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0年秋,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咸林中学校门前进行农贸市场建筑施工,于校门前东南方向发现一处南宋铜钱窖藏。窖藏地处一片平坦开阔地,其上为一处断崖(明嘉靖三十四年华州大地震所致),其下紧邻道路。窖藏形制为一土坑,开口于第二层下,打破第三层(宋代文化层)。坑口呈椭圆形,坑内填土为灰色,土质较为松散,铜钱用绳子相串零散摆放,并没有盛装器皿,只被少量石、砖块覆盖。铜钱数量已不可计,重量约4吨。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五代十国唐国通宝,及北宋时期26个年号钱、3个非年号钱,南宋2个年号钱,金代1个年号钱,共70种钱币。此次发现的北宋钱年号之连续、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在陕西地区比较少见,在华县更是首次。为研究宋代钱币历史和年号钱的流通以及宋金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清在入关之前,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年间(1616—1626)曾铸过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钱,太宗皇太极天聪年间(1627—1635)铸过满文"天聪汗钱",背满文"十?一两"当十大钱。清朝十个皇帝,十一个年号(包括1861年穆宗初即位时,改元"祺祥")都铸有年号钱。清初工部设宝源局,户部设宝泉局,各省分设钱局铸钱,铜钱以平钱为主,都称"通宝"。咸丰以后,币制败坏,才铸大钱,称"重宝"、"元宝"。清代钱币不是简单地延续前朝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5,(6):162
<正>辽早期主要使用宋钱,所以辽早期的年号钱,铸造极少,只是一种政权的象征,到了辽兴宗重熙(1032-1055)以后,辽钱的铸额才比较多。所以重熙、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乾统、天庆的钱遗存也就比较多,钱币俗称之为"下八品"。[辽钱的特点]第一,辽钱的钱文均为顺时针旋读。第二,早期辽钱均为"通宝"钱。统和以后才出现"元宝"钱。第三,辽钱钱文书法自成一体,大小错落,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古至今都比较注重货币的设计,故货币上的文字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秦汉钱币的文字乃李斯所书,其玉箸篆笔书法纤细而富有气韵,潇洒有力。唐朝钱币“开元通宝”,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洵的手笔,这四个字写得劲险峭拔,令人称绝。北宋的钱币“崇宁”和“大观”,是宋徽宗赵估用  相似文献   

5.
1990年12月,湖南益阳县大泉乡出土了一罐窑藏古铜钱,重6.5公斤,共1440枚,多为清顺洽至道光的纪年铜钱,同时还有“宽永通宝”30枚,“正德通宝”1枚,“景兴通宝”1枚,“景兴泉宝”1枚,“光中通宝”3枚,“嘉隆通宝”2枚,“昭武通宝”1枚。宽永通宝、正德通宝为日本古铜钱。二钱均为外圆方穿,紫色铜质,钱文楷书中文。宽永通宝径1.9—2.4厘米,厚约0.1厘米,为宽永十三年(公元1636年)德川幕府所铸。正德通宝径2.2厘米,厚约0.1厘米,为贞亨年间(公元1684—1687年)德川纲吉时所铸,属于“玩弄钱”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4,(11):F0004-F0004
从文化的意义上讲,两宋,尤其是北宋,是中国古钱发展的巅峰时期。铸造工艺技术的成熟和规范,既保证了宋钱的大量铸造和发行,也保障了宋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铸一种新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见。  相似文献   

7.
<正>从文化的意义上讲,两宋,尤其是北宋,是中国古钱发展的巅峰时期。铸造工艺技术的成熟和规范,既保证了宋钱的大量铸造和发行,也保障了宋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铸一种新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见。  相似文献   

8.
大朝通宝钱是蒙古汗国时期的一种钱币,本文立足于出土发现材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这种钱币的性质、铸造流通地、铸造原因、停止铸造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大朝通宝钱应属于地方流通货币,为阔端系诸王铸造,主要是为了满足本地流通市场以及与西域贸易往来所需。忽必烈即汗位以后,由于中央集权措施在各地的推行,以及阔端系诸王势力的衰微,大朝通宝钱最终停止铸造,并退出了流通领域。大朝通宝钱以实物的形式反映了蒙古汗国时期地方势力发行货币的历史情况,从实物的角度佐证了忽必烈时期蒙元帝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货币统一的重要历史过程,为研究蒙元时期的分封情况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大朝通宝钱的形制与面文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钱币特点,而背面的各种文字和符号则带有一定的西域货币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蒙元时期的钱币特点,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外货币文化交流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雁塔南路发掘了一座北宋墓葬(M3)。墓主范天祐,官至普州安居县(今四川遂宁)知县,皇祐元年(1049年)去世,熙宁八年(1075年)安葬于宋永兴军万年县洪固乡。墓中不仅出土了铜镜、金饰、玉梳等妆饰用品,还出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酒器、文房用具,反映了北宋官僚士大夫的生活意趣。出土的32件黑色生漆薄片,是我国北宋漆器的重要发现,为研究当时漆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铜钱将近300枚,有北朝、唐代、五代南唐、北宋时期铜钱多种。该墓结构较为完整,随葬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一座典型的北宋纪年墓,为宋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铜钱作为古代主要货币,在历史悠久的黑龙江广大地区到处都有发现,大批的窖藏铜钱,藏的数量十分惊人,多则上千斤,少则几十斤,有时候在古人留下的地层堆积与墓葬的清理发掘中都有发现。几十年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数量较多的铜钱。  相似文献   

11.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12.
架阁库是宋代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出现于北宋时期,并得以广泛应用。南宋建立后,架阁库也随即在中央和地方逐步建立起来。《咸淳临安志》在研究临安(杭州)地方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南宋架阁库的记载,反映出当时架阁库在中央和地方的设置、管理和地理位置等,也体现了宋代档案工作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南京市高淳区在下坝胥溪河的水利建设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器物中有30余件具有南宋时代特征的金银铤、金饰件及少量典型的元代瓷器。所出土的金银铤皆有戳记铭文,其内容大体可分为5类:表示成色、表示重量、表示地域、表示工匠名或金银铺号、表示用途。其中注明"建康"、"宜兴"等字样的金银铤表明金银铺已开设到京城以外,"出门税"类字样则表明金银已进入宋代国家税收、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金银铤的发现地下坝,推考与胥溪河沿岸著名商业贸易之地银林有关。宋、元两代,银林为过往商旅必经之地,来往船舶停靠,所载货物须盘坝过河,遂成集市,并在此设置银林市以加强管理。下坝窖藏的形成,可能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或至正十五年(1355年)当地发生的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有来一代,分为北宋、南来两个阶段,其宫廷饮食也明显地分为两个系统,北宋以北食为主,南宋以南食为主。从豪华奢侈程度上看,前后也有较大差别,一般为北宋中叶以前较为简约,此后则逐渐走向豪侈。宋代由殿中省的御膳所中的御厨掌宫廷御膳。《东京梦华录》中称宋时洋京“集四海之珍奇,皆为市场;会衰区之异味,悉为浪厨”。另据鹏助编》载:“渊圣皇帝以星变自责,诏云尝膳百品,十减其七。”可知宋徽宗平日所食有百种之多。据《宋会要辑稿·御厨》中说:两宋时,御厨所用面和米的比例是二比一,说明皇室饮食是以面食为主的。宋代面食和…  相似文献   

15.
理学形成于北宋、兴盛在南宋,书院是宋代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模式,是理学者寄予发展理学的传播媒介,研究理学的发展与书院的关系,可了解宋代理学兴衰鼎盛,亦可明了书院在宋代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南京市高淳区在下坝胥溪河的水利建设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器物中有30余件具有南宋时代特征的金银铤、金饰件及少量典型的元代瓷器。所出土的金银铤皆有戳记铭文,其内容大体可分为5类:表示成色、表示重量、表示地域、表示工匠名或金银铺号、表示用途。其中注明"建康"、"宜兴"等字样的金银铤表明金银铺已开设到京城以外,"出门税"类字样则表明金银已进入宋代国家税收、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金银铤的发现地下坝,推考与胥溪河沿岸著名商业贸易之地银林有关。宋、元两代,银林为过往商旅必经之地,来往船舶停靠,所载货物须盘坝过河,遂成集市,并在此设置银林市以加强管理。下坝窖藏的形成,可能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或至正十五年(1355年)当地发生的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击     
夺宝奇兵5月22日,杭州钱塘江四桥工地附近江底抽沙抽上来大量宋朝铜钱,附近老少200多人前去挖宝。 “高压泵一泵打上来全是铜钱!”一名采沙工这样描述当时从江底抽沙时抽上铜钱的场景。一早赶来挖宝的老曹说,大家都有收获,多的挖了几斤,少的也有一大捧。码头门口有搞钱币收藏的人等着收购铜钱,不论好坏,20元一斤。 钱塘江里以前虽有零星铜钱出土,但像这次数量之大(因为流失很快无法精确估算,但至少应该在1000公斤以上),地点之集  相似文献   

18.
宋代民办"小报",始见于北宋期间,盛行于建都临安(今杭州)的南宋。800余年前的南宋"小报"早已失存,但据有关记载,当时临安一带当为"小报"主要刊行地,并可约略得悉"小报"内容及其出版发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东汉孝冲皇帝刘炳年号有"永憙""永嘉""元嘉""永熹"四说。传统以"永嘉"为正,但南宋淳熙年间曾出土书有"永憙"年号的石刻,"永嘉"说因而受到怀疑。自清以降,学者多从"永憙"说,现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亦以"永憙"为正。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宋代文献及晚近发现的金石铭文,认为汉冲帝年号应以"永嘉"为正。  相似文献   

20.
刘明  王承海 《图书馆杂志》2012,(4):87-91,66
监本《荀子》之刻始于北宋熙宁元年,由于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政治变故而至元丰间方刻完。南宋钱佃、唐仲友均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经考定,现存宋刻本《荀子》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当是滕强恕翻刻钱佃本而非唐仲友台州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