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查询翻译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跨语言信息检索查询翻译的四种基本方法,并且对目前查询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总结出跨语言信息检索查询翻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外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翻译歧义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歧义是影响跨语言信息检索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了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翻译歧义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总结了目前消除这种歧义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综述命名实体识别与翻译研究现状,提出基于信息抽取的命名实体识别与翻译方法,以及对该方法进行一系列集成优化处理,并实现了基于命名实体识别与翻译的跨语言信息检索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出命名实体识别与翻译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重要性,并证明了所提出的翻译加权和网络挖掘未登录命名实体方法的应用能显著提高跨语言信息检索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英汉交互式跨语言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跨语言信息检索的查询翻译歧义性问题,采用交互式系统开发设计方法,对基于相关反馈的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个英汉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实现用户辅助查询翻译、多级用户相关性判断,以及翻译优化与查询扩展等相关反馈功能,结果明显提高了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已经探讨了跨语言和多语言信息检索问题,并提出了多种实现方法,特别是针对查询的翻译.但是大多数的方法都将跨语言检索问题看成是两个分开的步骤查询的翻译和单语检索.而对于多语言信息检索,则另外再加上一个结果合成的步骤.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一体化的检索方法,即将查询的翻译看成是整个检索过程的一部分.使用这种一体化的方法能充分将翻译和检索中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整体优化,也能将单语言信息检索的方法用于跨语言及多语言信息检索.  相似文献   

6.
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网络信息资源语种也日益多样,跨语言信息检索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跨语言信息检索的概念,阐述了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实现方法,分析了各翻译方式的技术难点问题,简介了相关的国际测评会议,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跨语言的检索精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跨语言信息检索进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研究对象的变迁,国外关于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跨语言信息检索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法是在单语言信息检索系统上增加一个语言转换机制。解决查询条件与查询文档集间的语言障碍有五种不同的技术路线。跨语言信息检索主要研究热点有翻译歧义研究、翻译资源构建、专有名词识别与音译研究等五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体驱动的跨语言信息检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的翻译歧异性问题,指出多语本体的引入可以提高语义排歧的准确性,详细分析两个国外的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双语本体的中英跨语言信息检索模型及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
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分析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过程、评价指标、用户行为进展等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一个让用户参与跨语言信息检索全过程的用户检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户检索词主要来自检索主题的标题;用户判断文档相关性的准确率较高;目标语言文档全文、译文摘要、译文全文都是用户认可的判断依据;翻译优化方法以及翻译优化与查询扩展的结合方法在用户交互环境下非常有效;用户对于反馈后的翻译仍然愿意做进一步选择;用户对于与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交互是有需求并认可的。用户行为分析有助于指导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分析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基本模式和翻译消歧关键技术,采用基于词语对共现率和词语间距加权计算的方法,对查询式翻译进行消歧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跨语言商品信息检索系统并应用于图书商品搜索,实验结果证明翻译质量和检索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develops regression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LIR). The model assumes that CLIR performance can be explained by two factors: (1) the ease of search inherent in each query and (2)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CLIR systems. As operational variables, monolingu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IR) performance is used for measuring the ease of search, and the well-known evaluation metric BLEU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metric, weighted average for matched unigrams (WAMU), which is tailored to gauging translation quality for special IR purposes. The data for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obtained from a retrieval experiment of English-to-Italian bilingual searches using the CLEF 2003 test collection. The CLIR and monolingual IR performances are measured by average precision sco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regression model can explain about 60% of the variation in CLIR performance, and WAMU has more predictive power than BLEU. A back translation method for applying the regression model to operational CLIR systems in real situatio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膨胀的多语种信息资源,跨语言信息检索已成为实现全球知识存取和共享的关键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实用型的跨语言检索查询翻译接口,可方便地嵌入任意的信息检索平台,扩展现有信息检索平台的多语言信息处理能力。该查询翻译接口采用基于最长短语、查询分类和概率词典等多种翻译消歧策略,并从查询翻译的准确性和接口的运行效率两个角度对构建的查询翻译接口进行评测,实验结果验证所采用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邱悦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82-86
认为网络语言和用户语言的多样化使跨语言信息检索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该领域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机器翻译的方法、基于机读双语词典的方法、基于主题词表的方法以及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方法。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实现除以技术为基础外,还需要查询扩展技术的辅助。  相似文献   

14.
在指出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中大部分实现方法存在分离现象的基础上,介绍将提问式翻译与检索过程统一的思想,并探讨将提问式翻译与检索过程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views literature on dictionary-based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LIR) and presents CLIR research done at the University of Tampere (UTA). The mai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dictionary-based CLIR, as well as appropriate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We will present the structured query model by Pirkola and report findings for four different language pairs concer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query structuring. The architecture of our automatic query translation and construc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