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界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维护党的纪律,必须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又要求新闻界:“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作为一个肩负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的记者,应该充分运用舆论监督这一职能,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舆论监督是否收到效果,暂且抛弃被批评对象故意刁难、指责不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素质的高低。而素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搞好舆论监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舆论监督≠批评报道 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一大特征。有的人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画上等号,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但舆论监督并不是批评报道的同义词。舆论监督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政府、国家公务员的舆论监督,二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三是对报纸舆论本身进行自我引导和监督。 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职责,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要讲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握有利于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宏观原则。应该看到 ,舆论监督大都是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的。那么 ,如何正确把握宏观原则下的微观批评呢 ?这就需要对具体的监督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从而作出符合客观原则的科学的判断。鉴此 ,我们提出三条原则 :一是看问题的性质是否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关。凡是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事件 ,应该理直气壮、放心大胆地进行监督。湖北黄陂县土庙镇有个村民 ,他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果树 ,有些村民看到他经过几年的精心整治 ,居然有了非常好的收益 ,心里很不平衡。村委会也无…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舆论监督,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特别是要研究有关法律规定,弄清正当新闻批评与侵犯公民、法人名誉权的界限,在法律允许限度内开展监督工作,惟此才能达到监督的目的。当前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的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新闻单位作被告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因新闻批评导致的官司又占绝大部分。这并不奇怪,因为舆论监督就是要把一些错误的行为公之于世。但由于这种曝光、批评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公开进行的,若有失误,则必然损害对方名誉;即使是在报道的枝节问题上或具体措词上有不够准确之处,对方也会感到极度不满。在实…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许多法律、政策、规范性文件,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公众的舆论监督权利。本文将探讨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舆论监督的涵义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它的宪法根据在于: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应该有权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是否得当。人民监督国家的途径有多种,例如通过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6.
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是增强新闻媒体战斗力、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大部分传媒对开展舆论监督应该说是比较重视的,投入了不少力量。但从总体效果看,虎头蛇尾以至没有结果的批评报道还是占了不小的比例。这样的舆论监督不仅达不到监督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传媒作为舆论手段是一种社会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正义,鞭笞腐败和邪恶,对权力组织和整个社会起到批评和监督作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舆论机关,在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威力。本文在探讨批评与监督原则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意义、特征和作为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手段的新闻批评的特点及其工作方针和原则,论述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舆论工具都是在党领导下的,所以舆论监督首先体现了党对国家各项工作的监督。我们的舆论工具又都是人民的,所以舆论监督又必然是广大群众对国家各项工作的监督。我们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这种监督自然也包括对党本身的工作和干部的监督在内。党不但要  相似文献   

9.
孙旭培 《传媒》2003,(4):43-44
舆论监督的宪法 根据和主要对象 舆论监督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从法律上说,舆论监督的行为主体是新闻媒介。新闻媒介的监督权利是以公民的三项权利为依据的,即言论出版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从广义上看,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1.
关于舆论监督与新闻法制问题的访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被访者: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采访者: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研究员(●) 一、新闻媒介监督与舆论表达● :我们正在作一个关于“《焦点访谈》和舆论监督”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您对新闻法制作了很多研究,今天我想请您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性报道,您是怎样看的呢?舆论监督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批评和建议都属于舆论监督的内容。公民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可以写成批评性报道,建议就不是…  相似文献   

12.
监督是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之一。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进行制约,还能对公众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明显地体现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报道之中。正是因为批评、揭露报道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监督特性,久而久之,业内人士便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揭露报道画了等号,使舆论的监督功能狭义化了。笔者认为,舆论监督功能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换句话说,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显性”和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报道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怎样把握尺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监督批评难,一些地市报纸甚至采取了对负面报道消极回避的态度,有的报纸长期没有一篇批评监督  相似文献   

14.
王旭丽 《大观周刊》2011,(26):11-11
舆论监督,是广播媒体行使责任的重要武器,是上情下达的延伸。只有通过正确的舆论监督,才能对各种权力机关,政府职能部阿的违法违纪行为,起到有效的监督,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帮助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不断强化广播媒体的舆论监督监督功能,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5.
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从广义上看,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舆论监督与西方舆论监督目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种重要社会职能,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表达公众对于国家事务、公众利益和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的意见,从而实现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行为以及种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监督。舆论监督一词是我国特有的。西方国家没有这一词语,但其在理论观念上是认可舆论对社会的监督,且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活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与西方新闻所服务的社会制度不同,所代表的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同,所以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也有着根本的不同。一、社会主义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1、维护…  相似文献   

17.
莫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舆论监督中的媒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属于广义的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借用手中的权力,打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它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人民群众对某些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很是反感和不满,对某些媒体上刊登的“批评报道”也不屑一顾。综合起来看,目前不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有以下几种现象: 以舆论监…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三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柏铨 《新闻界》2002,(5):17-18
一、当今条件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一)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有了自己的新闻事业,很早就进行了舆论监督的实践。通过党报、党刊所进行的此类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被称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舆论监督是一个后起的概念,但与舆论监督的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实践是早已有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提法在大众传媒上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其内涵开始收缩,专指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党内监督的一种手段。早先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所指代的党外监督的内容,被一个更具时代感和概括力的概念——舆论…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批评报道,搞好舆论监督是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体具有战斗力的具体体现。 《都市报道》自面世以来,颇受老百姓的欢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敢于针砭时弊,抑恶扬善。但做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我们的舆论监督决不能只是为揭露而揭露,为批评而批评,而应该有着明确的目的: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是要帮忙,而不是添乱。否则舆论监督不仅会失去应有的作用,还会形成错误的导向,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的最初形式是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演变而来,主要针对党内的报刊批评,是党内的自我监督;报刊批评的主体和对象拓展到党外,成为群众批评、群众监督;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报刊批评被误用和扭曲为报刊批判;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舆论监督的概念;十四大政治报告明确了舆论监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十五大政治报告论述了舆论监督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十六大以后,舆论监督的制度逐步完善;十七大以后,中共将舆论监督作为公民的政治权利予以保障并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