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旭  徐亮 《传媒》2021,(10):57-59
碎片化传播的时代,短视频不断重构着时政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流程,央视新闻"V观"栏目基于这一趋势守正创新,在时政短视频领域做出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在内容方面,栏目追求个性、坚持平民视角,打造出了众多有温度和深度的作品;在传播方面,栏目积极转换思维,以受众为中心凸显碎片化传播特色,重构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模式,等等.根据其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时政新闻短视频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准则,不断创新话语体系与短视频的社交功能,方可实现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王莉 《声屏世界》2011,(10):22-23
时政新闻要有民生视角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要满足受众的需要。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研究受众需要什么新闻,乐于接受什么新闻,选择大多数受众关注的内容来报道新闻.要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占一定的比重。然而,目前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并不是数量太少,而是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4.
陈凯君 《今传媒》2020,(4):61-64
数据新闻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的生产、存储及算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兴起的新闻版块。正是因为伴随着的大数据资源的特殊性,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数据新闻生产的权力出现了位移,数据平台出现了数据新闻资源垄断等新特点。权力位移与资源垄断进而对新闻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除了从传统的新闻传播视角进行伦理探讨外,还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及媒介环境学角度对数据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时代的民生新闻每分每秒都可以更新,而报纸、电视等传播方式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其传播内容的新鲜度远不如多媒体。民生新闻是关系到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新闻,它的传播必须要提出问题,不断以新方式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于新闻的理解莫衷一是。如何做到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笔者认为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将新闻理解为一种仪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着重在新闻仪式观的理论逻辑与内容构成、新闻仪式的实践程序与运作机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体现新闻仪式在社会传播中的文化取向,实现对新闻的仪式化呈现在社会功能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黄贻琼 《新闻世界》2008,(10):72-73
新闻姓“新”,这是新闻工作常理。新闻姓“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报道及时;二是内容有新意,即报道的内容新鲜并要有时代意义。一篇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看新闻的视角。新闻内容上的新,要求新闻报道立足于“新”,把握视角,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表现手法新。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四种叙述视角 新闻的叙述视角.是新闻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述视角一经确定,就决定了哪些素材被选择采用、被思考如何采用.哪些被放弃掉;也就决定了新闻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视角不同,所见所闻不同,新闻作品传递的信息数量与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读者据此得出的关于新闻的判断也将不一样。所以,新闻作品的视角妥当与否,独特与否,是关系到新闻作品质量、关系到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伴随微信社交应用逐渐成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对它的分析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强弱关系视角,讨论了微信社交群中的新闻传播现象。相较于朋友圈,微信社交群中的新闻内容更多样、传播更精准,但也容易让虚假新闻广泛传播,鉴于微信社交群中的个体对新闻有较低的信任度,新闻难以得到再次传播。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事实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这样一个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究竟是先有事实还是先有新闻 ?先有事实产品还是先有传播 ?西方学术界认为 ,事实是记者在传播实践中生成的产品。记者罕有机会深入信源的内部信息世界独立地确定事实。本文从事实的图解、事实的叙述框架、事实与信源及“新闻事实”的全球化等视角为我们理解新闻事实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公民新闻因其传播方式的自由性、传播生产自主性、传播影响广泛性、传播平台社交性等特点,对专业新闻形成了挑战,而且,公民新闻对于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民主化进程将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从传播主体、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方面,将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进行比较,以促进两者互动并存,推动新闻传播活动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翻译新闻这一实践活动的传播主体、媒介、内容和受众进行分析,试图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仅仅关注新闻内容的翻译理论与方法的思路转向对翻译新闻这一重要对外传播活动的要素、系统和流程进行更全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效果总结出三点策略:传播主体培训与资格准入,翻译新闻的业务规范与媒介配合,受众调查和传播策略,以期中国翻译新闻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环境下能够传播得有量,有质,更要有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的普及也非常快。现阶段,很多的信息软件被发明和推广,微博客就是其中之一,微博客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获取信息和新闻的软件。微博客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微博客对新闻传播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微博客传播新闻信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微博客对新闻的有效传播。这样我们的新闻传播才能通过微博进行合理的传播,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谈谈微博客对新闻传播影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传播技术为支撑的公民新闻使得普通公民能够介入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新闻生产流程,并为新闻业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但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而言,普通公民在兼职化、个体化状态下传播的新闻信息除了其可信度及客观性难以保证之外,还存在着新闻信息的表层化、定格化、零散化等问题,无法像专业的媒介组织那样进行深入化、延展化的系统新闻生产。因此,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绝不会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更应该是一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补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康迪 《新闻世界》2013,(3):65-66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公民新闻在我国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新闻事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传播渠道、传播视角都产生较大的改变。本文以微博为例,分析公民新闻与传统专业新闻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许光 《新闻窗》2011,(5):109-110
近年来,新闻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不断有新的新闻传播院系和新闻传播教学点涌现。"中国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今,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学生超过15万人。”新闻传播院系众多,新闻传播教学点纷呈,新闻传播学子数量庞大是当下我国新闻教育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广播新闻成果颇丰。本文主要从理念、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对2015年国内广播新闻情况进行了盘点。突出了广播新闻转变思维方式,深化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核心,逐步向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发展,指出广播新闻在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方面成果突出,在传播内容上广播新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意识,语言、视角、解读方法全方面贴近民众。  相似文献   

19.
陈光 《新闻前哨》2003,(9):32-32
科技新闻的传播立场,具体地表现为“科技”还是“新闻”的选择。这种选择渗透于传播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 ①传播者:科技新闻究竟由谁来写,是懂科技的人,还是懂新闻的人?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既要懂科技,也要懂新闻。但是,这就像摄影曝光,毕竟有一个光圈先行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专业主义也因此被消解,传媒机构的新闻生产权力被分化,虚假消息、传播内容碎片化、随意性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频发。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可以从传播者、传播环境及内容等视角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加快媒介融合,专业新闻工作者参与自媒体传播的同时要加强公民媒介素养的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采用实名制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