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8月,距鲁迅先生逝世一年零十个月,中国第一部《鲁迅全集》600万字煌煌巨作,共20册,便在上海“孤岛”奇迹般地全部出齐.在出版筹备过程中,王任叔做了大量繁重、琐细的具体工作.茅盾在回忆录中说:“实际上编辑工作,只有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等少数几个人在做.”初版《鲁迅全集》的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值得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2.
林穗芳 《出版科学》2007,15(4):18-28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鲁迅全集》18卷.与以前的1958版和1981版比较,编辑质量在多方面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标点体例混乱,往往导致标点用法失范.本文在具体探讨新版现存问题产生的根源之后,就《鲁迅全集》编辑工作如何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7-37
新版《鲁迅全集》将于2003年9月出齐。有39篇佚文书信将增补进修订版;有的要从《全集》中抽调;对《两地书》原信作编辑处理;对“注释”要减负。2002年3月8日5版《文汇读书》周报上,朱自奋同志对“五大看点”作了简要介绍:鲁迅一生所著大量作品,绝大部分已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近年来《鲁迅佚文集》的出版,引起了不知情者的好奇,以为都是新的发现,其实其中既有确是鲁迅的文章,也有未必可靠,需要加以鉴别的。这次收入新版的佚文就是根据编辑细则,对一批已发现佚文(有些是1981年已经发现,有些则是1…  相似文献   

4.
方厚枢 《出版科学》2005,(4):61-64,24
介绍了1972-1976年为毛泽东印制大字线装书的有关情况.从印制<鲁迅全集>(1958年版10卷本)开始到毛泽东逝世前,共印制129种,大字线装书伴随毛泽东走完生命的最后几年路程.  相似文献   

5.
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自2001年6月正式启动,历时四载,终将完成。在过去的几年间,热爱鲁迅和鲁迅作品的广大读者,虽然在等待着新版《全集》的问世,却也并没有离开过鲁迅。因为自2002年春天开始,承担着《全集》编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还推出了一套鲁迅作品普及读物。它们是《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野草》、《赵延年木刻插图本故事新编》和《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这套颇具创新性质的“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鲁迅作品系列”图书,一经面世,便受到读者热烈的欢…  相似文献   

6.
林穗芳 《出版科学》2007,15(3):21-29,39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鲁迅全集》18卷.与以前的1958版和1981版比较,编辑质量在多方面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标点体例混乱,往往导致标点用法失范.本文在具体探讨新版现存问题产生的根源之后,就《鲁迅全集》编辑工作如何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收入<鲁迅全集>第7卷<集外集拾遗>和<鲁迅全集>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的20多篇广告的研究,探讨了鲁迅先生的广告实践和广告思想.鲁迅先生对广告受众、广告作用以及广告文案写作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并反映出其进步思想和对广告真实性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几乎每年都有纪念,十周年是大祭,自然更为隆重。抗战八年,烽烟遍境、家宅为陷,不能很好地纪念鲁迅,抗战结束,一些报刊纷纷登出纪念鲁迅的文章。在鲁迅逝世十周年之际,天津《大公报》的副刊也出了四个"鲁迅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特刊",特刊一共发表了十篇文章,作者除许广平外,还有以群、林辰、王冶秋、欧  相似文献   

9.
何奉华 《新闻世界》2013,(5):212-213
鲁迅杂文与新闻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为上海《申报·自由谈》所写的杂文,无论外在构成还是内在精神,都与新闻报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鲁迅全集》收录情况看,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文,大约从1933年1月24日写作《"逃"的合理化》开始,到1934年8月22日写作《看书琐记(三)》。这些杂文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的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言辞犀利的评论,成功引导并构建当时新闻舆论。本文从《自由谈》的新闻舆论构建视角,对《自由谈》和鲁迅杂文在此方面的作用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6月中旬启动,至2005年11月正式出版问世,十八卷本的新版《鲁迅全集》,历时四年半时间,由众多人付出坚实的劳动,终于完成了鲁迅著作出版史上的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学术突破性的成果。新版《鲁迅全集》是在 1981年版全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校勘、正误、补遗和修订,在充分保留原有版本基本面貌、已有优势和学术成果的同时,取得了许多新的可喜的进步。就本人承担的《鲁迅全集》第一卷的《坟》、《热风》和《呐喊》的修订工作来看,可以说是相当艰辛,相当复杂,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它所花费的劳动,远在我独立完成一部学术著作所需要的付出之上。  相似文献   

11.
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第九卷收入《汉文学史纲要》一书,并加说明云——本书系鲁迅1926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这份说明写得很客观。现在的问题在于,因两版全集都采用而相当流行的《汉文学史纲要》这个书名,是否恰当,是否有必要加以改动曾有人以为很不恰当,应改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其理由,或说是“按此书名大谬,不合鲁迅之本意。鲁迅原写书名是《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古代’二字有特定含义,指从原始社会到汉代以前……‘汉’即汉代”(《对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若干校勘》,《绍兴师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是目前最"全"的"鲁迅全集",可是《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仍被遗漏。从《几个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来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弢、严家炎态度来看,《几个重要问题》理应编入《鲁迅全集》。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晚年的心态以及左翼文学界内部的论争。  相似文献   

13.
一些出版社将于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前后出版一批有关图书。其中有人民文学版《鲁迅述林》、《鲁迅小说新论》、《鲁迅研究资料索引续编》、《鲁迅回忆录正误》(修订版),湖南人民版《鲁迅论集》、《绠短集》、《鲁迅诗集》、《鲁迅译文  相似文献   

14.
范用 《出版史料》2003,(4):101-103
65年前,1938年在上海出版了三部辉煌的巨著:《鲁迅全集》、《资本论》中译本和《西行漫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军进攻上海,冬天中国军队西撤,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在孤岛留下的文化人,其中不乏不畏敌伪恐吓、绑架、暗杀,坚守新闻出版阵地的志士。在他们的艰苦努力下,出版了三部煌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书刊广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出版科学》2002,(1):35-38
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很长,从1907年在日本筹办文艺期刊《新生》算起,一直到1936年逝世前三天为曹靖华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序,整整30年。据不完全统计,鲁迅曾担任过18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并办过7个社团,编辑出版《未名丛书》、《乌合丛书》、《奴隶丛书》、《朝花文集》等,替别人“校订”、“校刊”的作品一百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鲁迅先生逝世的噩耗传出后,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撰联以寄托哀思.蔡元培的挽联是: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与鲁迅既是同乡,也是挚友.鲁迅逝世后,蔡元培非常悲痛.他当天就与宋庆龄等组织了治丧委员会,并任主席.后来又组织"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推动《鲁迅全集》的出版,还亲自为《鲁迅全集》作序.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工作与学习丛刊》之一《二三事》,发表了鲁迅先生的遗作《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是在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同志整理的。当时不知是编辑的问题还是工厂里排字的问题,把文章中的一个字印错了。原文有一句话是“令人神旺”,意思是说看到章太炎在《民报》上对梁启超等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散木 《中国编辑》2006,(3):68-72
一、在五四热潮中成长起来的出版界新秀 许广平曾在《鲁迅和青年们》一文中特别提到了李小峰和他的北新书局。她说,鲁迅和这家书局,历史关系最为深厚。1920年鲁迅应聘到北大授课之时,当时北新书局的源头——北大五四刊物之一的《新潮》月刊和五四新文化团体之一的新潮社已经成立有年了,而北大学生李小峰正是其中的一位弄潮儿。  相似文献   

19.
1934年,在青岛陷入困顿的二萧——萧军、萧红把自己的作品寄给远在上海、从未谋面的鲁迅。二三十年代,鲁迅是左翼文学青年的精神导师。 之后,萧红成了鲁迅家中的常客。常客的程度,许广平后来在《追忆萧红》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萧红先生无法摆脱她的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的寓里。为了减轻鲁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劳,不得不由我独自和她在客室谈话,因而对鲁迅先生的照料就不能兼顾,往往弄得我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0.
每年鲁迅的诞辰或祭日,海内外会举办活动纪念鲁迅先生。对于短期内了解鲁迅而言,首推就是其传记了。在众多传记中,莫过如许寿裳先生的《鲁迅传》。连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也是推崇备至,她说:“许先生能在沉痛中淘净出一些真实的材料,为我们辈后生小子所不知不见,值得珍贵,而也给热心研究这一时代一个文化巨人的一点真相。就是吉光片羽,也弥足珍视了。除了许先生,我们还能找到第二个肯如此写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