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手机网民的规模不断壮大,档案部门提供移动终端上的档案服务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从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移动终端上开设的各种服务入手,概括了目前主流的四种平台上的档案服务现状,分析了未来在移动终端开展档案服务的发展趋势,对档案部门在移动终端上开展档案服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APP杂志开发与应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传统杂志也积极应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并逐渐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在新的领域发展,通过开发APP杂志、第三方应用程序、上线电子杂志等在数字化领域取得发展.传统媒体杂志这一媒体形态开启APP应用之路成了借助移动互联网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并得以在移动媒体领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针对APP杂志开发与应用进行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3.
魏宁 《青年记者》2017,(8):123-124
当前,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冲击是全面、深远和具体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手机媒体作为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特别是进入4G时代,手机媒体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手机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传统杂志也积极应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并逐渐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在新的领域发展,通过开发APP杂志、第三方应用程序、上线电子杂志等在数字化领域取得发展。传统媒体杂志这一媒体形态开启APP应用之路成了借助移动互联网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杨家波 《传媒》2015,(14):49-50
媒体的生命力体现在受众的阅读量和点击量.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互动交流.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显示,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50%,手机网民数量逾5.5亿,4G终端数量已超过1亿.传统媒体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因此,加快建设新兴媒体,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化道路将是大势所趋,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凡通过手机终端交流,除了语音信息之外的数据流,而且是把终端运用融合起来的,都应该称之为数字媒体。它并不是大家平常认为的手机报、手机网络概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有三个特点:第一,手机就是媒体,媒体就是终端;第二,手机媒体更多依赖于媒体平台运行;第三,手机媒体不仅是全媒体,更是个人中枢。所以,我把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大致总结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继续势微,拥有手机的用户更多的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以智能手机、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成为年轻用户第一媒体与信息接触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继续势微,拥有手机的用户更多的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以智能手机、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成为年轻用户第一媒体与信息接触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3G、4G、无线网络覆盖的日益普及和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与互联网技术也更加紧密并完美地结合起来。顺应移动互联的发展,各大应用平台纷纷应运而生,从社交媒体类到生活服务类,应用平台的种类繁多,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的选择性的增强也加剧了应用平台生存环境的残酷性和竞争性。在移动互联大环境下生存成长的应用平台具有自身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0.
1.手机广告概述据调查,到2011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用户有望突破9亿,使用手机上网用户也赶超互联网PC用户。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信息,手机在功能上更加强大的同时,也为广告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手机这个载体拥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光从手机用户上网数量看,就可以为广告提供很大的媒体平台;从成本上考虑,传播成本很低;从传播速度上看也十分迅速。手机上网是广告信息传播的切入点。随着3G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苹果iphone高端智能手机风靡全球和移动终端ipad的盛行,全球范围内,智能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优先日渐成为媒体共识,以客户端为主打的移动版上线升级。融合传播就是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而"移动化则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来看,移动传播发展条件成熟,并且走向个性化定制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端升级,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阅读终端的移动阅读正在逐渐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流。作为移动阅读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短信、微信、段子等,而书报刊内容应是题中之意,也应是我们数字出版人应创新思维着力推动的。手机移动阅读的创新思维手机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中青年一代已经显示出为优质内容愿意付费的意愿。但是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2,(20):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已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深入普及的关键动力。预计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移动终端网民数量将超越PC终端网民数量。由于智能手机普及、手机上网资费下降、手机应用多样等因素,手机网民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也对网络媒体特别是新闻网站的生存带来了挑战。随着手机网民的增多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手机化”、“移动化”,新闻网站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再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取而代之的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各种自媒体及移动终端、应用的信息发布与推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网、互联网已成为音频内容的重要传播介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取代传统的收音机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终端,利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程序以及播客定制下载已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途径,对此,广播媒体不可不察且应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随着3G、云计算等技术从概念转为现实,移动互联网迎来了高速、爆炸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核心是手机。虽然移动互联网应用需要服务器作为后台的业务支撑,但手机上的终端服务和应用是吸引用户的关键。由于智能手机提供了更为绚烂多彩的用户界面、更多的应用程序,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非智能手机。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随着3G、云计算等技术从概念转为现实,移动互联网迎来了高速、爆炸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核心是手机。虽然移动互联网应用需要服务器作为后台的业务支撑,但手机上的终端服务和应用是吸引用户的关键。由于智能手机提供了更为绚烂多彩的用户界面、更多的应用程序,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非智能手机。  相似文献   

18.
叶海英 《青年记者》2017,(15):55-56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形成,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微博、微信、客户端兴起,媒体融合促进了气象信息的传播. 气象媒体融合的发展与效果 1.从单向传播到报、网、移动新媒体互动模式.“互动”是媒体融合的关键,从报网互动,已经发展成为报、网和各种移动新媒体平台的全媒体融合互动.如今,融合发展正成为我国气象行业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气象报、气象网以及气象微博、微信、客户端协同互动,不断朝着构建现代化气象传播体系、提升传播实效和用户满意度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9.
刘聪 《传媒》2017,(16)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崛起的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中以智能手机的影响最为明显.据2017年3月GSMA公布的"移动经济"报告预测,到今年年中,全球手机用户人数将突破50亿人(最新数据尚未公布),预计到2020年全球手机覆盖率将达到80%.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无可比拟的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为新时期的人际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通常以智能手机为传播终端,以网络为信息平台,在分众传播的目标下采取定向或者交互式的传播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个性化传播.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严肃认真,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成为手机媒体快速发展、普及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手机媒体也对新闻传播形态的改变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3,(3):11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行业人士预测,2013年,主流互联网应用移动端流量占比将全面过半,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当互联网的"手机时代"拉开大幕,手机网民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