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档案工作帮助中国民众了解真实的非洲、推动非洲人民认识全面的中国、辅助中非建立数字合作记忆、倡导建立平等开放的信息合作理念。档案馆可以通过互换馆藏资源、建立中非合作档案馆、支持困难地区开展数字资源建设以及联合开发文化产品来拓展中非人文交流领域的服务及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状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记忆工程在文化符号的记录形式、相关成果的推广宣传、档案部门的角色定位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从新媒体的角度,对城市记忆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世界记忆项目是全球性的文献遗产保护项目,日本通过项目申报、开展本国记忆项目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其中。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作为日本文献遗产保存和利用的重要机构,推进了全球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在档案与文献遗产保护、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在世界记忆项目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并从中分析总结出其秉持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避免纸质、视听、数字或其他格式的文献遗产的损失,以及集体遗忘的发生”而创建“世界记忆项目”(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将对全球集体记忆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遗产、濒危遗产纳入名录加以管理,“保护文献遗产,促进文献遗产的利用和传播,提高公众对文献遗产重要性和保护文献遗产必要性的认识”。1995年,《世界记忆名录》建设工作正式开展,1997—2017年间共进行11轮评审,“南京大屠杀档案”“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下卷)”“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巴巴多斯非洲之歌”等反映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珍贵遗产入选其中。  相似文献   

5.
邓英姿 《档案时空》2016,(12):19-22
一、城市记忆与城市档案挖掘的背景及意义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存储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城市的基本使命。现代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城市文化带来了诸多影响,破坏城市历史古迹的行为屡见不鲜,城市面貌趋同问题日益显著。自2002年青岛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以来,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也纷纷开展了自身的城市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6.
“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事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记忆工程”缘起于中国文化名人开展的历史文化保护活动,档案部门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需求将其进一步扩大.从实质上说,档案部门并不是城市记忆唯一的保护和传承者,文化、文物保护部门等各种活动主体和社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做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延传工作.本课题就工程目前开展的实践和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任敏 《档案》2014,(11):51-53
城市记忆档案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展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维护城市记忆、保护和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记忆的存在形态正呈现出数字化发展趋势,认识和把握这一趋势,有助于我们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性措施,推进乡村档案记忆工程建设。本文对社会记忆存在形态的数字化趋势、社会记忆数字化给乡村档案记忆工程带来的时代机遇,及乡村档案记忆工程实施数字化推进策略的现实依据等进行了阐述,重点在于提出乡村档案记忆工程的数字化推进策略,为探索发现乡村档案记忆工程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建设、网络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管理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对四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网络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科学管理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保证,队伍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关键,服务群众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提升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四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非传播对于增进中非了解,中非在各领域合作良好的展开意义重大。在对非传播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平台包括纸质媒介,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对外社交媒体账号等;传播的语言主要为英文和法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对于非洲地区,此类国际传播对于树立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形象是否是最好的途径?非洲民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有关中国的新闻?如何进一步打破隔阂,让更多的非洲读者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本研究将就此问题对海外非洲读者开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目前新媒体时代下对非洲更有效国际传播提出传播策略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亚太地区各民族记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进展的基础上,从与世界记忆工程保持一致、宣传力度较大、记忆名录层次丰富三个方面总结了成绩,从参与度、合作度、网站建设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最后,本文从宣传、合作与网站建设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推进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于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尤其是开发利用馆藏档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行了专门表述,这为我国世界记忆校园推广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在调研世界记忆校园推广的实践和研究现状后,提出“五微五阵地”建设构想: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先进思想为指引,将“微课堂”建成思想引领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先进理论为指引,将“微教材”建成理论传播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工匠精神为指引,将“微实践”建成创新体验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爱国精神为指引,将“微故事”建成精神唤醒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悠久历史为指引,将“微展览”建成记忆重构阵地。  相似文献   

13.
Mari Pajala 《Media History》2013,19(4):405-418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ole of cultural memory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long-standing television programme by analys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memory on the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ESC) on Finnish television and print media from 1961 to 2005. Following a cultural historical approach to television history, the article identifies four memory discourses on the ESC: Eurovision history as a national narrative of disappointment (from the 1960s onwards); histories of decline (from the 1970s onwards); the ESC as part of a national heritage of popular culture (from the 1980s onwards); and camp readings of Eurovision history (increasingly in the 2000s). The case study illustrates how even a live television event like the ESC, although not explicitly concerned with history, produces a wealth of memory discourses. The article also shows how the ESC has been commemorated increasingly since the 1980s, anticipating the current memory boom in television culture.  相似文献   

14.
An indigenous publishing industry is essential to African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laces the African situation in a Third World context and discusses such issues as the nature of the African reading public,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the role of multinationals, problems of distribution, and technology. He describe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developing an African book industry and suggests some possible approaches to providing assistance. He is the author or editor of numerous books and articles on education and publishing in the Third World, including most recently Publishing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  相似文献   

15.
记忆研究是21世纪人文社科领域学者探索的重要议题,同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为档案学界所关注。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s)探索了记忆与历史的关系,提出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理论,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档案学思想。本文从物质、象征、功能三个维度分析了“记忆之场”理论中的档案学思想,为重新思考现代档案工作在国民意识形成中的价值,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纪念空间及认同功能,深入理解档案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及其与历史学家的职责关系等方面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客家侨批与其他地区侨批一起打包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传承保护这些濒临灭失的记忆遗产成为我们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客家侨批的传承保护现状、当前客家侨批传承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客家侨批的传承保护策略,同时为其类型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士成 《档案管理》2020,(1):60-62,65
当前,学界从档案学视角开展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梳理国内保存的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基础上,遵循学术规律,按照申遗标准,界定档案属性。结合档案类型,从操作流程、类型比较和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力求从实际出发,为国家层面推动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提出决策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王张艳 《大观周刊》2012,(26):99-101
记忆错觉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有关记忆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记忆错觉就是人们对于过去的事件的报告和回顾严重偏离事实的一种现象,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将就记忆错觉的概念、记忆错觉研究的背景,有关的主要理论研究做出阐述,其中,将重点阐述记忆错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记忆源检测理论,并就记忆错觉相关研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启示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城市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城市记忆建构过程实质是对城市记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的过程。档案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是建构城市记忆的重要资源,本文以档案为基础构建城市记忆资源建设的全过程模型,具体分析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阶段的流程、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过程模型的可行性,深化理论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