几家大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纽约时报》①、《华盛顿邮报》②四大报推出的iPad(英文)版抓人眼球,引领时代潮流.此外,《华尔街日报》还推出了iPad中文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应"报业消亡论"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衰落论,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报纸"拐点"的常态化,以及新媒体介质更迭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未来,并指出所谓转型不能规避衰落的论断根源于转型的"技术化"和"利润化"误区,只有抓住"报纸—读者"关系这一本质,转型才找到了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8.
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报业发展的第一议题.数字传媒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世界性的,传统媒体要积极应对.无论是报纸还是互联网等其他新兴媒体,核心目的都是传播信息.实际上,传统媒体一直是网络新闻的主要内容供应商,报网融合是最好出路一一让网络服务于报纸,让网络吸引读者阅读报纸.报纸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网站也应天然地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以实现传统传媒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2010年iPad的发布给传媒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带来了契机,各大纸媒纷纷试水平板应用。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今年二月推出了专门为iPad开发的平板电脑报纸《日报》,这一突破性的尝试将为全球报业未来的发展提供范本。本文试从平板报纸产生的背景、现状、收费模式和前景等角度解读这种新媒体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产品iPad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流行,为传统杂志出版提供了新的平台,iPad杂志应运而生,其运营模式也成为学界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在概括iPad杂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技术支持、价格对策、品牌经营、产品内容、广告营销、发行渠道和促销形式七个方面对iPad杂志的运营模式做出分析,并结合用户需求对其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