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积极结合技术和内容优势拓展传播渠道,运用移动客户端实现"变革"。传统媒体做客户端,核心竞争力当然在于内容。传统媒体必须摒弃"做媒体"的新闻人思路,向"做产品"的互联网思维转变。因此,基于产品的角度,本文对成都电视台的《看度》进行分析,并对媒介融合问题进行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2.
阎海虹 《东南传播》2014,(12):57-58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下行趋势明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从行业共识上升到国家战略。融合,既不是简单地为传统媒体增加新的平台和渠道,也不是浅层次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让节目形式多样化,没有终极的成功模式,只有阶段性的成功实验。从"以内容制作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由做单一媒介产品到建多介质内容平台,打造全媒体的文化生态圈,这是一场依赖智慧和勇气才能赢得胜利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互联网手机终端较为流行和普及,这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报纸、电视消亡论等各种危言耸听的言论一度给媒体发展带来诸多的恐慌感。对此,传统媒体必须不断创新改革媒介渠道,联合互联网技术,增强媒介的融通性,建立全媒体信息平台,让传统媒体成为与新媒体并存的主流媒体。本文首先对媒介融合进行定义上的诠释,提出互联网与媒介融合发展背景,然后提出互联网与媒介融合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互联网与媒介融合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语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该如何融合发展,显然仍然存大很多的求知数.本文以"电视+"为主体,从互联网与电视的基因比较分析切入,试图破解媒介融合的现实之困;透过媒介融合的逆向思维,探索"电视+"主动拥抱"互联网+"的路径;研究以电视作为融合中心粘聚,探寻以"电视+"为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莉莉 《东南传播》2016,(5):107-109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借机媒介融合寻求发展之道,各地媒体App呈现井喷态势,当前传统媒体运作App的最大问题是定位不精准,缺乏区域特色,且没有很好的整合传统媒体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融合发展。而"无线苏州"凭借其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对众多地方门户客户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兴媒体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发生了根本变化,也意味着传统报业赖以生存的"内容+广告"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走新旧媒体融合之路,是传统报业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新生的唯一办法。对传统媒体而言,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因此任何探索都有价值。本文是来自《北京青年报》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洪锋 《新闻世界》2021,(2):19-21
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和媒介技术的迅速迭代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带来了深刻而严峻的考验,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已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很多纸媒也采取了创建新闻客户端、打造综合类或垂直领域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的传播手段,但其采编流程再造往往因体制机制运行不畅、思维逻辑转变缓慢而"搁浅"。本文主要以新安晚报为例,从三个层面阐述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编流程该如何再造。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并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媒体行业,"互联网+"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对"互联网+"进行概述,阐述"互联网+"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希望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两微一端"获取信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媒介融合的浪潮席卷传统媒体行业。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学习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以便完善媒介传播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从业者在融媒体时代的职业角色定位,以便媒体从业者转变工作思维。  相似文献   

10.
赖小兵 《出版广角》2016,(17):28-31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发出的声音逐渐被网络媒体与自媒体掩盖,以传递社会信息、引导舆论走向为目的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都在发展方向上摸索着前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尽管当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传统媒体仍有新媒体取代不了的规范性与权威性。笔者结合我国新出台的媒介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分析新华全媒头条融合和创新的案例,提出媒介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与业内同人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相互不断的竞争、依存和探索中,其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媒介融合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媒介融合时代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掌握媒介融合工作的必备知识和相关经验,逐步转型为合格的"媒介融合记者"?  相似文献   

12.
胡婧 《东南传播》2020,(1):13-15
媒介融合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在转型的重要环节。媒介融合绝对不是不同类型传统媒体之间在形式上的"硬融合",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新技术驱动下从内容生产、制作、传播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记者采访工作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提倡所谓"融媒体"产品,希望培养出"融媒体记者"。但是究竟融媒体时代对于视频内容的制作和生产提出了什么样新的要求?本文也将聚焦以上这些内容提出转变传统的电视制作思维,树立符合用户观看的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改变了传媒生态。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更趋多元与个性化,媒介融合被提上日程。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中央提出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视听新媒体的深层融合,借助广电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视听新媒体的综合实力,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传统广播积极进军新媒体领域,拓展传播渠道,谋求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融合发展成为现阶段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媒介技术平台以及产业与内容等等的整体表现抑或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各自现况,均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媒体只有切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明晰"互联网+"环境下的融合发展必要性,才能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而通过实践摸索探寻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申启武  李颖彦 《传媒》2019,(10):24-28
当前,音频聚合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依然沿用着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时期"技术+内容"的融合范式,尚处于弱智能化融合阶段,若要实现纵深融合,还需在明确媒介边界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生产—分发—进化"的发展链条,从而形成以精准经营为导向,以智能技术和聚合内容赋能的声音媒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日益兴起,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局面,媒介形式多样。不同媒介形式的更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受众的使用方式与习惯,受众的媒介使用偏好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本文将以大学生本科生为例,从媒介使用时间、频率、途径和影响等方面对大学本科生群体媒体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并从大学生的这一群体特征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探索大学生媒介使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处于媒介融合大热时期,虽整体趋势上是"百花齐放",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其原因是因为大多的传统媒体执着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简单地进行平台的转换,将"线下"的内容机械的搬运到"线上",除此之外,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是适应传统媒体的平台,执着的想要在传统媒体平台实现大尺度的技术突破,确实是强人所难。大部分媒体人并没有意识到媒介融合的重点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内容上做到创新和优势互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之间取长补短、增强互动、相互合作,内容上相融互补最终是能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本文从国内外成功案例入手分析媒介融合的成功方法和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的主角,在媒介融合的概念、路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根本的差异。在新一轮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仍然将自身作为融合的绝对主体,将内容优势片面强化,媒介功能定位单一止于政治功能,实际上与中央倡导的互联网思维要求背道而驰,和新媒体的实践经验有天壤之别,这种思路指导下的融合实践无法在媒介融合中占据主动,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思维观念和消费习惯。传统媒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转型。本文论述媒介融合的内涵和动因并分析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关键,提出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产品生产,用户参与,跨界经营,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推动电视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20.
移动,带来了媒介使用时间的灵活性、空间选择的自由性,媒介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时刻伴随的"朋友"和功能强大的"助手"。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减反增,作为主要供应商的传统媒体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内容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