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网络分析在引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歌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4):16-115
提出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到引文评价中,以改进评价方法,补充评价指标。从引文网络的构成及性质、社会网络分析的内涵及元认识论两个方面,论证社会网络分析在引文分析中的适用性;阐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引文评价能够自动生成被引权重,消除自引对评价的影响,有利于开展分层评价,增加基于知识流通的评价指标,促进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2.
将引用认同方法应用于农林类高校图书馆研究特点和研究网络分析。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计算"211"农林类高校图书馆2009-2011年引用认同指标,构建其互引认同网络;计算其标准化 (h,g,R)指数,并对各引用认同指标与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引用认同可以反映出这些图书馆研究特点和研究偏好及对国外成果吸收借鉴的情况,国外机构引文/引文比、平均引用半衰期和平均即年引用指数与标准化(h,g,R)指数呈正相关,平均即年引用指数与标准化(h,g,R)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针对P指数不能反映评价对象引文分布的P缺陷,在P指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引文分布的指数计算方法。[方法/过程]引入发文-引文分布曲线和学术矩阵表征期刊的引文分布,利用期刊评价的非参数统计方法,通过将引文数据进行分区划分,基于P核和P尾内有引用的论文,采用期刊的平均引文率代表零引用论文的影响,重新定义P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Pnew指数。为避免学科差异对期刊评价的影响,以仅属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电子电气工程类目下有5年影响因子的53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期刊的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P指数、Pnew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以验证Pnew指数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Pnew指数与H指数、P指数等多个关键指标的相关性较好。与P指数相比,Pnew指数既延续了其高灵敏度与高区分度的特点,又对P指数相差无几但引用分布大不相同的期刊有更好的显示度和辨识度,而且能够矫正引文分布对P指数评价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将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进行比较,旨在引起国内学者、出版商、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引用内容研究的关注,促进引文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 首先对引文著录与引用内容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然后从引用频次的计算、引用极性的分类、引用动机的分析、引文网络中文献之间的关系、应用发展5个角度将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进行比较,得出引用内容分析相对引文著录分析的优势所在。[结果/结论] 与引文著录分析相比较,引用内容分析在科学评价和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方面更合理,是引文著录分析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5.
指出科学合作网络中节点重要性鉴别通常是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节点程度中心性或中介中心性来进行。这类指标并未考虑科学合作网络中的引文特性,因而并不能完全体现节点在合作网络中的重要性。比较和分析科学合作网络中各种节点影响力指标,并在B-rner提出的引用强度指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节点合作收益指标,最后以禽流感合作网络为例评测和分析科学合作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点。  相似文献   

6.
引文扩散的动态过程更为全面地展现了科学论文的质量与影响。本文从引文扩散的视角出发,在传统引文指标基础上引入altmetrics,试图从论文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综合探究不同引文扩散模式下论文的影响力情况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规则型、持续型引文扩散模式下,altmetrics与引用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具有高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不规则引文扩散模式下,引用与社交媒体传播量不具有相关性,高社会影响力并不总代表着高学术影响力;文献发表早期,altmetrics对引用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从扩散视角结合altmetrics对不同引文扩散模式论文影响力进行分析,为科学研究成果影响力评价构建多维度指标、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参考文献引用分类标注与科技期刊和论文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建军 《编辑学报》2006,18(6):406-409
为了规范参考文献的引用,减小引文问题对科技期刊和论文评价所造成的影响,使得以引文为基础的各种分析方法在科技期刊和论文的评价中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提出了参考文献引用分类标注的概念.依据被引文献对论文作用的不同和引用意义的差别,将论文所引用参考文献分为正相关性引用类、负相关性引用类和平行相关性引用类,建议在论文写作中标注出分类的标志,编辑和审稿人在编审时可据此核实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性.在论文评价时分类进行检索统计,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引文分析的各项指标,变笼统的引文分析为细化的据类分析评价,使引文分析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往往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揭示这种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引文的本质。[方法/过程]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图书馆与情报学领域为对象开展实证分析,旨在揭示文献相似性对引用关系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发现:在网络结构、机构、期刊层面存在显著的引用文献相似倾向。具体地,引用关系更倾向于嵌入三角传递结构;来源于相同机构和期刊的文献之间更容易产生引用关系;来源于学科优势地位国家的文献之间更容易产生引用。实证结果充分说明社会接近性是引用行为的重要形成机制,反映了引用偏好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专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专利引用、专利合作和专利技术主题关联三个角度出发,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专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侧重对新概念、新思路、新指标、新算法等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其功能与应用前景进行讨论。考察的主要网络节点包括专利文献本身、发明人、专利权人、主题词、专利分类号等,连接关系包括合作、引用、共现或同现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文献调研法,从引证指标、引文网络、引用内容三方面梳理引文视角下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常见方法,分析各类方法和相关指标的特点和不足,指出从引文视角评价论文学术影响力需要兼顾评价精度、评价成本和实用性,构建多维度评价框架和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与替代计量法和同行评议有机融合,辅助“代表作”评价。  相似文献   

11.
The outgrow index measures to which extent an article outgrows – in terms of citations – the references on which it is based. In this article, three types of time series of outgrow indices and one outgrow index matrix are introduced. Examples of these time series are given illustrating the newly introduced concepts. These time series expand the toolbox for citation analysis by focusing on a specific subnetwork of the global citation network. It is stated that citation analysis has three application areas: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structural citation network studies. This contribution is explicitly placed among structural network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结构挖掘算法的引文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网络结构挖掘的两种典型算法(HITS算法和PageRank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PageRank算法应用到大规模引文网络中.对由236 517篇SCI文章构成的引文网络,计算得到每一篇文献的PageRank值,并深入分析了文献的PageRank值与通常使用的引文数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PageRank值具有与引文数很强的相关性和相似的幂律分布特征,但是PageRank算法能够在高引文文献中更好的区别文献的潜在重要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作者自引对文献评价客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引用情感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针对自动识别论文引用情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识别方法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克服基于简单引用频次计量无法区分不同引用情感的问题。[方法/过程]首先,利用正则表达式抽取出论文全文中的引文内容信息;然后,利用TF-IDF算法筛选出引用情感特征词,结合情感词典,利用情感分析技术对引文内容进行引用情感识别;最后,利用可视化工具展示出引用情感整体分布情况。[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抗衰老领域论文数据集中引用情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该领域正面引用占总引用次数的21%,中立引用占总引用次数的78%,负面引用仅占总引用次数的1%。与传统引文网络相比较,基于引用情感的可视化图谱可以有效识别出不同引用情感在整体数据集合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引文分析研究及发展历史全面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对引文机制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溯源,具体涉及近代科学发现优先权争论的突显、学会组织的出现和学术期刊的问世、学术界参考习惯的建立及参考文献标注规范的形成等,并从学术规范、检索语言和引证文化三个不同层次对引文机制中蕴涵的价值进行论证分析,以期对引文分析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关系,以2009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166种医学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为源数据,采用SPSSl6.0软件作线性、对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回归拟合和Logistic回归。二维散点图和曲线回归拟合分析均发现,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呈密切相关,但与来源文献量的相关性不强。因此,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应相互补充,共同用于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为了解我国标准文献的学术影响力, 以为标准文献的利用提供参考, 从标准文献的角度出发, 分析其被引证特征。[方法/过程] 选择中国引文数据库中1994-2013年标准类引文数据, 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 从标准引文总量、篇均标准引文量等方面分析标准文献的总体被引用情况和学科分布情况。[结果/结论] 标准引文量和篇均标准引文量占引文总量比例很小;各学科标准引文量差异较大, 工科和医科对标准文献的引用较多;标准引文数量和被引频次较高的专题集中于自然科学;大部分社会学科标准引用量为零;标准引文的半衰期整体上较长, 老化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索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的引文模式及时间窗口的选择对引文模式的影响,建立引文模式的分析框架。[方法/过程]以2006-2008年出版的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聚类法对单篇论文在7年内的绝对被引量与相对被引量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论文主要特征因子与引文模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在绝对被引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经典引文模式;在相对下载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共有6种引文模式,其中3种可以归纳为经典引文模式,另外3种分别为"类睡美人型"、正偏型和马拉松型。相对被引量视角下,首年被引量与总被引量呈现了中等甚至较强的相关性,并且平均被引量越高,相关性越强,绝对被引量视角下的结果正好相反。结果表明,期刊论文的初始被引量与总被引量的相关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引文曲线的峰度而非总被引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徐琳宏  丁堃  陈娜  李冰 《情报学报》2020,39(1):25-37
基于内容的引文情感分析克服了传统基于引用频次的引用同一化问题,是引文内容分析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然而引文情感分析依赖于带标注的数据集,目前大规模高质量的引文情感语料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该领域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分析引文情感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引文情感表示的标注体系,并详细阐述了语料库建设的技术和方法。采用人机结合的标注策略,借助完善的引文标注系统,构建了规模较大的中文文献的引文情感语料库。统计结果显示,在中文信息处理和科技管理领域情感褒义和贬义总的引用的占比分别为22%和6%,引文情感标注kappa值达到0.852,表明该语料库能够客观地反映作者的情感倾向性,可为论文评价、引文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Identifying the future influential papers among the newly published ones is an important yet challenging issue in bibliometrics. As newly published papers have no or limited citation history, linear extrapolation of their citation counts—which is motivated by the well-known preferential attachment mechanism—is not applicable. We translate the recently introduced notion of discoverers to the citation network setting, and show that there are authors who frequently cite recent papers that become highly-cited in the future; these authors are referred to as discoverers. We develop a method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ighly-cited papers based on the early citations from discover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dentified discoverers have a consistent citing pattern over time, and the early citations from them can be used as a valuable indicator to predict the future citation counts of a paper. The discoverers themselves are potential future outstanding researchers as they receive more citations than aver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