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反故"、"反故纸"、"披反故纸"从六朝或唐代文献中出现沿用至清代,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从唐代就开始出现歧误,至今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依据相关史实,对文献用例细加剖析,并参证日文,以求得对这几个词语的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电视报获悉,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指出类似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的现象,以及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都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de"的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很多而且复杂,书面语有三种形式:的、地、得。"的"和"得"在作为语气词、定语标志、"的"字结构和构词语素等方面的分工,书面形式是没有争议的。而观察当今有些媒体尤其是影视字幕用字,笔者发现"的"和"得"的误用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对文字的规范使用形成了障碍。所以有必要对有些媒体中"的"和"得"的误用问题作一番探讨。一、"的"误用为"得"(一)构词语素"的"误用为"得"  相似文献   

4.
只要稍微留点神儿,作为一名读者,您就可以在某些报刊上经常读到“XX特酷”、“XXX攻入一粒金球”、“资讯快递”和“通过这一管道”之类的词语,令您感到自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会产生一种悲观情绪:完了,自己原来掌握的知识真的没有用了,看来非彻底更新不可了!“特酷”、“攻入一粒金球”、)“资讯”、“管道”之类词语,果真是“新知识”,需要新闻媒体普遍效法和读者积极学习、掌握的吗?否!这些词语原来是在我国的极小范围地区使用的方言俚语;如今我们的一些媒体如此热情地将它们搬上版面,加以倡导,这是一种以…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通稿,对于媒体人来说是个熟悉的词语,大凡有重要领导、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总能见到"通稿"的身影。应该说新闻通稿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通稿所提供信息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所谓的"新闻通稿"是由信息发布者事先拟定好的对某一事件的报道,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使用。这种"通稿"通常是当地政府对于某件事情的信息通报、观点、态度以及自己采取的措施、做法等等。如果发布者仅仅是用"新闻通稿"进行信  相似文献   

6.
王秋萍  温学兵 《编辑学报》2018,30(5):480-482
科技文献中使用“形”和“型”时,出现“×型”和“×形”2种用例,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文对当下科技文献含有“形”和“型”科技名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辨析了“×型”和“×形”2种用例的科技名词,并对二者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很多词语在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如民族主义、宣传、龙等。我们常常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的歧义而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也曾因为歧义的产生而尽量减少某些词语的使用,这样又在不经意间背离了我们的初衷,陷入西方的语言陷阱。本文以如何在国际传播中讲述民族主义这一话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在传播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歧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出自《诗经·大雅·皇矣》。关于这几句的解释,古注主要落实了"省""兑"等字的解释,并从整体分析句义,而对于关键词语"斯""拔"都没有单独解释。今人基于古注,对《诗经》中的"斯"字解释纷纭。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借助其他的文献用例对今人的常见注释进行了分析,认为此处的"斯"应为结构助词,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协调诗歌音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深入地解剖了"一周CP"这一线上恋爱交友平台对于虚拟亲密关系的建构,并从其媒介使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媒介期待、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和媒介的"弃用"与不满足等四个方面对其女性使用者的媒介使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本文以"理想爱情"来概括"一周CP"的线上技术和匹配机制所建构起的爱情乌托邦,以及其所试图传达和宣扬的恋爱观念;以"爱情理想"来概括女性使用者在媒介使用和"弃用"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个人恋爱观念。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断裂之处和矛盾之处的分析,深入理解当代女性的婚恋交友行为和个人爱情理想,从而解读更为宏观的社会心理和时代心理。  相似文献   

10.
"儿女之情"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语见《北史·荀济传》:"自伤年几摧颓,恐功名不立。舍儿女之情,起风云之事,故挟天子,诛权臣。"例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离尘奉道:指出家作僧尼道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妾遵严命而绝儿女之情,不敢循乱命而失翁媳之礼。"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一章:"当他站在月台上目送她时,在车玻璃窗后面他依然看到妻子那难以抑制的凄楚神色,自己心中也有些戚然……他伸手拉了一下大衣。他想逐走这儿女之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档案可以销毁"命题产生和使用的原因及其实质,指出"档案可以销毁"命题引发的自相矛盾之处,认为可以用"无保存价值的文件可以销毁"命题来代替我们沿用至今的"档案可以销毁"命题,对于"无保存价值的文件"销毁要慎重,"无保存价值但有某种参考作用的文件"不应销毁,应称之为"档案作废".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媒体中常常听到或看到『历史上』、『最高』纪录、『最好』水平等等词语。这些词语偶尔使用一下是可以的,但经常使用就有些不妥了。首先,所谓『最高』、『最好』,要有个和它做比较的参数,现在新闻媒体中有的拿不出参数,只笼统地说是『近年来』、『历史上』的最高、『最好』,这样难免使人糊涂。人们不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新媒体"——微信,凭借全新的用户定位、碎片化时间的独特设计、贴近生活的服务内容等诸多优势,逐步超越QQ,引发了使用热潮。本文剖析了微信"大热"的深层原因,并指出沉迷微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人们回归理性,合理使用微信,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为例,分析美国媒体通过涉华报道所形塑的中国国家形象。《时代》使用了一个新造的词语frenemy-ship(亦敌亦友),对目前的中美关系进行概括。一方面,面对中国经济崛起的事实,美国媒体表现出充分肯定的态度和合作的意图;另一方面,从美国自身利益考虑,也充分表现出对中国的警惕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反腐新闻监督"张二江模式"是一些传媒刻意利用性丑闻作为新闻价值第一要素的示范性报道模式,以突出腐败案件主角涉案中的"性词语"、"床词语"吸引受众眼球,方向偏离、主题跑调、内容低俗、品位低下。此类报道通常以曝光揭露批判为由头,用"野史笔法",着墨"情欲"以娱乐方式争取受众。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传媒价值偏离、受众的娱乐心理、媒介生态环境亚健康和色情腐败的客观存在。"张二江模式"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环境恶化,激发社会不良情感和行为,新闻侵权,公众对官员腐败深层问题关注、反思、抨击被弱化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在复句的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叫关联词语。复旬中表示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些需要用关联词语,有些不用关联词语。有的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才能表达清楚,就应该准确使用关联词语,特别显有些关联词语是成对使用的,谁和谁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关联词语残缺,前后意思就不连贯。下面试举几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有一类档案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在社会上,"档案"一词正被大量使用,很多书籍、电视节目、网络博客被冠以"档案"之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档案学界,学术成果频频出现弃用"档案"一词而趋用其他相近或时髦词汇的现象等。这些对"档案"一词的使用现象已全然不是传统摸样,纯粹就现象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流行的"XX门"类词语,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语义特点,都受到了外来语的影响,融入汉语后,"XX门"类词语出现词群化趋势,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大量流行,这与"XX门"类词语的知晓度、易读性以及符号时尚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9月上旬刊登了我的"尴尬词语"一文,内容有误.此文交给<青年记者>后,博士生王晋同学看了文稿向我指出,关于"违反国家规定"一语,<刑法>是有明确定义的,在第96条.我一查,果然,全文如下:"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许多书稿(包括回忆录、论文、专著等)在提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阶段的人与事时,习惯使用"错误路线"、"路线错误"、"两条路线"、"路线斗争"等词语。同时,在对一些书稿进行二审中,也常发现不少责编对这些提法未做必要的技术处理。在图书质检审读时,同样发现这类提法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